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有關語文教案模板彙編8篇

語文教案

有關語文教案模板彙編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的】

  1、情感朗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2、行動探究,體會南斯拉夫母親的內心活動。

  3、語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摯感人的人性美。

  【學習重點】

  朗讀、探究、體味南斯拉夫母親豐富的內心世界。

  【學習準備】

  解決字詞;查閱資料(二戰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燭光引讀

  教師呈現《燭光裡的媽媽》圖片。

  同學們,我們面對著搖曳的燭光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是啊,面對這樣的燭光,我們感受到了老師那份情同母子的愛。可同樣的蠟燭,在南斯拉夫老婦人的手裡,卻有著不同的意蘊,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西蒙諾夫的《蠟燭》,它會使我們感受到怎樣的一種超越國界的情感呢?

  板書課題及作者。

  作者簡介:西蒙諾夫,蘇聯作家。生於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後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生者與死者》獲列寧獎金。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2、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它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3、讀了課文後,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這是一首讚美詩,一曲頌歌,讚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鬥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1、設定問題情景一:課文以蠟燭為題,這裡的燭光,你認為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意義呢?

  討論明確:紅軍烈士生命之光;寄託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鬥情誼的象徵。

  2、設定問題情景二:課文中的老婦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嗎?

  討論明確:

  ⑴ 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⑵ 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⑶ 他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⑷ 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並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3、設定問題情景三:

  你發現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覆描寫?

  (儘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後歸類。)

  文章不斷對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4)、老婦人的動作跪、爬(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容進行了反覆交代和描寫。

  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反覆加以描寫?

  ⑴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突出了當時環境的危險,更突出了老婦人不顧生死、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同時也使我們為老婦人的行為而感動。

  ⑵ 對蠟燭的多次描寫,說明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徵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託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的哀思, 是兩國人民戰鬥情誼的見證。

  ⑶ 對黑圍巾的多次描寫,表現了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突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⑷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四、語段品讀,體會精神

  學生品讀課文語段,暢談感受。

  例:課文倒數第二小節。

  感受:勾畫了戰後的環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五、內心體驗,互動釋疑

  1、內心體驗:

  ⑴ 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透過她的動作來表現,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① 老婦人為什麼不說話?她心裡是怎樣想的?

  ② 老婦人為什麼深深一鞠躬?她心裡又是怎麼想的?

  ⑵ 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2、互動釋疑: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六、總結儲存,課外延伸

  1、總結儲存:請各小組學生針對本文的學習,以我學到了進行小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從知識上考慮,還要從方法、思想情感上考慮。

  學生可能這樣說: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昇華。

  2、課外延伸:

  ⑴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⑵ 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不少於二百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挑”。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借助成語辭典,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聯絡課文內容,再結合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說說自己以後對困難挫折應該如何去面對,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從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生活中的含義。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課前瞭解教堂、羅馬廣場、巴黎相關知識。

  2、教師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一次釣魚的`經歷,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也使同學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生活中還有許多感悟,那要靠細心的人去體驗。當我們面對理想目標前進時,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挫折,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入14課,讓我們在學習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便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學生自認生字,相互交流。黛、挑、兩個字的讀音。

  3、同學之間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四、品讀,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生彙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①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交流體會 。聯絡實際生活,想想通往學校的路止不止一條?試討論討論。又有什麼收穫?

  ②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著一朵幸福的雲。

  此時作者為什麼“大喜”?“幸福的雲”指什麼?

  ③那朵幸福的雲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作者為什麼而懊惱?用心讀讀作者的心情。

  ④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裡流了出來。

  讀讀這句子,說說好在哪裡?“河流”一詞蘊含著什麼?

  ⑤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

  (條條道路通羅馬另一條路也許不那麼直接,但幾經周折,還是能夠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還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達目的地的捷徑。要是因為一條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條,那麼你就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斷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標,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實踐

  (1)假如時光已經飛速,現在已經是20xx年,這個時候同學們已經30歲左右。有的是事業有成的建樹者,有的也許還深處逆境。當2年後同學聚會上,成功人士將怎樣對失敗的同學勸慰勉勵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敗者,聽了同學的鼓勵,你將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有什麼新打算呢?

  六、拓展總結

  同學們說得真好!這節課我們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理解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含義深刻的話,給我們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課,相信同學們將感悟終身。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後,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七、作業:小練筆。

  學了這一課,相信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對自己說,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吧?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0個生字,培養學生在具體語文環境中理解詞義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讀懂第3段是怎樣具體寫兩塊奇石的奇形怪狀,又是怎

  樣把並列的兩個內容連線起來的,並能仿照第3段寫法說一段話。

  3、能背誦2、3段,聽寫第4段。

  4、瞭解黃奇石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讀懂得並列關係的段落。(第3段)

  三、教學難點:仿照第3段說一段話,並紹“天狗望月”和“仙女彈琴”這兩塊奇石。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投影片、錄音帶

  六、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初知課文,學習一、二、三段,並說說“天狗望月”這塊奇石。

  一、開門見同引入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2、從課題上看,課文主要寫什麼?(奇石)哪裡的奇石?(黃山)重點詞

  是哪個(奇)

  3、教師語:黃山是一大風景區,叫。它在我國南部。

  今天,教師和同學們到黃山風景區遊覽一番。

  二、初知課文。

  1、聽配樂朗讀錄音,看投影片,用1句話說說黃山風景區是怎樣的地方,有什麼廳特的景色。

  3、學生自由暢說,並引導學習詞語。

  ①黃山風景區是個的地方。

  “秀麗神奇”什麼意思?(美麗、奇妙)

  ②黃山風景區還是個的地方。

  “聞名中外”的“聞”什麼意思?整個詞的呢?

  ③黃山風景區還有的岩石。“奇形怪狀”什麼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

  給“尤其”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特別)

  3、課題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狀的意思,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黃山奇石 (第一教時)》。

  4、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默讀課文,用“——”劃出奇石的名稱。

  5、具體介紹了哪幾塊奇石?用“△”標出其名稱。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導語:我們先來到“猴子觀海”這地方,看看這塊奇石。

  1、釋詞。“觀”什麼意思?與課文中哪個詞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請一位小朋友當導遊介紹奇石,其他同學看投影,師指圖。

  要求:邊看邊聽邊想,這岩石奇在哪裡?

  3、討論

  ①它神奇在哪兒?

  (它兩隻手抱著胳膊,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去海——樣子奇特。)

  ②請用“·”標出主要的動詞。(板:抱、蹲、望)

  ③指導讀句子。

  ④聽老師讀一句話,與剛才的有什麼不同?

  句子:它兩隻手抱著胳膊,蹲在山頭,望著去海。

  ⑤這奇石還神奇在哪兒?(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麼意思?用圖示幫助理解。

  ⑥這塊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後一名。

  概括地說——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4、仿說“天狗望月”這奇石。

  (二)學習第三段

  導語:我們繼續往前看,會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讀第3小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奇石?想想這小節寫法上與第2小

  節有什麼不同?

  2、一段話中,並列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該怎麼學呢?這就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看課文的學法提示。聽老師讀一讀,想:分幾步學?

  3、理解學法提示。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學習方法卡片。()

  4、按學法提示學懂這段話。

  第一步齊讀想:講了哪兩個內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幹什麼?(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

  ①“仙桃石”怎樣寫的?這句話用了什麼方法?把什麼比作什麼?

  ②出示投影片,各種形式朗讀至會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樣寫的?也用了什麼方法?把什麼比作什麼?

  ④小結:這兩塊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寫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幹什麼?

  ①課文用了哪個句子把它連線起來的?用“~~”劃出。板:更有趣。

  ②連線兩項內容的句子不只有這種,還可以怎麼說?

  5、賞讀。

  6、回顧學法。

  7、課堂練習。P22NO:6

  8、用“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塊奇石任選兩塊說成一個並列段式。

  四、鞏固生字形。

  1、卡片認讀詞語。

  2、字形用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

  (一)知識教學學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溪和樹木的關係。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語言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樹立環保意識。

  (四)美育滲透點

  1、透過讀文,讓學生知道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2、感悟到美麗的大自然是需要每一個人去保護的。

  二、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溪水又清了,想到保護環保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一、導言揭題,激發興趣。

  在小兔家門前胡一條清清的小溪,可是,有一次,一場大雨過後,溪水突然變黃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0課《清清的溪水》。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看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圍繞自學題,自學課文.

  a、自由小聲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b、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3、檢查自學情況。

  ①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②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③自由說說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4、小結:同學們知道的內容真多,課文主要圍繞著幾種小動物的表現來寫?(三種:野豬、大象和小兔)。

  三、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1、課件演示:野豬和大象在小溪比誰的力氣大,看誰誰拔樹大的畫面。

  2、課件演示:野豬和大象種樹、澆樹的畫面。

  3、嘗試題:選一幅圖說一說樹旁邊的溪水是怎樣的?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4、指名回答,並相應出示動畫:水土流失情景。

  5、對比兩幅畫聰明的小朋友你明白了什麼?

  6、野豬和大象有這麼大的轉變,這是誰的功勞?(小兔)

  (1)小兔可真了不起,能說服大象和野豬,請大家把小兔和野豬、大象的對話找出來讀一讀。

  (2)課件出示:讀一讀,填一填。

  小兔跑過去,(大聲)喊:“喂,別拔啦!你們為什麼拔樹哇?”大象和野豬停下來,說:“這兩天我們在比賽誰有力氣,還沒分出勝負呢。”小兔(氣憤)地說:“比力氣!你們毀掉了樹林,也毀了小溪。”大象和野豬(不懈)地說:“這和小溪有什麼關係?”小兔(生氣)地說:“這麼多樹被你們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衝進小溪裡啦!不信,你們去看看。”

  (3)根據你對提示語的理解,自由朗讀句子。

  (4)同桌分角色對讀,一個讀小兔說的話,一個讀大象和野豬說的話.

  (5)理解提示語的意思,進行情境體驗。

  四、總結全文,進行環保教育。

  1、讀了小兔、野豬和大象的對話之後,說一說你喜歡誰?為什麼?

  2、談一談:聯絡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樹木?

  3、資料交流:保護環境,除了保護樹木外,還要注意什麼?

  五、朗讀課文,質疑問難。

  六、佈置作業 ,鞏固知識。

  把故事講給家裡人聽,並向家人宣傳環保小知識。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 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板書“鍾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麼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採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 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闢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後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 詩歌鑑賞品味

  1、 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提示:方式是試圖採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於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

  2、 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四、 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這首詩寫的是遊子採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採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裡多有表現。它寄託了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並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涉江採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採之慾遺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訊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還

  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後兩句也並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語文教案 篇6

  老師:這是什麼?(出示課件。)

  學生:竹排。

  老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欣賞美麗的風景好嗎?出示課件

  老師:你們看到什麼風景。

  學生1:小魚。

  學生2:禾苗。

  老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學一首好聽的兒歌(課件出示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

  學生齊讀課題。

  老師:請學生自由讀,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

  老師:小朋友讀好了嗎?那請學生讀給林老師聽好嗎?

  學生齊讀課文。

  老師:誰能站起來為大家展示一下?(指一生讀)

  老師:他讀得怎樣?

  學生:他讀得感情不好。

  老師:那請你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該生讀課文)

  老師:他讀得怎樣?

  學生:非常棒!

  老師:這些生字寶寶,你們認識嗎?(小黑板出示),指一生上臺領讀。

  老師:誰來說說這個小朋友讀得怎樣?

  學生:他讀得很正確。

  老師:給他掌聲,說說為何會認識這麼多字。

  老師:開啟課本,請小朋友自由拼讀生字。

  (學生自讀生字,老師巡迴指導。)

  老師:誰來找找三點水的字。

  學生:江流遊。

  老師:從三個字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1:江裡有水,所以是三點水。

  學生2:魚在水裡遊,所以遊是三點水。

  老師:你們真能幹,掌聲鼓勵。

  老師:說說唱為何是口字旁?

  學生:唱歌是用嘴巴的。

  老師:排為何是提手旁?

  學生:竹排用手來劃。

  老師:生字寶寶摘下了帽子,再請小朋友來認一認,(小黑板出示,學生集體認讀。)

  老師:生字寶寶跳到我們的歌裡,你們認識嗎?

  (學生自由讀詩歌。)

  老師:你最喜歡哪一句,把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學生:鳥兒唱,魚兒遊。

  老師:為何喜歡這句?

  學生1:魚兒在水裡愉快地游來游去。

  學生2:小鳥在天上飛快地飛來飛去。

  老師:請學生來做做魚兒遊,鳥兒唱的動作。(學生表演)

  老師:怎麼讀,才能讀出這種感情來。

  學生:高興。

  老師:那請小朋友帶著這種心情一起來讀。

語文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會讀綠色通道里的5個字,認識1個多音字“著”,重點指導“種”、“澆”、“拔”三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透過朗讀、思考,瞭解文章脈絡,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文章的節奏美、韻律美和兒童作品的特點——反覆,培養良好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個小夥伴,你們看它們是誰?(出示猴子、烏鴉、喜鵲、杜鵑圖)。它們幾個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嗎?就隨老師一起走進22課《猴子種果樹》。(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過渡:讓我們走進這個有趣的故事。

  (一)出示自瀆要求:

  1、藉助拼音自由地讀讀課文,把詞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標出自然段序號,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猴子種了哪些果樹呢?結果怎樣?。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讀詞語。

  zhòng jiāo shī féi

  種 澆 施 肥

  nài xiǎng bá gǎi xǐ

  耐 想 拔 改 喜

  3、去掉拼音讀詞語

  澆水 施肥 將來 成活

  農諺 耐心 結果 拔掉

  改種 喜鵲 杜鵑 著急

  櫻桃樹 等不及

  4、出示詞串:

  猴子 烏鴉 喜鵲 杜鵑(關注鳥的叫聲)

  梨樹 杏樹 桃樹 櫻桃(關注說具體的話)

  澆水 施肥 拔掉 改種(“澆”、“拔”的書寫)

  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櫻二(“農諺”的理解)

  多種方式讀詞串。

  5、檢查讀課文。

  (1)猴子種了幾次樹?種了哪些數?結果怎樣?(指名回答)

  板書:梨樹 杏樹 桃樹 櫻桃樹

  什麼樹也沒種成

  三、默讀第二—七自然段。

  1、用“—”劃出烏鴉、喜鵲、杜鵑說的話。

  2、用“~~”劃出猴子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學生動筆畫,多種方式反覆朗讀感悟。

  3、我會填:

  (1)猴子種果樹時,先種( ),聽了( )的話,改種( ),接著聽了( )的話,改種( ),又聽了( )的話,改種( ),最後( )。

  (2)這是一隻___的猴子。

  四、設疑結束第一課時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22、猴子種果樹

  梨樹 杏樹 桃樹 櫻桃樹

  什麼樹也沒種成

語文教案 篇8

  內容預覽:

  走向蟲子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瞭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2、感悟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

  3、激發學生走向自然,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讀懂文章。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學會反思。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南帆先生的《螞蟻》和馬克·吐溫先生的《辛勞的螞蟻》,知道了他們其實是透過螞蟻來寫我們人類,今天我們要走近更多的小蟲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透過小蟲子來寫我們自己。我們今天一起--《走向蟲子》。

  二、作者簡介:

  劉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沙灣縣一個小村莊裡,在那裡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後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人畜共居的村莊裡,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敘述著一種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該書在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還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風中的院門》、《庫車》等。曾獲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現為《中國西部文學》編輯。

  批評家們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亮程是中國二十世紀的最後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在那裡夾雜地生長著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孤獨無助,快樂和幸福。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

  1、疏通字詞。

  蜣(qiāng)螂 鏟(chǎn) 喘(chuǎn)

  土坷(kē)拉:土塊。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轉動。

  忙碌(lù):忙著做各種事情。

  倉皇而逃:匆忙而慌張的逃走。

  掄(lūn):用力揮動。

  2、疏理文章脈絡。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條腿的蟲子慢慢悠悠的爬。

  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蜣螂滾土塊。

  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螞蟻搬幹蟲。

  四、具體研習。

  1、分組討論:這三隻小蟲子的行為是否如作者一開始說的可笑呢?

  明確:不是。對於第一隻蟲子,作者說到這下該我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沒有看見指頭底下還有路。對於蜣螂,作者寫到還是少管閒事。我已經有過教訓。對於螞蟻,作者的感慨是我這顆大腦袋,壓根不知道螞蟻那隻小腦袋裡的事情。可見,剛開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後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們人類。

  2、從文中的三隻蟲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們人的可笑之處呢?

  明確:從第一隻蟲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為是;從蜣螂身上,可笑人類智慧的有限;從螞蟻身上,可笑人類能力的有限。

  小結:至此我們可以說,課文內容雖寫的是走向蟲子,其實是透過蟲子看清自己。作者感悟出:人的侷限性如此之明顯,在某些方面連一隻小蟲子都不如,卻常常盲目地為優越感所矇蔽。

  3、討論:前面我們學過的南帆先生的《螞蟻》,大家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對人的思考)

  明確:相同--都是透過小動物來思考人類。不同點--《螞蟻》反思的是人的命運,人在何種意義上能夠駕馭自己的命運,它突出的是人類生存的困惑問題,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則是人性的弱點。在某些方面,人其實不如蟲,但人類對此卻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對人類缺乏自審意識的剖析。

  五、結合習題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語言。

  1、幽默是一種智慧,是讓讀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課文中幽默的語言比比皆是,請同學們找出一兩例來談談,品味一下。

  例:第7自然段中對蜣螂姿勢的描寫、第8自然段中說孤寡老小在等著這條蟲呢、第9自然段中它生氣了、第12自然段我會搬它回家嗎的心理活動,特別是想象兩隻螞蟻見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詞小用,賦予了螞蟻人的思想行為,顯得特別風趣。

  2、朗讀第8--12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

  《走向蟲子》這篇文章讓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弱點,那麼我們就應盡力去克服它,時時注意自我反省。孔子有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我想,我們不僅要向他人學習,還得向大自然中萬千生靈學習,畢竟我們人類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員。那麼,希望同學們今後能夠走近自然,關注自然,保護自然,做個真正的有心人。

  七、作業佈置:完成課後習題。

  附:板書設計

  1--3 八條腿的小蟲--人類的自以為是 走向蟲子

  4--6 蜣螂--人類智慧的有限 反思自己

  7--13 螞蟻--人類能力的有限 缺乏自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