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彙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播放小鳥為大樹唱歌的動畫,教師配音。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一棵大樹和一隻小鳥是很要好的朋友,聽,這隻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大樹唱歌呢,大樹呢,搖曳著茂盛的枝條正動情地聽著。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美麗的畫面呀。同學們,你們說,是嗎?
(是)
圍繞這隻美麗的小鳥和這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一起來讀一段美麗的故事。(出示課題)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同學們,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通讀全文。你可以一個人讀,可以找同桌讀,要求邊讀邊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完成螢幕出示的練習題。(課件出示)(教師巡視,學生讀書3分鐘)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 ),她著急地找呀找,問過了( )、( )和( ),於是就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 )。
2、過渡:同學們透過朗讀課文,已經能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了。你們真了不起,那麼這篇童話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小鳥、大樹、樹根、門、小姑娘)她們進行了幾次對話呢?(4次)請你們用波浪線劃出小鳥說的話,用直線劃出大樹、樹根、門、小姑娘說的話。
三、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1、指導學習第1組對話。
(1)我們先來看第一組對話。第一次是誰和誰的對話呢?(小鳥和大樹。同時板書小鳥——大樹 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鳥要到南方去過冬了,臨走之前,一對好朋友依依地惜別。大樹說…… 小鳥說……(學生串讀對話。)(幻燈片出示對話)
(2)你們想,這對好朋友在分別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對話的?請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同桌來練一下這組對話,好嗎?(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讀,師指導)
(3)請一對同桌讀對話.(老師評價:老師發現這隻小鳥說:“我明年一定回來”時,語氣特別堅定,你能告訴我,為什麼要這樣讀嗎?)
(4)再請一對同桌讀。
過渡: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感覺到這對好朋友的感情是多麼深厚啊,讓我們的男孩子來讀大樹,像剛才那位男同學這樣讀出自己的個性,女孩子讀小鳥。咱們一起來對對話看,好嗎?(男女生分角色讀) 你們這是在向朋友保證啊,堅定些,再來一次,好嗎?(女生讀)
2、自學三組對話。
過渡:他們就這樣依依惜別,並做了約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鳥滿懷深情地跑回來找它的好朋友大樹。然而,往日朝夕相處的夥伴卻不見了。她著急地找了又找,問了又問,下面的三組對話,老師想先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裡面合作來練讀,好嗎?你們可以自己選定一個角色練一練。(生自由練習)
(1)、指定一個小組讀,問:同學們,他們這一組讀得怎麼樣?(學生評價)
A、小鳥應該讀得更焦急些。我覺得這樣子還不夠焦急。
B、我覺得小鳥應該讀得再活潑一點。
C、我覺得樹根應該讀得悲傷一點。因為樹根和樹它們兩個是命運相連的。就等於是好朋友一樣。如果哪一方不見了,或者死去了,他們應該是很悲痛的。
從同學們的評價中,我們感覺到了,大家都覺得作為主角的小鳥的話非常重要,應該好好地體會把握。那麼就這樣,讓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小鳥說的三句話。
幻燈片出示小鳥說的三句話。
(2)再指定一個小組朗讀。
同學們,透過剛才的朗讀,你們知道大樹哪兒去了嗎?(板書:火柴、燈火)
四、角色扮演,體驗感知。
是啊!小鳥焦急地尋找著她的好朋友大樹,那麼我們誰願意來做一回小鳥?把這令人感動的場面表演出來呢?就在教室裡,就這樣飛呀,飛呀,尋找著,你在誰的身邊停下來,那個同學就做你的配角讀。明白嗎?你們可以用自己的話,
小鳥,找到朋友大樹了嗎? (沒有)
可憐的小鳥找不到朋友大樹,你心裡怎麼想?你的心情怎樣?你說
你們是不是在心裡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具體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能背誦並默寫詩文。
過程與方法:初步瞭解古詩的一般特點,簡單概括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情感與態度: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能聯絡生活去感受和領悟。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教學重點:
創設情境,利用畫面和音樂等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從而達到有感情的誦讀。
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採用合作式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向學生滲透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的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為了使學生們在課上更好的理解詩的意境,我提前佈置了以下兩點預習任務:
1、積累描寫祖國壯麗景色的故事。
2、預習《登鸛雀樓》,試著理解詩意,查閱相關資料。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很好的體會誦讀古詩的韻味,我還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了有形的畫面和意境深遠的音樂。
環節設計:
一、匯入:
1、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們背過好多古詩,上學以後我們也學了很多古詩,古詩已經是我們的好朋友了。那你們能說說這位好朋友有什麼特點嗎?(學生回答,師板書: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字數相同。)
2、師:現在我出幾個題目考考你們,看誰能背出這些古詩?
《鹿柴》空曠的山林,斑駁的光影,偶爾傳來的說話聲,讓我們體會到靜中有動的山林景色。
《早發白帝城》高入彩雲的白帝城,猿聲不斷的兩岸青山,滔滔不絕的長江水,讓我們領略了祖國山河的壯美。
《望廬山瀑布》一道白練飛流直下,讓我們懷疑是九天銀河從天而降,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象啊!
這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詩文,讓我們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詩不但能帶給人美的享受,還能引起人們的思考。本課裡面的兩首古詩,就既給我們描繪了景色的壯美,又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一起體會,看誰能發現並理解它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地一首古詩《登鸛雀樓》。
二、檢查預習,呈現目標。
1、出示整首詩文。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每個人都能把這首詩讀的正確、流利,現在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古詩?
(這裡讀的時候要注意提示本詩題目的讀法:登/鸛雀樓)2、師:請大家想一想,學習一首古詩,我們要學習哪
些方面的內容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並板書在旁邊:瞭解作者、誦讀、理解詩意、背誦、默寫。
3、提出合作時的要求:
今天我們就圍繞著幾個方面,透過小組合作來學習《登鸛雀樓》這首詩。在學習中,大家要積極發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同時將重點內容記錄下來,並選出一名中心發言人。最後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有收穫。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學生合作交流前面總結的五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巡視瞭解情況,並適時指導。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請一組派代表介紹作者情況。大致瞭解一下內容即可:王之渙字季凌,絳州人。唐朝著名詩人。但作品在《全唐詩》中只流傳六首。擅長描寫邊塞風光。如《涼州詞》。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常有鸛雀棲息,因此得名。
2、請一組派代表談談對詩意的理解。只要求整體感知詩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釋。重點指導學生體會詩的深刻內涵及意境。
3、指導誦讀。
(1)師:我們已經大體瞭解了詩的意思,下面就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請大家邊讀邊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人邊聽邊想象畫面。讀完後請學生自由談想象的畫面及感受。
(2)師:誰能帶著這種感受給大家讀一下前兩句古詩?再指名讀前兩句,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宏大氣勢。藉助課件裡的畫面和音樂,讓學生體會前兩句所描繪的畫面的雄偉和壯麗。再請學生配樂朗誦。
師: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極目遠望,見到遠處雄偉的高山,輝煌的落日,聽著耳邊傳來的黃河的怒吼,望著腳下波濤洶湧的河水,不覺吟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播放這個畫面的同時,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學生朗誦這兩句詩文)詩人看著眼前這波瀾壯闊雄偉壯麗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又緩緩吟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又示意了三名學生朗誦後兩句。
(3)師: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站在鸛雀樓上,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完整的朗誦一遍這首古詩。
這裡我請幾名學生展示配樂朗誦,根據每人朗讀時的不同特點進行評價。最後齊讀一遍全詩。
4、指導背誦。
請兩名學生試著背誦這首古詩。
說一說怎樣可以很快的背下來?向學生滲透:理解記憶的方法和熟讀成誦的道理。
學生自由背誦。
在班內展示背誦。
五、課外拓展練習。
1、默寫《登鸛雀樓》。
2、蒐集王之渙的《涼州詞》,試著背下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轟隆隆、塌下、露出、燃燒、熊熊大火、圍困、掙扎、熄滅、噴火、缺少、冶煉、液體、大盆、金光四射、雲霞”等詞語。
2.複述故事,積累優美生動的詞語。
3.學習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
課前準備:收集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件神奇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出示圖片)
2、這圖片裡藏著一個神奇的故事,誰知道它的名字?
3、這些故事都是古代人們用豐富的想象力來征服自然的結果,我們把這樣的故事稱為——神話。
4、(出示插圖)你們知道這幅畫裡藏著的又是一個什麼神話故事嗎?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再一次走進神話世界,去感受古人那豐富的想象和女媧神奇的力量。
5、板書課題:女媧補天。
6、介紹女媧。
7、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
8、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歸納問題:為什麼補?(起因)怎麼補?(經過)補後如何?(結果)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讀提示,學生自由讀課文。
2、學習生字詞:
(1)出示詞語:燃燒、窟窿、塌下、掙扎、熄滅、冶煉、歡歌笑語、熊熊大火、金光四射。指名讀。齊讀。
(2)(生字變紅色)這幾個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誰能帶大家讀一讀?
(3)這裡有幾個生字是帶有同一個偏旁的,請同學們找出來。
指導書寫帶火字旁的字。
(4)還有一個字的偏旁也表示火的意思,能不能找出來?“熊”。
(5)把詞語放回課文中,你們還會讀嗎?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指名說說故事的內容。
三、品讀課文,體驗“慘景”
1、同學們,你們想象過如果天塌了,會是怎麼樣的嗎?
2、那麼,古人又是如何想象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3、當時天塌了的情景是什麼樣的?課文是怎麼說的?(指名讀相關語句)
4、現在,天就是塌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師範讀。
誰來說說,你剛才彷彿看到了什麼?
看—(播放課件)
此時,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心裡的感受嗎?(可怕)
5、出示相關語句:“……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裡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裡掙扎。”
(1)看到這樣的畫面,大家都忍不住驚歎一句:天哪,太可怕了!(齊讀)
(2)指名讀,師引:你看,天塌了……
師評價
(3)男女生讀。
(4)當時的情況危急嗎?想象一下,處於危險之中的人們會怎麼求救?
(5)這時候的人類真的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了,這種慘痛的求救聲,讓我再次想象到那可怕的場景。齊讀。
4、女媧創造了人類,人類就是她的子女呀,看著自己的孩子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聽著他們悲慘的求救聲,女媧的心情怎麼樣?她是怎麼做的?
(1)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2)師引讀:女媧,你的心情怎樣?提醒讀出女媧的難過和著急。(指名兩人讀)
(3)我看到難過和著急的女媧了,你們看到了嗎?齊讀第二自然段。
5、就這樣,人類的災難解除了嗎?要怎麼做才能徹底拯救人類呢?接下來又會有哪些神奇的事發生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四、板書設計:
女媧補天
天塌 可怕
女媧 難過 著急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課後註釋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議論文的意義,感受捨生取義的真諦。
重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
教材分析:
《捨生取義》節選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議論文。“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有“魚”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為美者合乎情理也呵護邏輯。
教學設想:
學生由淺入深的理解課文,從題意入手,層層深入,理解捨生取義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五年的語文了,你們一定積累了很多的成語,今天,我們來玩個成語接龍的遊戲好不好?師:眉開眼笑。生接龍。我們再來玩個看字想成語的遊戲,師板書:義。你們想到了哪些成語?生答。(隨機板書:大義凜然、義不容辭、義無反顧)
師:看到這些成語,你們想到了哪些人誰?用上這些詞。(學生回答想到的英雄)
師:這三個成語中,你認為哪個字的分量最重?生答:義。
師:因為義,才不畏懼,因為義才不容辭,因為義才無反顧。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一起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麼說的。
二、初讀課文,走進作者
1、出示豎版文言文
師:我們這是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了?(第二次)對於學習文言文,你們有哪些好的方法?生答。那麼這篇文言文和我們以往學過的有什麼不同?(豎版的,沒有標點)有誰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呢?
2、初讀文言文
自由讀一讀這沒有標點的文章,看誰能讀好?(指名讀文)
師:現在我們將這段文字還原成今天的寫法,誰有信心讀得更好?(再指名讀文)
3、走進作者
我們看文中說“孟子曰”,曰是什麼意思?孟子又是誰呢?誰能把你課前瞭解的孟子介紹給大家?(生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彙報)師出示關於孟子的資料。
4、揭示課題
孟子共說了幾句話?指名分別讀句子。孟子的話說了幾層意思呢?(兩層)分層讀句子。孟子的話道出了一個什麼觀點?用一個詞來概括。(捨生取義)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再讀課文,理解意思
1、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看一看你們有什麼發現?生答。
師:也字在句子末尾有什麼作用呢?(也是語氣詞)你們還知道哪些語氣詞呢?那麼也字在句子中該讀哪一種語氣呢?出示句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指名讀句子)者也又是怎麼讀呢?出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兩句放一起,你再來讀一讀,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那麼下兩句怎麼讀呢?
2、現在老師考一考大家,得兼,我們現在怎麼說?(兼得)為何古人說得兼呢?(古漢語倒裝現象)
3、開啟書,默讀課文和註釋,你又會有什麼發現?(註釋給的不同)誰來讀一讀註釋?我們知道了大意之後,就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給這篇文言文字詞做註釋。(小組推薦一名彙報註釋)
4、嘗試給文言文做註釋,讓我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我們來看“生與義”選擇,孟子的觀點我們隊容易捕捉的一種選擇是?(捨生取義)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珍愛生命了呢?從哪看出來的?(生,亦我所欲也。)孟子最不希望看到的選擇是?(舍義取生)孟子的擔心是不是多餘的,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以下的種種行為,你會想到哪些成語?用上“義”字。
(出示漫畫)不法商販為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騙。兇殘的狼要吃掉救其生命的東郭先生。德國法西斯撕毀與蘇聯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出動5000多架飛機向蘇聯發動襲擊。師板書:見利忘義、忘恩負義、背信棄義
5、舍義取生者在,捨生取義者更在。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追隨孟子先賢?
出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句話裡體現出義了嗎?用詩句中的詞表示?對於譚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義師生命?
出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齊讀。這裡有沒有義?哪個詞告訴我們了?你還蒐集了哪些這樣個關於捨生取義的詩句。
時代不同,人物不同,但是他們卻用相同的行動追尋孟子先賢,做出了人生的'抉擇。齊讀。
文天祥英勇就義後,人們在他的衣袋間找到這樣的人生絕筆:(出示句子)誰來讀讀?找到孟子說的話了嗎?誰能解釋一下這句話?文天祥他後悔了嗎?從哪看出來的?面對生與義抉擇,她會義無反顧的說,齊讀句子。
四、拓展延伸
師:生命誠可貴,道義價更高。我們來聽一段老藝術家的詩歌朗誦《相信》。聽一聽,這段朗誦中讚揚了那些人?他們的義在哪裡?
這是現在的義。這是繁體的義,上面是一個羊但不出頭,下面是一個我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繁體的義多麼複雜,今天的義看似簡單,卻又多麼不簡單。幾千年來,義字由繁到簡,但內涵去亙古不變。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一切正是緣於他們不同的選擇,看看這些成語,假如這就是我們認識需要面對的選擇,你會擦去哪個?
五、總結
同學們讀得好,說得好,也要做得好,將來,也許你們會成為英雄,也許平凡一生,但老師希望“捨生取義”成為你們永恆的追求。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完成“讀讀背背”
1 讀一讀。
(1)自讀,思考,說說這些詞語都描寫了哪些景象。
(2)先讓同學自由練讀,然後邀請4位同學當小老師一人讀一行,帶領全班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2 背一背。
(1)教師距離啟發。第一組中,月亮剛從東方生起到高高懸掛在天空,說的是哪兩個詞?月光像流水一般柔和,指的是哪個詞?
(2)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詞語,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其中一組詞語,先讓同位猜,再讓全班同學猜。
(3)仔細觀察每組詞語在排列上有什麼特點和規律。
(4)鼓勵學生背誦這四組詞語。
二、完成“閱讀”
1 自由朗讀,說說短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 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說說“我”、班長、爸爸和王叔叔五歲的兒子對“雪花後會變成什麼”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答案。對“我”和班長的問答,文中的老師又什麼評價?
3 思考:這件事說明了什麼?給我們什麼啟發?
4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
三、作業設計
回家把短文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為習作命題。
2、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適當地介紹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習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 我喜歡的一種美味
教學難點:
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
二、創設情景,介紹美味
模擬在飯店吃飯前的場景,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
三、介紹:指名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討論:聽了他的介紹,我看見有人咽口水呢?誰來評一平,他介紹得怎麼樣?
模擬在飯店吃飯的場景。這道菜不錯!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嗎?
五、口頭練習說
小組討論:(1)代表發言 (2)集體評議
六、現場採訪,表達感受
你品嚐之後有什麼感受?
七、關注細節,充溢情趣
你是怎麼品嚐這道美味的 ?有沒有聽過關於他的傳說?只有寫出他的一些細節,習作才會生動充滿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歡自己介紹的這道美味把!把你於這道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
集體習作,表達經驗
第二課時
一、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二、佳作欣賞。
教後小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我喜歡的一種美味,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張衡其人,知道他從小愛科學,喜歡鑽研,長大後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培養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2、學會本堂課的7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數”和“撒”,理解“無數、珍珠、碧玉盤、鑽研、天文學家”等詞語。
3、能用“著名”說話、寫話。
二、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學難點:
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話,體會這個比喻句的妙處。
四、教學準備:
幻燈片或課件或小黑板(課文句子、比較音節、當堂練習等)。
五、教學過程:
(一)、切題。
1、唱《小小的船》。
2、從歌中“月兒”引出“星星”。(板書課題)
3、讀課題,正音:數shǔ。“星星、孩子”讀輕聲。
(二)、初知。
1、比較拼讀音節:
zhēnhéngsǎshǎkàoràozǔchǔyángyánmànhàn
珍---衡撒---傻靠---繞組---楚仰---研慢---漢
2、分組分段讀通課文。
(三)、賞析課文最後一段。
(出示此段: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張衡,是漢朝人。他長大以後刻苦鑽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1、剛才大家讀通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誰?(板書:張衡)
講他幹嗎?(數星星——板書)
2、指名讀最後一段,問:張衡是什麼時候的人?(板書:漢朝)簡介張衡。
3、衡取得了什麼成績呢?請找出有關詞句讀讀。
他長大以後刻苦鑽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板書:天文學家)
(1)、學習“著名”:聞名、有名。並用“著名”說話、寫話。
(2)、簡要討論“天文學家”。
(3)、誰知道他怎麼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的?
4、學習生字:
(1)、衡:指名讀,說結構、偏旁。教師故意板書一個極差的“衡”字,請學生說說該怎麼寫,並上臺板書。
(師述:三部分要緊靠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才好看,也就是說大家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寫字如此,學習也應該互相幫助才能學好。希望大家團結一條心搞好學習。)
(2)、漢:指名讀,比較:漢——汗。給“漢”組詞。
(3)、研:指名讀,換偏旁:研——形(研——妍、刑)
5、齊讀最後一段。
(四)、賞析課文一段。
過渡:張衡長大以後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小時候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來學習第一段課文。
1、自由讀此段,先說有幾句話,再上臺來標序號。
2、指名讀第一句: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的珍珠撒在碧玉盤裡。
(1)、大家晚上去看過星星嗎?像什麼?
(2)、討論“滿天”和“無數”。
(3)、學習此句的比喻含義:
(4)、學習這個句中多音字:
(5)、張衡把看到的星星寫得這麼美,說明他心裡對星星的()之情。
(6)、用“喜愛”的語氣齊讀此句。
3、學習第二句: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著頭,指著天空數星星。
過渡:看到星星這麼美,張衡是怎麼做的呢?
(1)、請多生讀此句:
(2)、請圈出數星星的動作的詞:坐、靠、仰、指、數。
(3)、學生表演數星星的動作。同座互演或上臺表演。
(老師或其他學生朗讀相關語句)
(4)、從這些動作當中可以看出張衡數星星的時候做得怎麼樣?
(據回答板書“認真”或“仔細”)
(5)、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
4、學習第三句: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1)、喜歡讀的都讀此句。
(2)、數星星要仰著頭,多累呀!回去睡覺好了,張衡這樣做了嗎?
他“一直數到了幾百課”,這說明什麼呢?(他不怕煩、不怕累。)
(3)、比較句子: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一顆,兩顆……數到了幾百顆。
(讓學生自由闡述,討論。)
(4)、齊讀第三句。
5、教學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寫法。同音字比較:真、針、珍。
靠:告+非。用“靠”組詞。
仰:換偏旁“迎”。“仰—卵—柳”比較。
百:獨體字。給“百”組詞。
6、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五)、小結本堂課。
(六)、當堂練習:
1、猜字謎:
①天真熱,一連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漢)
②我不斷地用力,終於推開了一塊石頭!(研)
③這事太有趣了,我非告訴你不可。(靠)
④白娘子被一根扁擔壓住了。(百)
2、改錯字:
一個孩子座在院子裡,造著奶奶,仰著頭,只著天空書星星。
3、補句子:
(七)、課外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3次。
2、每位同學夜裡去看看星星,下堂課我們一起交流一下看到的情景。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要求
1.編寫作文提綱。
2.按一定的順序把遊覽或參觀訪問中的所見所聞寫下來,把印象深的部分寫具體。注意各部分的銜接。
二、教例說明
小學生初學作文旨在練習。為使學生受到紮實的基本功訓練,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在這次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準備採用綜合訓練、整體發展的方案,強調教學過程 的整體性,完成教學任務注重全面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在指導作文的過程中,按觀察、思考、借鑑、實踐的程式安排訓練。首先,指導學生運用閱讀課上學到的觀察事物的方法去觀察生活;第二運用從習作例文、讀寫例話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去寫自己的生活,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以達到發展兒童語言的目的。
三、教學步驟
(一)作前準備
1.本單元教學開始時,就向學生揭示習作題目,使學生作好心理準備。
說明:這樣做是運用心理學觀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求,以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2.複習課文《天然動物園漫遊記》、《遊善卷洞》,瞭解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敘述遊覽過程的。
3.準備寫作素材。
說明:習作前可組織一次集體參觀、遊覽活動,這樣便於指導觀察和寫作;也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去過的地方,努力蒐集寫作素材,用習作筆記的形式把這些素材記下來。
訓練:觀察記錄
(二)課堂指導
1.作前談話,引發動機。
你們誰去過天然動物園?當然誰也沒去過。
作者把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寫下來,一方面留給自己,可時時回憶起那有趣的、特殊的經歷,一方面介紹給別人,讓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玩、奇妙的地方。如果作者不寫下來,時間長了,在自己的記憶當中就只會留下一個大概的印象,好多細節就會遺忘了,那多可惜。我們這次練習,把自己遊覽過的地方寫一寫,一方面把生活中絢麗多彩的畫面有聲有色地記敘下來,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這多麼有意思!
說明:這樣安排引起學生共鳴,產生寫作慾望,啟發作文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2.確定寫作材料和中心。
認真思考並回答:你遊覽或參觀了哪些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有哪些感受告訴別人?
小結:寫遊記或參觀記要有明確的中心思想。你為什麼要選這個地方寫,要表達什麼思想,想說明什麼問題?動筆之前,確定好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選擇材料。
3.聯絡課文,學習寫法。
①抓住要點:
指導:
A.《遊善卷洞》一課作者選擇的景點有哪些?他為什麼選這幾處寫?
訓練:填表
答案:
中洞:大,動物形象令人驚歎。
上洞:美妙迷人。
下洞:瀑布雄偉壯觀,植物形象逼真。
水晶宮:奇特,水路驚險。
B.在寫遊覽或參觀過程時,你打算著重寫哪些內容?哪些內容略寫?哪些內容只作一般的交代?為什麼這麼打算?
訓練:討論交流法口述自己的想法,小組內互相啟發,互相借鑑,教師發現有突出見解的當眾公開介紹,發現問題,指出誡勉。
仿上表,將自己選擇的景點,按順序填好。
小結:寫遊記或參觀記,先要安排好大的過程,選材要精,要選那些特色鮮明的景物,或自己印象特別深刻、感受特別強烈的景物。有詳有略,不要面面俱到。
②安排段落,理清脈絡,列出提綱。
指導:
A.整個活動分幾段寫?哪一段先寫?哪一段後寫?是以時間為線索安排材料?還是以地點轉換來安排材料?
B.每一段都寫哪些具體內容?說明一個什麼意思?
C.怎樣使一段一段的內容連貫起來?怎樣把中心意思一層一層地告訴別人?
訓練:
A.填空。學習作者怎樣選擇每個景點中的具體事物,把自己文中要寫的具體事物列出來。
例:雲霧、一泓清水、荷花形石鐘乳
小結:安排材料,除了注意景點或參觀點外,還要注意寫清楚每個點裡有哪些具體的事物,這樣才能不空洞。
B.找出《遊善卷洞》一文中表示過渡作用的詞句,對照習作例文體會其作用。然後寫出自己寫作中準備用的表示過度的詞、句、段。
C.列提綱。
作文題目_____________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學習把重點段落寫具體,採用化整為零法。
指導:你看到的這個景物是什麼樣的?在遊覽時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將它一一寫出來,內容就具體了。
訓練:
A.認真閱讀下列一段文字,並按要求填在橫線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我們看到不遠處,斑馬成群,灰濛濛一片,足有五六百匹!車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20米遠,它們還是那樣泰然自若,毫不驚慌,有的在安詳地吃草,有的豎起耳朵傾聽,有的用舌尖舔著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歡,互相嬉鬧……真是千姿百態,逗人喜愛。而且一匹匹都那樣膘肥體壯,佈滿美麗條紋的身軀,在陽光下顯得油光滑亮。
這段話裡,作者觀察了斑馬的:
部位:(耳朵、舌頭、蹄、身軀)
顏色:(灰濛濛、美麗條紋、油光滑亮)
數量:(五六百匹)
神態動作:(泰然自若、安詳、豎起耳朵……)
形狀:(膘肥體壯)
小結:我們要想把自己的所見寫具體,就要分步觀察,按一定的順序把事物的各個部位看全,不遺漏,還要把事物的顏色、數量、形狀、靜態、動態等方面的特點,有重點地描寫下來,這樣重點段的內容才會具體。
B.片斷練習,把自己文中選的一處景物按上述要求寫出來,再和同學交換意見,修改。
C.瀏覽《遊善卷洞》一文,說說作者在遊覽過程中聽到了什麼?想想自己在遊覽過程中聽到了什麼?
D.閱讀課文,按要求摘錄,體會加進聯想和想象後對文章有什麼好處?
E.修改自己習作前的觀察記錄,把重點段落中自己所見所聞寫具體,把所感寫出來。
小結:作文離不開觀察,觀察離不開想象。缺乏想象力的觀察,是呆板的、膚淺的、乏味的,在觀察時進行合理的想象,才可以使事物更具體、更形象,更鮮明、更深刻。
④學生習作。
(三)評改建議
1.評改重點:
(1)習作是否按一定順序寫,條理是否清晰。
(2)各部分之間有沒有恰當的過渡、銜接。
(3)重點段是否寫出自己的見聞及感受。
2.評改方法:
(1)統觀全文,根據要求,分步評閱,落實每一環節的訓練目的。
①評觀察記錄是否認真、具體。
②評提綱構思是否清楚、嚴密。
③評中心段內容是否寫出見聞感。
(2)師評引路,公佈標準;互評,互相借鑑;自評自改。
(3)改後,老師將學生作文分類。好的張貼出來,指出不足之處。0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一,課前談話
1,小朋友們,在小學裡生活了好幾個月,你們喜歡語文課嗎?瞧你們一雙雙亮閃閃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定在語文課上學到了不少本領,能告訴大家嗎?
評:①真厲害!②你學得真快樂!③了不起!
2,哇,還有那麼多的本領啊,真了不起!那我可要來考考大家了噢。老師剛才呀去採了許多蘋果,每個蘋果都有它的名字呢!你認識它嗎?(逐個出示蘋果:裡,到,說,你,去,更,紅,綠,有,雲,雨,)前面四個,請四位學生來
師:誰能把剩下的蘋果全部採走呀?哇,真厲害。那誰能把這麼多的蘋果一起採了?開火車采采!
3,瞧大家這麼認真的樣子,一定採到不少蘋果了吧。瞧,蘋果跑上去了,我們來認一認吧!(課件出示詞語:下雨,月兒,哪裡,船兒,出來,白雲,不要,綠草)(“月兒”評:你把兒化音讀得特別好聽;你要是把“兒”讀得再輕再快就更棒了,再試試好嗎?我們一起來試試。)
4,我們再請一位小農民來採一採。
哇,小朋友們個個都這麼厲害,那這節課上呀,我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做到聽課認真、坐得端正、發言積極響亮,是不是呀?好,那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
問好。
二,匯出課題
1,看我們的小朋友一個個聰明可愛,我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好多的朋友,它們呀可想和你們交朋友啦!瞧,它們是誰?(課件出示雨點兒圖片)
2,對,它們是雨點兒。今天,我們就來學學課文《雨點兒》。寫課題帶拼音。
3,這個字你見過嗎?“點”,誰來讀一讀。(請三位,評:非常正確;聲音響亮的!)它的偏旁是——四點底。題目會讀了嗎?(請2位,評:你讀得很準確!很認真!)我也想來試試好嗎?手:瞧:這個呀是我的舌頭。範讀三遍。跟著著老師的樣子試試吧。
4,誰也來試試!(指名2位,男生讀,女生讀,一起來)
5,瞧,這裡有一個大大的雨點兒,我們叫它——。誰來唸念(請3位)那麼這個呢?(請3位)
6,真棒!你們知道嗎,這兩個新朋友來的路上呀,還發生了一些小故事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三,初學課文
1,請你開啟課文翻到105頁,聽老師來朗讀。準備好了嗎?
2,請你也去讀一讀好嗎?聽清楚要求,認真地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拼讀幾遍,
要是讀完了一遍,老師還沒有說停,請你再多讀幾遍。聽清楚了嗎?現在開始!
3,猜字、生字檢查。
①哇,我們的小朋友一個個都讀得這麼認真呀,老師要獎勵大家來做個猜字遊戲。準備好了嗎——
大口裝小口——回。
評:真聰明!你也來讀一讀。你也來。一起來
門裡躲著一小口——問。你也來讀一讀。你也來。一起來。
答:這個生字寶寶你認識嗎?你來。(3位)一起來。
②方
請方俊陽來讀。你跟它熟不熟?為什麼。你也來。
太棒了,我要把這個字的筆順都告訴大家呢。一起讀。
給它找個朋友?“地方”朗讀指導。瞧(課件出示)和“地”連在一起,它就讀輕聲。你會嗎?多讀。
過渡:厲害!我們把生字寶寶讀得這麼好,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棒!是不是呀。
4,學習第一自然段
誰最勇敢!來讀讀課文(請一位)我說在哪裡停你就在哪裡停好嗎?
①老師聽出來了,你讀得非常認真。還把這個字讀得特別好!(課件出示)你來讀,你來讀,一起讀。
哎,你在哪裡也見過這個字呀?瞧,這是什麼書?數學。喊喊它的名字。(2位)
今天我們學的是第三聲:一起來。我還給它找了個朋友:出示:數不清。
你來讀讀這個詞(請三位)。什麼東西會數不清呀?還有數不清的雨點兒(出示句子)
馬上讀一讀。
雨點兒可愛嗎?你來讀。(三位)評:真優美!真可愛!男生讀,女生讀。
②還有一個生字寶寶藏在這裡呢。瞧。你來。(三位)
看著它,想想怎樣才能讓東西飄起來呀?對,用風,所以它的偏旁是——風字旁。你也來讀。(請三位)
給它找個朋友:飄落。男生讀,女生讀。
小雨點兒是從哪裡飄落下來的呀?馬上和同桌一起讀讀這句話。
你來讀(三位)評:要是你把飄落讀得再輕點就更美了;真美;太棒了!
③讀得真美!誰能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一讀。自己試試。
④來讀一讀。真棒!(指名兩位,男生讀,女生讀)
⑤我也想來試試好不好呀?
⑥一起來。
7,接讀課文
後面的段落呀快要生氣了,怎麼還沒有輪到它們呀?誰來接下去讀課文?(評)
還有這麼多小朋友舉著手想念,那我們一起來吧。
四,生字鞏固
1讀了遍課文,我們的生字寶寶排著隊要來見我們呢。你還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
2,一起讀。
3,開火車讀。
4,要是拼音帽子不戴,火車還能開得這麼順利嗎?繼續開下去!(去掉拼音)
五,學習對話
我們把生字寶寶讀得這麼棒,聽,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在誇我們呢!
(課件出示聲音)它們還會說些什麼話呀?請你馬上從課文中去找一找,大聲地讀一讀。
1,你找到了哪些?
2,還有補充嗎?
3,點擊出示:和同桌一起讀讀這些話。
4,我知道我們的小朋友朗讀本領導特別高。誰來讀!(請1位)
5,這個是什麼符號呀?瞧,這裡有兩個問號呢。你來讀讀第一句。(二位)小朋友們讀得這麼起勁,我也想來行嗎?再請二位。評:問得真美!你真是個可愛的大雨點兒!
6,第二句:二位。
7,下面,我們請一位小朋友來扮演大雨點兒,一位小朋友來扮演小雨點兒。(戴上頭具)
我們來讀白色的字。真是兩滴可愛的雨點兒。
8,誰也想來扮演?哇,都想啊?那請第一組扮演大雨點兒,第二組扮演小雨點兒,三四兩組讀旁白。
9,看到你們這麼起勁,教師獎勵你們再來扮演。
男生力氣大,來扮大雨點兒,女生來扮小雨兒。
哇,你們真是群可愛的雨點兒。瞧,真的下雨了呢。(動畫出示)
可愛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都落到了他們要去的地方。他們會給那裡帶去什麼禮物呢。我們留到下節課再討論吧。
六,詞語複習
1,剛才下雨的時候,有幾個小雨點兒落到了我手中。瞧,他們是誰?美美地呼喚它。(天空,回答,地方,雲彩,飄落,數不清,雨點兒,問?)
2,都認識了啊。現在我們來搶答。我拿出一個雨點兒,如果你認識它,請你馬上大聲地呼喚它的名字,好嗎?
七,生字教學。
看小朋友讀得這麼棒,一小雨點兒一直捨不得離開我們,它留了下來。它是誰呀。瞧。(課件出示)
說說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教師範寫。孩子跟著書空。最後練寫。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走進成語故事,瞭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2、瞭解有關學習的成語故事,理解成語的內涵。
3、積累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教學重點
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明白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課時設計: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說看。(指名學生自由回答)
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語還包含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呢?
2、小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瞭解幾個有關學習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
二、故事一《鐵杵成針》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詩人,可他小時候卻非常的頑劣,成績並不好,是什麼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課件。出示思考題。
2、學生觀看影片《鐵杵成針》。(思考:是什麼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
3、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是呀“鐵杵成針”的故事也是對他後期的學習影響很大。也從這個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讀後,背一背。
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大詩人,但是,連這麼有才華的大詩人都需要刻苦的學習,那麼作為普普通通的我們,無論我們的天資如何,都應該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
三、故事二《懸樑刺股》
1、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讀書的人有很多,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故事,邊看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讀書很勤奮?
2、學生觀看影片《懸樑刺股》,指名回答。
3、小結:面對學習,古人從來不懈怠,《懸樑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經中也有記錄了。
出示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經》
4、師領讀,生齊讀。背誦
四、板書設計
鐵杵成針
懸樑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