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理財心得體會

理財心得體會

理財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財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什麼是理財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範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個人理財就是消費者確定自己的階段和投資目標,審視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承受能力,調整資產分配和投資情況,以實現個人收益化。直觀的說,理財便是如何將投資與消費協調得更適合自己。

  二、大學生的理財現狀

  (一)收入狀況

  大學生在收入狀況上來源渠道狹窄,經濟不獨立。開銷來源大部分由父母提供,家庭支援是大學生花銷的首要來源,獎學金、助學金、兼職收入、投資收益和社會捐贈等也是大學生的收入來源。

  大部分的學生平時大部分零用錢來自於父母,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靠父母供給的同時,自己透過兼職和獎學金填補自己的零用錢,只有極少的同學很少或者基本不向家長索取零用錢。

  (二)支出狀況

  大學生在支出方面主要表現為用錢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會大致地做一下預算或偶爾制定預算;只有不到極少部分的學生會列出詳細的預算表並且很好地執行;剩下的學生從不做預算。如此高比例學生毫無計劃的支出習慣著實讓人擔憂。性別對消費的方向和對消費的要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消費的衝動性較大,同時常常消費在日用品、服裝、化妝品以及裝飾品上的比例較大。同時由於喜歡追求時尚而易受消費廣告和促銷的影響而購買一些沒用的商品。而男生喜歡交友同時喜歡實用性強的物品,所以消費的方向和不同,男生則側重於網路、社交類,如請客吃飯等,花費較大但是購買衝動較

  小。從大學生消費與家庭狀況的關係來看。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由於沒有資金緊缺的煩惱,理財意識較差,因此消費支出過大且消費結構不合理,主要消費為應酬消費和奢侈品消費,浪費現象嚴重。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則有較強的理財意識,消費較少且合理,主要消費為基本生活消費和學習方面的消費。

  (三)消費結構

  大學生在消費結構上主要表現為消費專案中精神文化消費缺失,消費結構不夠合理。日常消費中最多仍是食物和交通等消費專案,服裝、化妝品、零食等消費佔了很大一部分,然後依次是娛樂、學習和通訊。在月末出現過入不敷出的學生有很多。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盲目追求品牌,一套服裝少則幾百,多則過千,使得各種服飾、化妝品消費成為個人消費大項;而不少男生喜歡打網遊,購買遊戲點卡和在寢室上網費用在個人消費中佔很大一部分。此外,學生在休閒娛樂、人際交往、戀愛等方面也常常出現超支現象。

  (四)理財意識淡薄

  大部分大學生對理財的概念十分模糊,認識度集中在低層次,很多同學的對理財的概念停留在報紙雜誌上看到的“理財”二字,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因此跟每個月拿生活費的大學生沒關係;認為理財就是投資,買股票、買基金;也有同學認為每個月的生活費僅僅夠花用,哪裡來的錢去理財。

  三、大學生理財存在的'問題

  1、經濟來源較單一,資金來源幾乎完全依賴於父母,沒有完全自主地經濟權。只有少數學生的收入是靠勤工儉學、依靠各種投資活動、國家“三金”以及其他途徑提供。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比較單一。

  2、消費結構不合理且非理性消費嚴重,支出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很強!主要表現為:不合理的資金結構安排,人情消費、戀愛消費過大,而學習消費過少;消費不理性,容易被廣告或促銷矇蔽雙眼,出現非理性消費。大學生中很少有同學有記賬的習慣,這導致學生每月收支不平衡,月末時往往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出現“經濟危機”。

  3、理財知識缺乏,存在不少理財誤區,現在大學生一聽到理財,就會跟投資工具如股票、債券、基金聯絡在一起。但往往對於其涉及的一些專業術語和具體操作存在著困惑,例如進行股票投資時如何到證券營業部開戶、交易。缺乏對高風險金融產品的認識,甚至有大學生借錢炒股,很容易血本無歸;理財方式單一,大學生最為偏好的理財方式是儲蓄,除了將錢活期存在銀行卡里,幾乎不考慮其他的理財方式,保守且單一;沒有正確的理財習慣,很少有大學生有記賬的習慣,消費隨意性很大,沒有計劃。

  四、大學生理財的重要性

  有人認為理財就是理錢,是富人的專利。而大部分大學生經濟收入較少,富家子弟鳳毛麟角,所以對於普通大學生來說,根本沒財可理,也就無需理財。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區,理財不是有錢人的事情。理財不是指投資、賺錢,理財是理一生的財,無論窮富,都需要理財。而大學生是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社會群體,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財知識,他們的理財理念和理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狀態和價值趨向。大學生理財,與成年人理財一樣,也包括經濟收入和經濟支出兩方面:既要透過合理規劃投資增加經濟收入,也要透過合理規劃消費控制經濟支出,對於很多人來說,大學時代是他們一生當中第一次較系統與獨立地

  接觸並解決個人理財問題的時期。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學會理財和消費,不僅僅是學會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和多種能力的培養,關係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理財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越早越好。對大學生進行理財教育,對於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都是一件大事,是重中之重。因此,大學生不但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要樹立自己的理財觀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加強自己的理財意識。

  五、大學生理財規劃

  人生需要規劃,錢財需要打理。大學時代是人生觀念、生活技能形成和養成的重要時期,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我們大學生來講理財知識並不是紙上空談而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各個地方。上了大學後我們手裡的錢多了起來,怎麼樣更好的利用有限的錢成了我們最關注的問題。

  那麼我們也應該懂得怎樣增加收入和學會理財,對於大學生來講,理財的核心就四個字:開源節流。下面是我總結了一下我們可以在大學期間實施的方式:

  (一)、開源

  1、學會兼職,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性。找一份合適的校外兼職,會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我們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利用課餘時間去做,即鍛鍊自己,又能獲得金錢報酬。

  2、透過申請國家助學金,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也為自己獲得一定的資金來源。還可以申請助學貸款,不僅能減輕家庭的經濟困難,還能鍛鍊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目前,只要勤奮學習就有機會獲得獎學金,甚至可以滿足大學學費的支出。

  3、將一些暫時不需要的錢由活期轉為定期,獲取更高的利息!但是相當部分的大學生沒有良好的儲蓄習慣,當月末時學生往往發現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其計劃。即使每月零用錢略有結餘的學生,由於事先沒有良好的規劃,往往讓該節餘的資金不知不覺地溜走,更談不上“化零為整”的儲蓄習慣。

  4、有效利用“跳蚤市場”,“跳蚤市場”現在國內大學裡普遍存在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可以把桌子腦低價賣給剛進校門的師弟師妹,而剛進校門的大學生其實也在“市場”的討價還價中學到一定的“節流”知識。提醒大學新生,這些大型的校園二手交易活動可不要錯過。你在那裡可以“淘”到大量的舊書、磁帶、CD、腳踏車,甚至電腦。當然,有朝一日等你成了畢業生,你也可以在那裡把你的舊貨賣個好價錢,讓它們繼續“發揮餘熱”。

  5、學會投資,為今後的個人理財“投石問路”。雖然大學生做投資具有一定風險,但作為一種大膽嘗試,能為今後的個人理財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對於我們理財意識的擴充套件有著積極的意義。例如有學生利用網路平臺網上開店,進行電子商務實踐,想利用課餘時間賺取一定生活費。不過大學生投資需謹慎,不是隻有投資股票、網上開店才是一種理財。學生對自我知識的完善、性格培養等教育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二)、節流

  1、理財就是要花錢有度,合理消費,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可以有效的控制消費。記帳並不難,只要有恆心,記錄下自己每天的消費數額,做一個簡單的

  記帳簿,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做到量入為出,這樣對自己每筆資金的去向有一個詳盡的記錄,養成良好的記帳習慣,同時為自己每個月的開銷編制預算,從而保證不會發生月初“富翁”月底“負翁”的情況。在每月前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支出,不在月末出現“經濟危機“,爭取每個月有所結餘!對於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不但可以培養他們合理的消費意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耐心、恆心和自信心。每月對自己的消費情況進行記賬,當發現預算超過月可支配額度時,應該考慮哪些錢可以壓縮或者不必要開支的,儘量做出合理安排。對於沒有記賬習慣的同學來說,預算就更顯得重要了。因此只要養成了記賬的習慣,你就跨出了理財的第一步。

  2、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追求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錢要花在刀刃上。如今的我們大學生大多不考慮家庭也不顧慮未來,很多人都是左手進右手出。這其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作為學生,應該把錢花在必須花的地方,而且花錢時不要一味追求檔次講究攀比,不要動不動就吆五喝六去小餐館撮一頓。更多地應考慮所購物品的價效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結束語

  大學時代應該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大學時代應培養主動理財的意識,形成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對於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而言,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只是演練,更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理財習慣。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態度。大學生仍然是社會上的高知識群體,在擁有“知識財富”的同時,也要有市場意識,在實際生活中逐漸學會“理財”,學會把知識變成財富和管理財富的技能。理財高手,往往都是心思縝密,懂得籌劃的人。相反,那些理財不當,花錢如流水的,則往往缺少宏觀的計劃。大學時代是賺取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時候,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