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關於語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語文教案

關於語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絡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學習難點

  聯絡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三、課前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

  草原

  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說說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說說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⑴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⑵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⑶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五、初讀課文,走進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

  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說說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麼樣的?從哪裡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後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⑴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⑵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六、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

  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語文教案 篇2

  一、談話匯入

  1.愛聽故事愛讀故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課前老師佈置大家蒐集中國著名的神話故事,說說你都瞭解哪些?

  2.欣賞中國神話故事圖片集,說出故事的名字。(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哪吒鬧海、牛郎織女等)

  你覺得神話故事和一般的故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虛構的,不真實的,充滿奇特的想象)

  3.這節課,我們就走進神話故事的天地,學習一篇課文《盤古開天地》。齊讀課題,課文寫的誰?幹什麼?注意這裡的“開”是開闢、開創、創造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整體感知文章脈絡

  1.輕聲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我的詞語庫”齊讀、指名讀

  出示“會寫字”指名讀、齊讀

  3.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把盤古開天地的過程寫清楚的?用波浪線標出能顯示事情發展順序的短語。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

  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了

  天地分開以後

  盤古倒下後

  三、師生合作,感悟文字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理解混沌:形容宇宙模糊一團的景象。

  理解“一直”說明盤古醒來過嗎?

  “十萬八千年”這個數字怎麼這麼耳熟啊,聯絡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感悟盤古沉睡時間的長久

  3.指導朗讀,讀出盤古沉睡時間的長久,體會他異於常人的神奇。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找出描寫盤古動作的詞。

  2.比較句子:

  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

  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砍了過去。

  相機表演,體會哪個詞更有氣勢?

  讀句子,想象盤古的力大無比、氣勢非凡。

  3.這一掄一劈的結果怎樣?(伴隨著一聲巨響,天地分開了。)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

  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A看誰火眼金睛,能有所發現。(反義詞)

  輕—重清—濁上升—下降天—地

  前三組反義詞把天和地的區別展示出來了。

  B進一步理解“混沌”一詞。

  天地分開前,宇宙有輕重之分嗎?有清濁之分嗎?所有的一切都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一片黑暗,文中用哪個詞來形容?(混沌)

  C認識分號

  內容相關,句式相像的兩個分句間加分號。

  D天地分開了,盤古心情怎樣?

  指導朗讀,透過朗讀表現出天地的區別,讀出盤古的高興心情。

  (三)學習第三段

  1.天地分開後,盤古是不是就完成任務歇息了呢?指名讀第三段。

  2.觀看插圖,注意盤古的動作,他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堅強地屹立在天地間,完全成擎天柱了。有個成語就出自這裡,是——頂天立地

  再看他的表情,輕鬆嗎?

  而且他的身體還在不斷地長高。

  他這樣頂天立地做擎天柱,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不知過了多少年,也許是千年萬年,你從中體會到什麼?他為什麼不放棄?

  3.就是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也有累倒的時候。指導朗讀這一段,把你感悟到的盤古的累、盤古的艱辛、盤古的偉大讀出來。

  “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你什麼心情?(是惋惜,是痛惜,是不捨、是不忍,是不願,我們不願這位大英雄就這樣離我們而去)讀出這種心情。

  (四)以讀代講,學習第四段

  1.盤古倒下後,身體變成了世間萬物最是神奇,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它的神奇呢?試著練一練。

  2.文中提到了和他身體有關的——(氣息、聲音、雙眼、四肢、肌膚、血液、汗毛、汗水)

  省略號裡還藏著什麼?發揮想象。(他的頭髮飛上天空變成了滿天的星星;他的骨骼變成了連綿起伏的山脈等等)

  3.變成詩歌形式後師生合作,老師讀前一個短句,請同學們接讀後面的句子。感受這些變化的神奇。

  他撥出的氣息,

  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

  他發出的聲音,

  化作了隆隆的雷聲。

  他的雙眼,

  變成了太陽和月亮;

  他的四肢,

  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他的肌膚,

  變成了遼闊的大地;

  他的血液,

  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

  他的汗水,

  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4.改變句式再來讀一讀。這回你們先讀,我來接。

  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

  是他撥出的氣息;

  隆隆的雷聲,

  是他發出的聲音。

  太陽和月亮,

  是他的雙眼;

  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是他的四肢;

  遼闊的大地,

  是他的肌膚;

  奔流不息的江河,

  是他的血液;

  茂盛的花草樹木,

  是他的汗毛;

  滋潤萬物的雨露,

  是他的汗水……

  (五)學習最後一段。

  1.齊讀,體會中心句的作用,並用雙橫線標劃。

  2.欣賞圖片,感受盤古所創造的這個世界的美好。

  如果盤古的靈魂能夠感知我們發出的資訊,你想對創造了世界的盤古說些什麼?

  (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巨人。

  你把自己獻給了大地。

  如果沒有你,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

  老師想問盤古:你為了天地的形成,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你不後悔嗎?為什麼?同學們來替他回答。

  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來表達對他的敬意吧!

  四、佈置作業

  1.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作者:河北保定容城縣容城小學 肖麗芳)

語文教案 篇3

  一、課件匯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三隻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2—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對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

  3。灰雀到底到哪裡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後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

  c。男孩為什麼要捉走這隻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麼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彙報體會。

  4。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5。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麼要問鳥?鳥怎麼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文中喜歡的句子。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5。 灰雀

  一定會回來

  列寧 男孩

  教育 知錯就改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讀通讀懂課文,並能很流暢的讀。

  2、能根據課下註解理解課文內容。

  3、能對課文中的描寫部分展開豐富的想象。

  4、瞭解對山市的科學的解釋。

  二、重點和難點:

  1、第2、3、4點為重點。

  2、第3、為難點。

  三、課時安排:共四課時(本教案主要為第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對鬼的認識:

  1、世界上有沒有鬼?

  2、鬼是什麼樣子的?

  3、你看過鬼沒有?

  4、為什麼稱之為鬼?

  ——————在黑板上板書《鬼市》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見教材全解

  三)、文意疏通(預計三個課時)

  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學起來難免會有些吃力,所以在授課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詳細,最好能把重要字詞的解釋都板書在黑板上(具體見課本)。此過程非常重要,一定要強化和深化

  EG: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吃驚疑惑不解心想附近,近處

  一切烏有

  通“無”沒有

  第四課時 -

  1、什麼叫山市?

  ——————山裡面的海市蜃樓

  2、誰知道海市蜃樓是怎麼產生的?

  ——————(這一問題應該很少有同學能回答上來)

  大家現在對這個問題應該是很難解釋的,我們想想遠在好幾百好幾千年前的古人他們知不知道是怎麼產生的了?——他們不知道,不明白海市蜃樓象產生的真正的原因,如果硬要他們來解釋的話這種現象的話,猜猜

  他們會怎麼解釋——————鬼神在作怪————所以在古代人們又把海市蜃樓叫做“鬼市”。

  鬼市:古時的人們由於科學知識不夠全面法解釋山市等大自然的現象,總以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把這些解釋不了的現象稱做“鬼市”

  海市蜃樓產生的現象:海市蜃樓,是大自然中一種光的折射與反射現象。

  首先要明白為甚麼光線在空氣中會被折射。原來,不同溫度的空氣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許多不同的介質一樣。靠近地面的空氣較熱,折射率較低。我們可以把空氣想像為許多層的介質,而每一層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知道甚麼是全內反射。如果光線微微傾斜地從玻璃射進空氣,一部分的光線會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會被折射,從玻璃中走出來。由於玻璃的折射率較空氣高,所以折射角總是大於入射角。當入射角越來越大,被折射的光線便會越來貼近空氣與玻璃的介面,直至入射角大於臨界角度,光線便只會被反射,而不會折射出去。這個現像叫做全內反射

  3、(海市蜃樓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但是因為他的神奇和變換,它仍然被評為縣裡的八大景觀之一,作者在寫孫公子他們看到的山市時也寫得非常的詳細,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課本,)

  作者筆下的山市是怎麼樣的?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4、作者一共寫了山市的六種景象,這五種景象都是同時產生的嗎?它們是按照一種什麼順序來寫的了?

  ——————不是,時間順序

  忽見————無何————未幾————繼而————逾時————倏忽

  (一詞多義)

  文中一詞多義的例子:

  然:然數年恆不一見(但是)塵氣莽莽然(。。。。。。的樣子)

  數:然數年恆不一見(數詞,幾)層層指數(點數,計算)

  5、海市蜃樓變換多端,數年都見不到一次,大家想想孫公子他們看到山市時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要答出變化)

  疑惑————明白————驚歎————驚奇————可惜————可惜

  相顧緊疑——始悟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樓一座——漸小———不可見

  6、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機緣裡的幸運。蒲松齡《山市》文景皆佳,韻味盪漾。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歷歷如畫,無論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給人以身臨其境、賞心悅目之感。我們有理由相信《聊齋志異》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記木偶戲)《鐵布衫法》(記氣功表演)等也有此種妙處。同學們不妨開闊視野,看看這些作品。

  7、作業:(學習指導第六、七大題P45)

  六、把下列這段話中省略的內容補寫在括號中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於)樓上,(他們)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孤塔)高插青冥,(孫公子與同人)相顧緊疑,(他們)念近中無此禪院。

  七、初生階段:孤塔宮殿

  發展階段:城郭

  高潮階段:危樓

  消失階段:常樓高舍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8、板書:

  山市————————————鬼市

  山市變幻: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時間順序:忽見————無何————未幾————繼而————逾時————倏忽

  心情變化:疑惑————明白————驚歎————驚奇————可惜————可惜

  相顧緊疑——始悟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樓一座——漸小———不可見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細緻觀察事物特徵、抓住事物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說明順序。

  3、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作者細緻的觀察和抓住特點描述事物。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具準備:投影片

  課前預習:

  反覆朗讀,查詢工具書瞭解松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種小動物?你能用一兩句話給我們介紹介紹嗎?指生介紹。師:大家講得非常有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豐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是怎樣描述松鼠這種小動物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兩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同學糾錯。

  2、投影出示生字,讀準下列生字詞

  馴(xùn)良  矯(jiǎo)健  蟄(zhé)伏 苔蘚(tái xiǎn)

  3、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默讀、小聲讀、大聲朗讀等),要求:讀的同時,要在文中圈點勾劃,找出能體現松鼠總特點的語句。

  投影出示思考題:

  (1) 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劃分的?

  (2) 作者為什麼說松鼠是討人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明確:(板書)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提問: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三個特點?(同座位討論,舉手回答)(提示:結合課文內容,確定自己的思路)

  明確:

  先介紹自己的“漂亮”。(略)

  接著介紹自己的“馴良”。(略)

  最後介紹自己的“乖巧”。(略)

  二、揣摩運用,體味語言。

  1、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師範讀第3段,故意漏掉一些詞,讓學生指出並體會其作用。例: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裡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觸動”這個動詞前又加了一個“稍微”,以表示這種“觸動”程度之輕,在“觸動”後又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強調它的“乖巧”。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字、詞、句子用得特別好,好在哪裡?

  給同學幾分鐘時間準備,而後以競賽的形式交流。

  3、投影以下資料,討論這段文字語言與課文說明語言的.區別。

  《辭海》: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釐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築窩,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產5—10仔。分佈於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製衣,尾毛可制筆。

  三、情境創設,培養情感:

  有人認為文章最後說“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他們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製成畫筆,皮可以製成皮衣。”讀到此處時,讓人感到很彆扭。如果我們真心喜歡一個小動物,比如說小狗,我們在誇獎它一番後,會告訴別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製成皮襖嗎?所以,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於上述觀點,你持怎樣的觀點呢?

  (生自由發表看法)

  四、佈置作業。

  仿照課文從“漂亮”“馴良”“乖巧”這三個特點介紹身邊的某一小動物。

  五、板書: 松鼠最新教案設計

  總括特點 具體介紹 補充說明

  第1段 第2~5段 第6段

  結構:由總到分

  松鼠的特徵:

  漂亮(第2段)

  馴良(第3段)

  討人喜歡

  乖巧(第4~5段)

  詞語生動準確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魚面對強大北風時毫不畏懼的精神及一些自然常識。

  3、學會生字“氣”“毛”

  一、匯入新課

  談話:這兩天冷不冷?風吹在臉上什麼感覺?我們學著來吹一吹。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每年冬天只要北風呼呼一吹,大自然就發生了變化,有哪些變化呢?

  2、自由讀第一小節。

  3、交流。(看動畫第一段)。讀了第一小節你知道了什麼?

  A小草。

  (1)把相應的句子找出來讀。

  (2)北風把小草吹得——,來,小朋友都來做小草,老師來做北風,我們來演一演。(師生共演)提問:小草,會怎麼說呢?

  (3)現在是不是能把課文讀得更好了?指導朗讀。

  B小鳥。讀了第一小節,你還知道了什麼?

  找出相應的小節讀一讀。指名讀。

  (1)如果沒有北風,小鳥可以在樹林裡幹什麼?現在呢?

  (2)老師從小鳥的叫聲中聽懂了它們要說的話,你聽懂了嗎?

  (3)同桌討論。交流。

  (4)指導朗讀。

  C梧桐樹。北風呼呼地吹,大自然還有什麼變化呢?

  練習朗讀。男女生賽讀。

  4、小結:看,北風呼呼一吹,就讓青草變了——,梧桐樹——,小鳥——,這北風可真——(厲害),覺得自己——,所以它得意地說:——

  5、指導讀第二小節北風的話。

  過渡:北風雖然厲害,可小魚不怕它。小魚是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呢?

  三、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誰會讀小魚說的話?(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北風聽到小魚說不害怕,它是怎麼做的?[出示第四自然段]請讀讀這一段。(學生自由朗讀)

  3、閉上眼睛,我們來感受一下北風的威力。(放風聲,師範讀)

  4、想象: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5、聯絡前文想一想:北風為什麼這樣做呢?你們覺得北風怎麼樣?

  6、指導讀第四小節。

  7、天這麼冷,北風想這下小魚該怕了吧?可是——指導讀“它哪裡知道,小魚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8、天寒地凍,為什麼小魚還會在水底捉迷藏呢?老師不明白,北風更不明白,你們明白嗎?

  9、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誰不怕北風嗎?(青松、梅花、小朋友……)

  10、你有什麼話想說嗎?總結全文。

  四、學習生字“氣”“毛”

  說說你是怎麼記的?描紅。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瞭解一字多音的現象,能準確讀出“朝、舍、縫、量、假、強”在詞語中的正確讀音。

  2、認讀關於“風”的詞語,體會詞語表達上的準確、形象。

  3、背誦和書寫兩則有關動腦的名言。

  4、培養閱讀能力,感受表達的生動、優美。

  5、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6、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精神,和樂於表達的興趣。

  7、設計春節節日飾品並進行交流,鍛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並從中瞭解我國春節的文化。

  教學重點:

  語文積累;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並記敘下來;綜合實踐活動。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多音字;積累詞語和名句。

  教學過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綠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詞語卡片,請學生“找找雙胞胎”

  自己試讀;同桌互查;指名讀。

  3、練習給多音字組詞,填空

  朝

  zhāo()

  cháo()

  舍

  shě()

  shè()

  縫

  féng()

  fèng()

  量

  liáng()

  liàng()

  假

  jiǎ()

  jià()

  強

  qiáng()

  jiàng()

  4、你還認識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紹給大家好嗎?

  二、認一認,讀一讀。

  1、自由讀詞,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2、指名讀,齊讀。

  3、再次小聲讀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情景和感覺。然後在小組裡說說想象的畫面。指名交流。

  4、透過讀這些詞,你發現感悟出了什麼?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認讀名句,簡單說說讀後的體會。

  2、讀帖,與小夥伴商量 一下怎麼把這兩句話寫好。

  3、指名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4、練習書寫。

  5、評選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誦兩句名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二、閱讀

  1、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2、說說初讀後的感受。

  3、默讀,劃出你覺得寫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體會。老師及時總結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

  三、探究與發現

  1、還記得《米佳的願望》嗎?我們的生活中因為四季不同的風情而豐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經展開一幅幅不同的畫卷。

  2、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3、你還能說出這樣與季節有密切關係的詞嗎?小組比賽:應選擇一個季節,看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出的詞語最多。

  4、總結:其實妙詞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探究和發現。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發揮想象,大膽地向他人表達,並努力用語言打動別人。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學生小品表演《樂樂和童童的對話》。

  二、自由交流

  假如風有顏色,你希望是什麼顏色呢?為什麼?

  在小組裡自由發言,小組長組織好順序,明確發言的要求:說的人態度大方,能讓每個人聽清楚,聽的人認真傾聽,有意見應等別人說完再來講。

  三、推薦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評選“風的使者”

  五、延伸

  請你也動動筆,畫出風的顏色,為下節習作課作好準備。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

  大膽想象,並樂於真實地記敘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後大家都動筆畫出了心中的風,今天我們來開個小畫展吧!

  二、範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圖畫,朗誦範文《春天的顏色》。要求學生邊聽邊想象。

  2、交流聽範文後的感受。

  三、動筆寫初稿。

  1、像小作者一樣,為你的畫配上一段文字,讓它更豐富更生動,好嗎?

  2、試寫一段話,簡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補充。

  1、在小組裡展示自己的畫,並讀初稿。其它成員提出個性意見。

  2、根據個性意見,再次完善自己寫的內容。

  3、面向全班學生交流,集體補充。

  五、定稿。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透過綜合性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強學生的實踐和欣賞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相信每位同學都設計出了喜慶的春節飾品,這節課讓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設計釋出會。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設計的飾品和設計說明,在小組內交流。

  2、推薦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評選“最佳作品”和“最佳設計說明”

  1、評選。

  2、請設計者上臺介紹自己的經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