社群衛生工作演講稿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群衛生工作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各位尊敬的領導、同仁: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佛山市南海區第三人民醫院。我演講的題目是《風雨兼程路回首見彩虹》。
社群衛生,是一項看似平凡,卻影響到千家萬戶的民生服務。大力發展社群衛生服務,是破解長期以來困擾社會各界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價值。還記得在20xx年,佛山市南海區委、區政府吹響區、鎮、村三級共建社群衛生服務網路的號角,裡水鎮隨即全面鋪開社群衛生服務站建設。這些年來,我見證了社群衛生服務事業從無到有、從起步到壯大的輝煌歷程。
據我瞭解,各級黨委、政府、各個村(居)及社會各界、熱心市民對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之高和投入之大前所未有。裡水鎮共規劃社群衛生服務站17所,在目前土地資源緊張的背景下,卻有不少所站用地是由裡水鎮政府或當地村委無償提供的。此外,區、鎮各自按新建15萬每站,改建5萬每站的標準補貼基建經費,這充分體現了政府主導的原則和惠民利民的宗旨。短短數年,社群衛生服務站猶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個村居拔地而起,星羅棋佈的社群衛生服務站在裡水大地交匯成一張嚴絲合縫的健康保護網。社群衛生服務站按照規範化、科學化、高標準建設,不僅為群眾提供了安全、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也為基層醫務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
儘管硬體條件與原村衛生室相比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但在工作開展初期,我們仍經受了巨大考驗。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在建立健康建檔入戶調查期間,由於村民們普遍對隱私洩露存在擔憂和對陌生人存在防備心理,我們遭遇到“門難進、臉難看”的尷尬。很多時候,雖然我們陪著笑臉、說著好話、說明來意,不少村民仍然戒備地隔著防盜門回答問題,有的村民索性對我們不予理睬,有的村民以為我們是搞推銷的甚至放出家中的狗嚇唬我們。
得悉我們所面臨的困境後,社群衛生服務站所在村委高度重視,迅速在全村範圍對健康檔案入戶調查工作進行了發動,並透過宣傳欄、廣播、宣傳單張等載體和平臺廣泛宣傳健康檔案的目的、意義,號召各村民支援配合。村委同時還決定派出資深的村幹部輪流陪同我們入戶調查。傍晚,村裡華燈初上,各戶炊煙裊裊,正是老百姓一天中最放鬆的時段,然而,對於我們這些入戶調查人員來說,卻是最緊張、最忙碌的時段。我們走街串巷,敲響一戶又一戶家門;在朦朧燈影下,記錄每名村民的基本情況和健康資訊。在村委幹部不遺餘力的幫助下,我們的努力終於得到了村民的`承認,村民們對我們所開展工作的態度,從質疑、抗拒逐漸轉向支援配合,不少家庭還非常客氣地給我們倒水,遞上水果,有的甚至邀請我們一起吃飯。雖然我們都婉言拒絕了他們的好意,但心裡暖洋洋的。
工作雖然得到順利開展,但依然存在著許多客觀性的困難。有些住戶,由於在家時間不確定,我們調查員一晚來回跑個
四、五趟是再正常不過的。有幾個晚上,我們幾趟路過陪同的村幹部黃主任家門口,透過玻璃,看見他妻子、小孩正在吃晚飯,我勸黃主任先回家吃飯,吃完了再跟上我們,他卻很堅定地說:“不,我得當面跟每位村民聊聊、給他們說說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和健康檔案的意義,落下一個村民我也不能安心。健康檔案是政府的民生工程,把這個民生工程辦好、配合好,不僅僅是具體實施的醫務人員的責任,也是我們村委乃至每名村民的共同義務,我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全力為這項工作提供良好的輿論保障”。後來,黃主任的這番話以及“數次經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蹟被村裡其他民眾津津樂道並引以為豪。
為了增進與村民的互動互信,暢通溝通渠道,除了加大與村委的協調配合,我們還主動謀變,透過強化服務理念、拓寬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模式、創新工作手段,創新性地在社群衛生服務站推進“兩員進村居,健康送萬家”。我院從中心醫院臨床專家中遴選出健康指導員,各轄區內社群衛生醫護人員骨幹中遴選出健康責任員共同組成“兩級健康員”,同時,將社群衛生服務工作按分片、分割槽、分村民小組實行“分片包乾,責任到人”,落實到健康指導員和健康責任員。兩級健康員主動下基層、進社群,為村民開展健康檔案建立管理、健康諮詢、慢性病管理等服務。此外,還針對不同季節、村居的發病特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透過幻燈片、影片、宣傳單張、小冊子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健康宣教。為了推進診療方式從單向主導向多方互動、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轉變,我院還透過給每家每戶發放健康指導員聯絡卡、在各村委會、村小組張貼宣傳畫的方式,公佈健康指導員、健康責任員的資料和聯絡方式,村民只需撥通電話就可隨時隨地獲取專家熱情周到的健康諮詢服務。
“兩員進村居,健康送萬家”這個服務專案開展以來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社群醫務人員和當地群眾也逐漸建立起深厚的魚水情。
我們裡水麻奢社群衛生服務站的麥華楷醫生就是一名深受群眾愛戴的健康責任員。有一次,麥醫生在上門蒐集健康檔案資料時,發現一名村民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當了解到這位大伯昨晚曾從床上摔下來時,他趕緊給大伯檢查了身體,在發現有腰椎骨折的可能後,他給大伯及其家人詳細講解了病情,又勸導大伯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在徵得本人同意後,他馬上為大伯聯絡救護車,直到把大伯送上車後,他才放心地離開。過後,他還親自打電話詢問患者病情。除了因工作需要入戶調查,麥醫生每到休息的時候,總會到所管轄的責任村去走一走,跟村民聊聊天,幫他們量血壓,聽心肺,幫他們解決一些醫學上的問題,他說,健康責任員的工作雖然苦,但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的人,為人民紮紮實實地做事,苦中有樂;只要一天不跟村民打交道,心裡就不踏實。現在,幾乎所有村民都認識麥醫生,每當麥醫生進村,村民們都會熱情地跟他打招呼,把他當成了自家人一樣。
自從“兩員進村居,健康送萬家”這個專案實施以來,我們各項社群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我院健康檔案建檔率從原來的不足70%上升到接近90%。
在社群衛生服務站工作的這幾年,我深切地體會到基層條件的艱苦,與此同時,我也意外地收穫了很多喜和樂。越是艱苦的條件,越能磨鍊人、造就人,基層社會實踐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增長了我的才幹和能力,工作在基層社群是防治疾病、服務人民的第一線,我為能最直接地、最切實地為人民群眾服務而驕傲!而自豪!
在此,我號召所有有志於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同行們,請與我們一起,在群眾最需要我們的崗位上,接受鍛鍊、增長才幹、實現理想。
我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