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練好內功才更有實力-語文教育心得

練好內功才更有實力-語文教育心得

練好內功才更有實力-語文教育心得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各地針對教師的提高培訓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轟轟烈烈。但筆者注意到,這種種培訓、學習活動的內容大都集中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模式或教學策略等方面,忽視了甚至是缺乏對教師個人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打鐵要靠自身硬。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做教師的先得有一身過硬的基本功。下面,筆者就語文教師的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耳“聽”八方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聽取學生的見解,在師生的交往互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體驗,真正讓課堂教學變成師生的平等對話,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因此,教師要善於聆聽,樂於傾聽,練就一雙“聰”耳,這樣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教師還應時刻留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甚至要善於從學生的日記、作文中捕捉資訊,聆聽他們的心聲,做他們的聽眾,贏得學生的信賴與尊重,從而使自己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導師”。

  二、“口”吐蓮花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能說”,還要說得“巧”,說得有特色。激情四射的語言能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文采飛揚的語言讓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醇;含蓄幽默的語言可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輕鬆愉快……可以說,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文教學是否成功。語文教師若能在課堂教學中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口”吐蓮花,相信他在教學中一定會左右逢源,用語言“粘”住學生,讓學生隨著自己的教學語言展開激情的雙翼,在語文的碧海藍天中自由的翱翔。

  三、“讀”佔鰲頭

  1.一口流利、純正的普通話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語文教師要經常性地示範朗讀,在朗讀中品味作品的意蘊,如學習《童趣》,教師模仿孩子語氣、神態進行朗讀,或“怡然稱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驚”,教師讀得抑揚頓挫,學生學得搖頭晃腦,師生樂在其中;學習《行道樹》,教師包含深情,聲情並茂地朗讀,學生則會懷著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樹“這種命運實際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奉獻濃蔭”的精神。由此看來,語文教師有技巧的、成功的朗讀,可以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神迷其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其進入心領神會的境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2.語文教師還要會“讀”教材,要有解讀文字的`能力。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在不斷閱讀中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學素養,才能吃透文字,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並透過精湛的講解、多層次的練習喚取學生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實現文字解讀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讓課堂煥發活力,充滿智慧,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

  四、“寫”出華章

  1.一手漂亮、瀟灑的好字是一個教師的“門面”,是語文教師的形象大使,會在無形中增進教師的影響力。學生對教師的崇敬往往是從細節開始的,漂亮的書寫、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手勢……都是學生樂於效仿的物件。教師規範的書寫習慣,認真的書寫態度,深厚的藝術素養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寫好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一手漂亮的書寫,不僅能讓學生產生美感,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還能影響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對書法藝術普及和傳承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語文教師不僅要懂得作文教學之道,更要懂得作文之道,要能夠透過寫作實踐總結領悟,得法其中。語文教師要多嘗試“下水作文”,努力成為一名作文好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親歷作文的甘苦與得失。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掌握作文教學的主動權,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讓作文教學更具有效性,真正地上好作文課,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要達到培養、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目的,語文教師就應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我想,只要每位語文教師都在聽、說、讀、寫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無論教學形式、教學模式如何變化,他都一定能在教學實踐中應付自如,遊刃有餘。這就正如習武之人一樣,只要練好了內功,不管招式、套路如何變化,他應對起來斷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