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讀書的樂趣演講稿3篇

讀書的樂趣演講稿

讀書的樂趣演講稿3篇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的樂趣演講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的樂趣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你們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讀書的樂趣》。

  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我想這種享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到。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依我看來也需要緣分。緣深,似乎成了書呆子,愚不可及;緣淺,開卷無益,擲書而茫然。

  我所說的讀書,主要是指無功利性的讀書。所謂功利讀書,一來讀書為升學;二來讀書為考試;三來讀書為交差。這幾種讀書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我不以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為升學而讀書,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如鄭板橋之謂敲門磚,門敲開了磚頭不妨扔掉。為考試而讀書,是上班族常常要應付的,譬如業務考試、職稱考試、學位考試等,大多數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透過考試,而不在乎能學到什麼東西。為交差而讀書更常見,這種讀書常常是要求寫讀書心得,我則根本沒有認真地讀過指定的必讀書,到了交差的時候上網一陣狂搜,剪貼拼湊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交上去就算大吉。

  我所說的讀書,沒有特定的指向,但憑自己的興趣,依乎性靈,擇己所好,有所會意,有所感受。今天寫這篇文章與朋友交流,以為我們論壇的書友較多,其中必有同好者,以書會友,以友輔心,人生樂在遇知音,相知心,能遇知音,上此生一大賞心樂事。

  我所說的讀書,不僅僅侷限於報紙媒體的書刊,看過有本雜誌,名為《世界博覽》,其所謂讀書就是讀天地,讀歷史,讀自然,讀人文,似乎世間沒有一樣不可以當作書來讀;有支叫做《讀你》的歌,歌詞是“讀你千遍不厭倦”,卻是讀人。我不敢給讀書下定義,況且站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分工不同,讀著影音、圖畫、文字……心裡感覺著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那種感覺區別在於視角迥異。

  為什麼讀書?這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希望與各位愛讀書人能作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在此我只談點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讀書是有樂趣的`。這種樂趣是發自內心、無可替代的,五柳先生說: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這種樂趣是吸引人的,不為外物所滯,而求於內心的樂趣。有時讀書的樂趣可以用放浪來形容,有些書讀過了以後,也許我們會手舞足蹈呢。

  二、善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腹有詩書氣自華,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相信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林語堂的解釋是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善讀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香卻在骨裡。

  三、讀書是為了安身立命,是為了不斷的精神追求。桃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來的精神家園才是自己心靈的永久歸宿。現代競爭的社會人們越來越失去自我而成為空心人,我曾體驗到冰涼徹骨的虛無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正是這種虛無感的真實寫照。帶著這種強烈的困惑,我開始讀聖賢書,從他們那兒體會到了人生的智慧。我正在修建自己的精神後花園,這個花園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天地間最偉大的事業在於做一個人。

  四、讀書可以不斷的啟蒙自己,更新自己。有一本書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道理,即“久假不歸論”,與三人成虎的道理差不多。我們雖然處在資訊時代,但我們卻經常被矇蔽。這種矇蔽有時來自於外界,我們因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不自覺的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是自己矇蔽了自己,因為懶惰而不想突破,不更新思想就會受矇蔽,而廣泛的閱讀顯然有助於擺脫受矇蔽的狀態。

  以上四點,第一點是總論,後三點可以歸之於美善真,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啟蒙自己是求真。一言以蔽之,讀書就是在樂趣之中求真善美!

讀書的樂趣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喜歡讀書,不論是豔陽光照或是陰雨綿綿,只要我有空,便會走向書櫃,手一拉呀──的一聲,木門便應聲而開了。有時愛看小說,有時愛讀偉人傳記,有時也翻開詩歌、散文,不過對我而言,書中的世界是一種-扣人心絃的魔法。

  讀小說時,我成為武功高強的人;看偉人傳記時,我彷彿成為偉人,俯瞰這世界;看新詩時,我如同詩裡的主角在這個世界中“飛翔”。不過我的最愛還是小說,它告訴我人生的道理,它令我一看再看、令我愛不釋手;新詩激起了我們心靈鐘的幻想;偉人傳記告訴我們成功是要靠努力,不能半途而廢,否則事事都不可能完成。

  讀書是一種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徵新天地。讀書看似簡單、容易,但即使是最簡單的事,也要有人去做、去創新,不是嗎?古人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讀書可以增加你的氣質、可以改變你對書的看法、更可以使你成為一位有知識、有學問的人。

  有人讀書是為了自己;但,相反的有人讀書是為了他人,不過這樣不是失去了“讀書樂”。我們讀書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滿足自己的需要,可滿足我們想得到的-讀書樂。

  我在書中瞭解到為人處事的道理,做事要一氣呵成,不可半途而廢。此外,我還學習到人生的道理,瞭解這些事後我發現之前的我是多麼的無知、愚笨。以後利用零碎的時間看書,相信也將是一大樂事。

  書面上那些瑣碎的一字、一句都帶領著我踏著堅定的步伐,走進書中的世界。謝謝大家。

讀書的樂趣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 年級 班的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讀書,我快樂》。

  現代畫壇寫意巨匠李苦禪曾說過:“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不管怎麼樣,請你拿起對我們人生有益的書籍,走入書的海洋。因為在那裡,你會開闊視野、充實思想、豐富情感、改變人生,更能讓我們尋找到一份不同以往的自信與理想。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透過讀書,我們收穫了知識,也學會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更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書籍是歷史的鏡子,讀書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與人類文明進行無障礙對話。今天可以同李白、曹操“對酒當歌”,明天則與高斯、阿基米德慨嘆“人生幾何”。愛因斯坦把“閱讀”當成了“悅讀。”他說:“我由於讀羅素的著作而度過了無數愉快的時刻。”

  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了《魯賓遜漂流記》,我被主人公魯賓遜的毅力所感動;讀了《白雪公主》,我為白雪公主的純潔而歡呼;讀了《醜小鴨》,我為醜小鴨人生中的挫折而傷心,讀了《雪人》,我被人與火爐的真摯愛情而動容;讀了《園丁與主人》,我為園丁拉森的聰明而自豪;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為小女孩的悲慘而難過因為這些高尚的朋友陪著我慢慢長大,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快樂。

  高爾基說過: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愛讀書的國家是什麼地方嗎?是以色列。以色列人平均每年讀書64本,佔全國人口80%以上的猶太人平均每年讀書達68本之多。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透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家裡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麼?”當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時,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裡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同學們,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因為閱讀始終是知識的源泉!因此,我建議:讓我們少玩一些遊戲,少看一些電視,多讀幾本書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