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精選初中週記彙總7篇

初中週記

精選初中週記彙總7篇

  不經意間,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這時候,最關鍵的週記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週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週記 篇1

  今天學校組織“跳蚤市場”活動。

  從昨晚起兒子就興奮地準備這兒、那兒,想好好賣一把。在我的大力支援下,他準備了兩個梨子,一把葡萄乾、一把聖女果乾,兩本舊書,一塊從江邊撿來的石子。另外還準備了40元錢,準備購物 。

  晚上下班回來,兒子就高興地跑來給我彙報:花了20元買了個高達(家裡另一個高達我們買的50元),兩塊錢買了個小玩具——手指滑板;另外同學贈送給他一個智力遊戲盒。葡萄乾賣了3。5元,聖 女果按0。2元每顆全部賣出,石子賣了0。5元,書按半價賣了,最可笑的是梨子,賣給了數學老師——3元每個!加上回家路上吃了個2元的零食,還帶回來35元錢。

  這個小人兒呀!經商是無師自通啊!兒子那個高興勁呦,不住地向我描述他是怎麼兜售物品的,比如梨子,他大聲地吆喝:香梨!香梨!新疆庫爾勒香梨,先聞後買!……本來我給他定的價1元一 個,實在買不出,就請同學吃了吧。誰知在大家的爭搶中把價格抬到了3元每個,整個成拍賣會了!就這樣,他帶的東西早早就被搶購一空,有的同學帶的東西沒有人買,最後都買一送幾地處理了。

  為了感謝同學們的熱情捧場,我又特意準備了些大家愛吃的葡萄乾、聖女果給他,要他明天免費請大家品嚐。特別是數學老師。

初中週記 篇2

  我家住在城區中心,這裡可不是一個小區,而是一個小院,一個文明的院落。院裡住戶不滿二十家,沒有物業管理,可是住戶們人人講文明,大家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不僅如此,而且院子裡的鄰里之間團結得就像一個大家庭,友愛、互助,文明之花滿院開

  上個星期天下午,天陰沉沉的,退休幹部官爺爺皺起眉頭說:“天快要下雨了,我得趕在下雨之前把草坪裡的雜草除掉,免得越長越多!”說著就拿起一把鐵鍬走向了草坪地,爺爺賣力地鏟著野草,不一會,就汗流浹背了。好心的馮叔叔看官爺爺衣服全溼透了,於是召集院子裡的叔叔阿姨們,一起去幫官爺爺除草。你看,周伯伯拿出了鐵鍬,魏叔叔扛起了鋤頭,雷阿姨拿了鐮刀,大家幹得熱火朝天。我把院子裡的小朋友也叫了出來,拿著掃把和撮箕參加了除草運動,連八歲的康芷萌也跟著我們出來了。雷阿姨用鐮刀狠狠地割著雜草,那原先畫好的妝早已被汗水弄花了臉;官爺爺已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了,別看他頭髮銀白,可他的手臂和腿依然是那麼有勁,除起草來一點也不比年輕人遜色的;我們“兒童隊”揀的揀,扯的扯,掃的掃,把大人清除出來的雜草聚成堆。這時,馮叔叔說:“你們快把那些草給燒了。”我快速跑回家拿了一隻打火機把草堆給點著了,火光沖天。

  “轟隆隆,轟隆隆!”不一會兒,雷聲大作,雨點落了下來。馮叔叔回家拿了一個草帽戴在頭上,他還真像一個農民呢。愛臭美的雷阿姨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張報紙折成了三角帽扣在頭上,我們小朋友看到下大雨,急忙跑回了家……正在焚燒的熊熊大火被這傾盆大雨給澆滅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奮戰,雜草終於被我們處理乾淨了。看著院子裡面貌煥然一新,大家都會心地笑了。

  這真是團結友愛一家親,文明之花滿園開。

初中週記 篇3

  開學了,我已成為一名中學生,在忻州市第六中學開始了我的寄宿生活。

  我被分到了143班,同學很不少,但差不多都是本地的。我感到很新奇,又很陌生,這是兩位老師走了進來,都是男的,教室內的學生們悄悄議論了一陣。

  那位語文老師自我介紹後,便開始講課。這位老師口才真好,同學們都很愛聽,他告誡我們初中學習負擔重,要努力。又鼓勵我們要加把勁,不要辜負父母的期望,還教我們要吸取好的,排斥壞的。言辭中流露對我們的希望,之後,他又選出了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一個班級已初步形成了。

  我敬佩這位語文老師,希望在我語文一向不太理想的情況下,這位老師會幫我走出困境,使我重見光明。

  

初中週記 篇4

  20xx年x月xx日星期x晴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斷章》

  夜未了,邁著柔和而又悄無聲息的腳步,我輕輕地點亮案頭的燈,那與我攜手多年的“孩子”,鐵製的面頰上已生了皺紋與斑斑鏽跡,不鏽鋼支架上留著我有意無意刻下的劃痕,塑膠底座有著裂縫,好多年了。猛然回過神來,看著皮卡丘肚內飛轉的錶盤,一顫,便開始奮筆疾書。在明澈如水的燈光下,桌上的一切都那麼和諧一燈人合一。

  我從不拉窗簾的,我才不想使窄小的心靈空間更加壓抑,同時,也為了對樓的燈。

  夜深了,對樓的燈光或隨著光影逝去,或朦朧在一塊塊布簾裡。只剩一束光了,隨風飄入屋裡,飄入我心。我笑了。

  輕輕合上書本,捧著面頰向那屋望去。和我的燈一樣,清澈如水,明淨如月,攬著主人的笑意撲未了。

  多少個夜,望著那燈,不知給了我多少動力與啟迪。

  那燈屬於誰,是不是也是一個像我一樣的趕路人,行走在書山擋在那盆盛開的無名花之後的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是快樂,是煩悶,是不安,是空虛,是興奮,還是像我一樣五味俱全那好亮的燈後是個好靚的人嗎不知那人待燈如何,有沒有像我一樣“煉”成燈人合一的境界

  午夜了,不知怎麼熬得這麼晚,大概只有我們兩人了吧。真不知他是不是也注意到了我是否也把我和我的燈看做心靈的.騷站,時而停下來補給溫暖他的心也在隨著我的燈搖曳嗎或許,他也會撫著燈座,傾訴著:“阿燈,你猜對樓那家的人也注意到了你我了嗎”

  我也想成為他心中的燈。

  我實在不想熄燈,不想將他正在欣賞的風景抹去,然而睡意隨著光影催我快速入眠。我躺在床上,沐浴在對樓的燈光下。

  不知你是否有像我這樣的燈友。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若是覓得幾位能用心依靠的知己,就不要在不必要時熄“燈”,把“燈”P.亮著,用你們的“燈光”互相感染,傳遞心聲,不要等到對方的燈鏽了、壞了,才後悔莫及。

  暗夜裡,對樓有燈。

初中週記 篇5

  堅持,是一種態度,是大家必有而又難得珍存的一種態度。因此,堅持也需堅持。

  尖銳的上課鈴刺激著大家還未緩神的大腦,各個同學的臉上都笑意中夾雜著悲憤:“真討厭!昨天考試沒讓複習,今天考試突然來襲,不知明天又會有哪個老師不明不白地臨時測試……”同學們都七嘴八舌地互相“傾訴苦衷”,我也不例外,誰叫我與他們一樣都是同一團隊裡的――學生!

  “老師來了……”沒等我反應過來,只能隨風起浪似的與同學們同時住了嘴。考試卷子赫然的難,我不禁輕輕地皺了眉頭。

  筆不知被我快虛脫得手晃盪了幾下,才進入正題――附加題。

  “咳,大家都快看到附加題,這次把這一題算入總分,總分110分!”什麼!我覺得數學老師似乎存心刁難我,讓我在大眾面前出一次醜。老師帶有“殺”意的雙眼好像有意無意地盯著我,難道她瞧見了我的心中無底了?頓時,雜亂的數字已變得多而複雜。我想:滿分不能就此而空虛!汗水從掌心滑到筆桿,滑得令我心裡恐慌,安神不定;

  勝利不能就此而丟棄!汗珠順著下巴滴滴落在卷子上,讓本來弄得我手足無措的字跡變得更模糊了;

  努力不能就此而浪費!身為自身的我,怎能坐視不管呢?我不相信我的滿分就將要被寂靜而又驚慌所取代!秒針一格一格地挪動著,走得是那麼令人疼痛,滑得是那麼有些無情,我恨自己的懦弱!

  為什麼我不能與別人一樣在緊要關頭奮筆疾書呢?我要為我自己而奮鬥!

  一葉紅葉,一葉黃葉,枯燥的落葉帶給我一個寧心靜闊的舞臺讓我唱獨角戲,我則是在草稿本上演算複雜的算式,像是計算這未來的人生……

  我懂了!懂了題,也懂了人生……

  人生不能沒有堅持,堅持是為人生開啟黃金大道的一扇門。因此,“堅持”也需要堅持。

初中週記 篇6

  今年,我們回老家汕頭鮀浦村過春節。

  鮀浦村是一個古城,有城門和護城河,不過可惜的是護城河被填埋了,建上了房子。村中有城隍廟和媽祖閣,還有一座翁氏祠堂。祭祖就在翁氏祠堂裡舉行。

  祠堂很大,紅色的大門前面有兩隻威武的石獅子。石獅子旁邊還有石鼓和鑼,很多小朋友都會趁祭祖的時候去敲一下鑼。我們的祖先翁萬達,是明朝的一位兵部尚書。大年初一祭祖開始了,祠堂的供桌上擺上了豬和羊。族長先對上一年進行總結,然後簡述這一次祭祖內容。講完之後,就由主持人主持這次祭祖。在整個祭祖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跪著,村裡長老在最前面,而我們在後面。。然後是宣讀祝文,對祖先表示祝賀。宣讀祝文的人要滿足下面三點:一是姓翁,二是有高學歷,三是有較高職位。爸爸就曾經讀過祝文,他說讀祝文很累,因為祝文太長了。讀祝文的時候,人們都非常安靜,彷彿時間停止了。但這還沒完呢,還要放鞭炮。鞭炮很長,需要拉上十幾米高的架子,點燃後發出的響聲非常大,我們都需要捂住耳朵。接下來還有舞獅。舞獅在從低到高的梅花樁上跳來跳去,不時搖搖頭,表演個翻跟斗,好不驚險。醒獅隊裡還有人在表演打拳。真好看!

  小孩子一般會買砂炮來玩。只要把砂炮扔到地上,砂炮立即爆炸。邊上還有木偶戲,雖然看不懂,但也挺有趣。

  鄉村的過年真有意思!

初中週記 篇7

  天氣很不錯,很慶幸昨晚提早休息,然而今早能順利六點鐘起床。除了大一時的晨讀外,“六點鐘起床”這個概念然而根本不存在於我的大學生活的。現在已經然而來到二小的第二天了,雖然在這裡也說不上很忙碌,可然而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時,全身上下都有一種無法解除的疲憊感。

  今天,聽了一節英語課。整節課下來,有個感覺——現在的小孩子太幸福了!這話聽著太熟悉,小時候父母都會時常把這話掛在嘴邊上。這讓我感嘆,然而否我們也到了那個每次過年時都會變的惆悵的年歲呢?聽課還有一個感觸,覺得現在的小學生知識程度比我那時候要高,而且很多小朋友寫的作文能趕上、甚至於超過初中生所寫的水平。這太讓我吃驚。不過也有和我小時候相類似的地方,就然而那些沉重無比的大書包,好像比我那時的更重了。

  我還聽了堂公開課形式的語文課,此時四年級的學生上的然而六年級的課,然而二小的一個“同課異構”的企劃,意為同樣的課,每位老師以不同的形式來上。這個公開課上得那真然而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真亦假,假亦真”。從小到大,公開課還真沒少上,就屬小學的公開課最假,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演習”,才能上“真戰場”。泛著這可也就給我個這樣的感覺,覺得也不過如此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