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集錦5篇

小學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能借助註釋和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

  歌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3.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釋題激趣,創設語境。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詩,老師念第一句“籬籬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5歲,他的詩通俗易懂,在廣大群眾中廣為流傳下來的詩有1914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題目是《暮江吟》。

  板書:暮江吟

  1. 讀題、解題:(1)師強調“吟”的讀音。“吟”是怎麼意思?吟,古代一種詩體。(2)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麼來嗎?(有太陽落山的意思)這裡交代的是(時間)(3)“江”在題目中交代了什麼?(地點)

  二、初讀古詩,感受畫面。

  1.自由讀古詩,讀正確,讀流利.想一想: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2.(點讀——齊讀)讀完古詩你有什麼感受?(景色美麗、喜愛……)

  3.讀詩初步感覺很重要,老師讀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透過我的讀表達出來。

  三、品析古詩,體會情感。

  1.思考、討論:詩人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這些景物

  的哪些特點來寫的?(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2.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3.重點理解詞語。

  (1)“殘陽”是什麼意思?(落山的太陽光)

  (2)“鋪”是什麼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麼?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

  (“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4.質疑:江水為什麼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交流帶“鼎”字的詞語

  1、老師示範寫“鼎”字,請學生注意字形、筆順。

  2、說說帶“鼎”字的詞語。

  (三足鼎立、一言九鼎、鼎力相助、鼎鼎大名、人聲鼎沸)

  二、 認識“鼎”,引入新課

  1、誰知道“鼎”是什麼?“鼎”是什麼樣子的?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世紀寶鼎“,這是個怎樣的寶鼎呢?

  三、 初讀課文出示課件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讀,注意糾正讀音,指導讀好難讀的長句子。

  3、說說初讀課文後知道了什麼。

  四、 重點讀第二自然段,瞭解世紀寶鼎的樣子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圖畫,想想世紀寶鼎的樣子,有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2、提出不懂的語句,互相交流怎樣讀懂。

  五、 練習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世紀寶鼎的讚美

  六、 佈置作業

  把帶有生字的詞語寫一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 出示課件,請學生指導圖介紹世紀寶鼎的樣子。

  2、課文除了寫寶鼎的樣子,還寫了什麼?

  二、再讀課文,理解贈送寶鼎的意義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同桌互相議議。

  2、討論交流。

  重點弄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願和希冀。相機引導理解“鼎志昌盛”“龍兆吉祥”“它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希冀”等詞句。

  3、練習朗讀第三、四自然段,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

  三 、瀏覽課文,領悟表達方法

  提出要求後,讓學生自己瀏覽,體會,然後相互交流。

  交流時,鼓勵學生的點滴體會和發現。如介紹鼎的樣子,條理很清楚;用數字寫了鼎的高,還介紹了它的象徵意義;許多詞語,句子寫得精練,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願等。

  四 、練習模擬贈送寶鼎

  1、同桌兩人互練,一人作為中方代表,一人作為聯合國接收禮物的代表。先共同商量,互相該怎麼說,再練一練。

  2、請幾組上臺表演,共同評議;介紹是否準確,語言是否得體。

  五、綜合練習

  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小組之間互相說說,然後彙報。

  六、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為2008年奧運會設計一個吉祥物並寫200字左右的簡要說明。

  【板書設計】

  23 世紀寶鼎

  一、總寫中國贈送世紀寶鼎

  二、具體介紹寶鼎的外形、結構、象徵意義

  三、總結贈送世紀寶鼎的偉大意義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課文第2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從剛長出來到長大,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長大後的葉子引人注目,並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鬚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透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緻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透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的特點,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二、學情分析

  在我們農村生長的植物比較多,爬山虎也比較多見。學習了這片課文能有助於學生對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認識,而且學習作者觀察植物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更多身邊植物(如:小麥,玉米,辣椒,蒜等)的觀察。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對農村學生能提高他們更多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義。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4、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

  5、背誦、抄寫作者描寫生動形象的句子,段落,並仿照課文寫一篇介紹植物的文章。

  四、教學重難點

  1、透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3.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寫好一段話。

  透過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資源:媒體資源、錄音磁帶、錄音機

  教學方法:研讀、講讀法

  學法指導:自主研讀、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同學們,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葉聖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腳》。誰能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爬山虎的腳?

  二、自主研讀:

  1、師述:葉聖陶先生用5個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你對爬山虎的那一個方面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穫?

  2、學生分組研讀,師分組巡視指導。

  三、彙報交流(一):

  爬山虎的葉子有什麼特點?

  1、師質疑:讀了爬山虎葉子的這一段,你有什麼收穫?

  2、組織交流:(點撥導讀)

  ⑴、師: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覺得葉子美在什麼地方?你能透過讀來體會嗎?(朝下、均勻、漾起波紋)

  ⑵、師:觀察葉子,葉聖陶爺爺還觀察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嫩紅——嫩綠——綠的新鮮)

  ⑶、聽錄音:再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匯入:爬山虎的葉子如此美麗,那麼它靠什麼巴在牆上呢?(腳)本課那幾個自然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3——5節)

  2、師質疑:關於爬山虎的腳,你想知道些什麼?

  3、先來解決爬山虎的腳長在那兒的問題。

  ⑴、讀第三自然段幫你能用一句話告訴同學們,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

  ⑵、同桌相互說一說、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的葉子和莖的圖畫,學生觀察畫圖說。

  4、爬山虎的腳是什麼樣的?什麼顏色?

  ⑴、自讀課題,畫出有關的句子。

  ⑵、透過媒體資源中的.課件,展示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顏色的段落,學生再讀體會。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質疑: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的細絲有什麼相似之處?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來比喻細絲呢?)

  三)、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1、自學第四自然段,學懂了彙報(可以讀、可以說、可以表演),畫出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

  2、學生彙報:

  ⑴、找出與爬有關的詞句。

  ⑵、用自己的話把爬山虎的爬牆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動畫。

  (4)、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

  ⑴、指讀第5節,邊讀邊畫出腳的不同變化。

  ⑵、對比交流:觸著牆的;沒觸著牆的。

  ⑶、小結:爬山虎真了不起,為了生存,它在不斷地改變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牆上,而這一過程不是一兩天可以發現的,可見作者是經過了認真而又持續不斷的觀察才看清楚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總結全文: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可為什麼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

  2、你從作者的觀察中受到哪些啟發?(仔細觀察——連續觀察)

  3、小結:大自然中有許多奧秘等我們去發現、去探索,我們要向作者那樣養成細心觀察,不斷觀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順序地把事物介紹清楚。

  六、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特點 樣子:……像……(細絲)

  顏色:嫩紅(灰色)

  爬 觸→巴→拉、貼

  沒觸著牆 萎

  觸著牆 變 相當牢固

  七、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建立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透過朗讀感悟課文的主題:小學生上課要專心學習,不受外界干擾。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會認“外、鳥、叫、你、我、課”等10個字會寫“小、不、了、下”4個字。

  教學重點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義。

  教學難點 :找出書中壓韻的字、音節知道什麼叫壓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引入

  1、幻燈出示課本插圖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畫面上都有什麼?

  師總結過渡:教室的窗前,綠樹成蔭,兩隻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來玩呢!教室裡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課。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質疑: 師:看到題目後,你想知道什麼?

  三、初讀課文:

  1、看大螢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課文原文)

  2、指名讀,不同形式練讀。

  3、讀完以後,你知道了什麼?

  四、識字:

  1、課文裡有幾個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認識不認識它們,你敢接受挑戰嗎?(你們真勇敢!)

  2、出示6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和4個要求會寫的字,不同形式讀。(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3、看著拼音你們會讀,那不看拼音還會不會?(課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4、我們又認識了幾個生字小朋友,老師告訴你,把它們放到課文裡,你會讀得更流利,你們相信嗎?試試看。學生練讀。

  5、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老師告訴你,一個小圓圈“。”一個小問號“?”都表示一句話。誰能最快地數出來這首詩一共幾句話?(4句)

  6、同學們認真觀察每句的最後一個字,看哪位同學最聰明,能發現規律。(課件提示學生最後一個字)

  7、生:最後一個字的韻母都是ao,

  師:你們真棒!老師告訴你們:這叫“押韻”。詩歌都是押韻的,這樣讀起來更好聽,就像唱歌一樣。你們願意再讀一遍嗎?(課件出示課文)

  8、學生練讀後指名讀。

  五、細讀課文

  1、 師:小鳥在窗前唱歌,教室裡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為什麼叫小鳥輕點叫?把它們趕走不行嗎?(帶問題感悟、指導朗讀)

  2、 反覆練讀,(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3、 深化主題:

  師:這位小朋友做的好不好?你想學習他什麼?

  4、 師總結:他上課專心聽講,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真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卡片出示6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和4個要求會寫的字,指名認讀。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寫字

  1、 師:剛才有幾個生字娃娃悄悄告訴老師,看你們學得那麼認真,想和你們交成永遠的好朋友呢! 你們願意嗎?

  2、 師分別出示生字卡片(小、下、了、不),先搶讀,後不同形式練讀。

  分別練習組詞、說話、意思找反義詞、記憶字形方法。

  3、 師:你想學會寫它們的名字嗎?

  師範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該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5、 投影學生作品,指名說一說他寫的好在哪?不好在哪?應該怎麼改?

  三、鞏固延伸

  1、 同學們,你們喜歡逛超市嗎?一進門先要做什麼?(生:提籃子、推小車)

  2、 老師今天也推來了幾輛小車,我們要進行一次,詞語搬家比賽,找自己喜歡的詞語放到 小推車裡,看誰找的又快又多?

  3、 學生找詞,師巡視指導。

  4、 指名彙報。

  教學後記:

  投影學生作品,指名說一說他寫的好在哪?不好在哪?應該怎麼改?這是我根據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讓他們來說比老師的說教要好的多,以後我還要嘗試做。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初步學會觀察一次遊戲的過程。

  2、能連貫地,有順序地說說這次遊戲的過程。

  3、學習用“先……接著……最後……”、“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說話。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

  1、猜謎語:身子胖,尾巴短,黑耳朵,黑眼圈,走路搖搖又擺擺,愛吃竹筍和竹葉。(板書:熊貓)

  2、出示熊貓圖:看,這就是熊貓。

  (1)你看,這是一隻怎樣的熊貓?(板書:可愛 可惜沒嘴巴)

  (2)具體說說熊貓可愛的樣子。

  二、揭示課題:

  1、沒有嘴巴多可惜呀,小朋友,你們說怎麼辦呢?

  對,這節說話訓練課,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簡單而有趣的遊戲:給熊貓貼嘴巴。(板書)

  2、明確要求:在遊戲中,我們還要比一比,誰觀察最仔細,說話最有條理,聲音響亮。

  三、說清遊戲準備過程:

  1、誰願意來給熊貓貼嘴巴?

  2、老師要給貼的同學加點難度,仔細看老師是怎樣做的,誰來說一說。(板書:拿 蒙、拿、遞、領)

  3、出示句式:用上“先……接著……最後……”來有條理地說說老師的動作。

  4、現在,我們已經做好了遊戲的準備工作,請他來給熊貓貼嘴巴。

  四、說清遊戲經過:

  1、小黑板出示觀察思考題。要求仔細觀察貼的過程,邊看邊想。

  (小黑板)觀察思考:

  (1)他是怎樣給熊貓貼嘴巴的?

  (2)在貼的過程中,同學們的表情有什麼變化?

  (3)結果怎樣?

  2、遊戲。

  3、討論說話:

  (1)請說說蒙上眼睛的感覺。

  (2)說說他是怎樣貼的?(板書:走、摸、移、貼)

  (3)經過:用小黑板出示觀察思考題,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有條理地說話。在觀察同學們的表情時,用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幫助說話。

  (4)結果:更可愛。特別是在小結時,整理了整個的說話條理“起因、經過、結果”,為高年級有順序地寫作打下了基礎。

  2、為了使學生表達時做到連貫,精心設計了各環節的過渡語,如:“沒有嘴巴多可惜呀”等。

  3、貼嘴巴是一個有趣的遊戲,在這個簡單的遊戲中,教師特地設計了“從貼不正到貼正”這麼個過程,自然地引出“做任何事都要動腦筋”這個道理。同時,使一部分優秀學生在說話時,也能把這個道理說進去,為高年級作文有中心打基礎。[20x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