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精選】高中週記4篇

高中週記

【精選】高中週記4篇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寫一篇週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裡面吧。那麼好的週記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週記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週記 篇1

  也許,人的本性註定是不斷地對新事物的追逐。但是在現今社會的壓迫中,我們有時不得不捨棄許多東西,這些並不意味著失去,反之,我們往往在捨棄的過程中獲取更多有益的東西。

  不僅是人類。其實很多生物都是如此,雄鷹為了與藍天翱翔捨棄母愛的胸懷;猴子為了自由捨棄食物的誘惑;魚兒為了進入大海捨棄美好的湖泊。面對種種誘惑,它們會聰明的選擇捨棄,但並非所有的動物都如此。正所謂:人為錢死鳥為食亡。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經驗。

  然而,我們只有跟聰明的動物(其實我們就是聰明的動物)一樣懂得捨棄眼前現有的誘惑,才能追求到精神上的滿足。假如沒有一顆隨時做好準備捨棄的心,又這麼能夠得到更重要的東西呢?因而,捨棄並不意味著失去。假如是你,在下面的故事裡又會做如何選擇呢?

  在某天,你開著一輛車,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經過一個車站,有三個人正在等公車——一個是快要死的老人;一個是救過你性命的醫生;還有一個則是你的夢中情人。可是你的車只能坐一個人。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對於你性格的測試,也許,每個人的回答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有一個人並沒有解釋他的理由,他只說了一句話:給醫生車鑰匙,讓他載著老人去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我的夢中情人。很多人(包括我)都認為這是最接近完美的答案,但是又有多少人一開始就是這種思想呢?

  也許,是我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捨棄手中已經擁有的車鑰匙。有時,如果我們能夠捨棄一些娛樂時間用來學習,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識呢?但是,真正令我震撼的是:你能夠捨棄什麼?是啊!在我們人生所追求的縱多目標和理想中,總想索取更多。其實,有時候捨棄也是一種美麗。

高中週記 篇2

  上了高中,我不知道什麼是快樂,只知道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累。那些曾經的幻想在幾次的考試中破滅了。哼,曾經以為沒什麼了不起的,可現在是真正倒在這個曾以為了不起的'東西上。還真是沒用,一切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

  現在,我好像處在一條孤舟上,就算落水,也沒有人可以救我。脫離了他們,越發覺的心痛。每次看見他們一大群人一起說說笑笑,我很不甘,為什麼他們那麼快樂,而我就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就因為我在比他們好的班級嗎?

  總是會用很傻的理由慰藉自己,就算很傻,還是會那樣做。現在很好,那是騙人的,連自己也無法說服的理由。

  我知道你們很快樂,呵呵,那是你們的事,與我無關。

  潛意識裡的動作,那是習慣,我只是想改變這種依賴你的習慣。

高中週記 篇3

  秋遊啦,秋遊啦!咱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向目的地出發。

  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咱們來到了“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咱們下了車來到了正門,於是,咱們拍了一張合照留作紀念。接著就跟著導遊姐姐來到了乘車遊覽區入口,咱們上了一輛可愛的“小火車”,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真是應有盡有,千奇百怪。不過,我最喜歡的要算長頸鹿了,長頸鹿最高可達6米多長,就連剛出生的小寶寶也有1。8米呢!我不知道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我剛要問,導遊就說:“因為長頸鹿有高血壓,如果低頭超過5分鐘,就容易腦衝血,會導致生命危險。”長頸鹿的腳修長,所以被稱為“草原上的模特。”我還喜歡非洲豹,它的速度非常驚人,因為它的時速可達每小時二百多米,但以它的體力卻只能維持一分鐘,所以它被稱為草原上的短跑冠軍。

  下了“小火車”,咱們來到了侏羅紀森林,剛踏入它的領地,就感覺到一陣寒氣襲來,毛骨悚然,我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咱們走過了時光隧道,來到了恐龍世界,瞧,雙臂龍伸直了脖子,正向咱們噴水呢!

  接著咱們來到了大象表演場,大象們的表演非常精彩,不過,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大象轉呼啦圈和寫字。有一位老師被主持人叫上去與大象比轉呼啦圈,只見工作人員把呼啦圈套在大象的鼻子上,大象馬上甩動它那長長的鼻子,呼啦圈不停地轉動,咱們都被大象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位老師不想輸給大象,也飛快地轉了起來,大象和老師不分上下,最後,老師堅持不住,輸給了大象。接下來大象表演寫字,這位寫字的大象是大象中百裡挑一的天才,工作人員在毛筆上抹了一點墨,大象三下五除二馬上就搞定了。

  時間過得飛快,到了回校的時間了,咱們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長隆歡樂世界,這一次秋遊真快樂!

高中週記 篇4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不斷創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教育傳遞人類知識的功能必然更多的為資訊系統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進而落在了培養創新能力上。而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然後應用於廣闊的科技空間。雖然化學屬於理科,它有著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有不少知識只能知其然,而無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記住。甚至不少老師都贊同化學與英語的相似性,說“化學就是第二外語”,化學的分子式就相當於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就是英語的句子..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中學教育體系中佔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學認為化學知識較難掌握,成績提高慢。與其他科目相比較,化學確實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同時也是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清楚地強調這些特點,同時這些特點,使他們對化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知道學習化學“難在哪裡”;更重要的是,要針對這些特點,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化學”,這對他們學習信心地樹立,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下面關於化學教學反思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對教學主體的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俗話說:“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對一塊石頭,他肯定不先忙著下手,而是細細的琢磨,這塊石頭像什麼,質地是什麼,有什麼缺陷等,然後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同樣,我們面對的學生,在教學前,我們也要對他們細細的琢磨反思,然後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就像一位軍事家戰前觀察作戰地形一樣,我們瞭解學生的過去和現狀,才能知道把學生培養將來的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可以透過分卷調查法、觀察法、實驗對比法等,瞭解反思學生,使一切都瞭然於胸,才能找到適當的解決途徑。

  如:學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叫“習得無助”,是指人在長期的持續緊張或失敗後,對自我喪失了信心,即便是解決困難的方法就在面前,或問題非常簡單,也不能透過自己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已經有些麻木和機械了,在化學教學中,特別是高一化學,由於在體系上和學習方法上與初中化學有較大的差別,一開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學特別難,如果教師不加以及時的引導,經過一段時間困難學習後,許多學生都感到學習化學的希望沒有了,放棄了,這樣,化學中再簡單的題目,他們也感到特別的難,難怪有的老師抱怨:“我講的已經很簡單了,但學生還是不懂”這怪不得學生,是老師沒有及時去反思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作為教師而言,這是我們課前反思的重點,我們的教學內容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僅憑熟悉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師領悟不同,當然最後的結果也不同。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三、對教學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教學模式,每種教學模式都有理論依據,都有專家論證,可以說各有千秋,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成功運用,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反過來,無論選用何種模式,都是縛住了自己的手腳,教學內容的不同,學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解決,人常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句話有深刻的含義,它告訴我們不要被傳統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縛,在抓住核心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同樣可以幫助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就象木偶劇的演員那樣,手中的成就這樣幾根,但透過他們可以做出成千上萬種的造型。在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我可以毫無準備地與學生同步思維,共同審題,共同試探解題,共同得出正確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師有準備,學生無準備,而教師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都比學生強的基礎上,怎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總之,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無固定的模式,我們可以有多種的嘗試,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們應追求教學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學的多樣性、穩定性、靈活性與獨特性有機的結合和統一。

  四、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這裡包括兩方面:

  1、教師要引導和注意學生對知識的反思,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模型的基礎上,反思新知識→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新問題→建立新模型。透過教師提問,分段檢測測試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要相信學生,捨得放手,捨得留給學生時間,避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但要講究效率,把重點放在關鍵地方,及時調控,防止學生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讓教學處於最優狀態。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透過反思,促使教師主動地將與教育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慎重審視自己教育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並積極尋找新思維、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自覺而有效的反思者,從而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