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困境範文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困境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困境範文

  第1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困境及有效教學初探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入選的文字都是千百年來的名篇佳作,其厚重和豐富不言而喻。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的文言文水平並未提高,反而呈現出學習積極性不高,閱讀能力日漸低下的窘迫局面。教師在文言文教學時陷入教學目標單一,片面強化字詞積累的困境。學生的學為考試簡單應付,教師的教為鞏固基礎疲於奔命,二者陷入惡性迴圈。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上到底是持一種怎樣的心態,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哪些無法跨越的困難?教師的文言文教學策略到底應當怎樣調整,才能從教學的困窘局面中走出?進而改變學生學習的現狀,提高學生的文言文水平?希望本文對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啟發。

  1.文言文學習現狀的思考

  1.1學生的畏難、不自信等主觀心理因素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文言文距離我們的年代較遠,時間的距離也成了學生的心理距離。其實詞、虛詞、古今異義、通假、活用、句式倒裝等內容確實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從考試的角度,文言文的得分往往比較不理想,很多學生在答題時連蒙帶猜,挫折感倍增。而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文言文水平,更多地透過練習的方式來實現,這加重的學習任務有時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對於文言文的學習,畏難情緒降低了學習效率。

  1.2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興趣造成學習積極性不高。

  布盧姆在《教育評價》中曾經說:"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同學。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鬆,更加迅速。"除了高考考試的需求,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基本沒有興趣。在這種功利化目的的驅動下,學生根本不能真正靜下心來感受文言文之美,更不用說認識和學習文言文中古人優秀的品質和智慧文化的結晶,拿高分是他們學習文言文的全部動力。同時,從實用的角度而言,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失去了交際傳播的功能。學生缺乏運用的意識,一旦離開考試的指揮棒,或者離開校園,文言文基本不會在他們的生活中繼續。

  1.3教師重字詞積累,輕文字內涵的教學方法降低教學有效性。

  很多學者批判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味強調字詞,忽略文字內涵。雖然自主自發閱讀的能力,需要有培養的過程,但是並不意味著"以言代文"、"以講代學"的教學誤區。錢夢龍老師曾說過:"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詞句的任意堆砌。"作為教師確實不能只著眼於高考要求,只關注考綱中的考點,而忽略文字的深刻內涵;只注重字詞積累讓教師陷入教學目標單一的局面,課堂索然無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其教學有效性可見一斑。

  1.4文言文的社會基礎薄弱,缺乏使用的文化氛圍影響學習積極性。

  從客觀原因上分析,大環境的缺失是文言文學習的.致命傷之一。作為一種語言,一旦失去交際的功能,它的生存就變得舉步維艱。同時,文言文文字的閱讀氛圍較淡薄,書店裡與之相關的書籍不多,有讀書習慣的人中閱讀文言文文字的人少。在這生活節奏加快,網路閱讀氾濫,遊戲娛樂充斥的時代,能靜下心來閱讀文言文文字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的漢字簡化了,成語用得少了,語法被弱化了,文言文生存的空間日漸狹小。

  2.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學的困境

  2.1幫助學生克服畏難的情緒和不自信的心理。

  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首先要讓學習主體覺得自己的付出會有收穫,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把它學好。這份底氣和信心才足以支撐學生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學習。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把學生從紛繁複雜的文言文字詞句式語法中解放出來,感受一份來自文言文的簡單美好。克服畏難情緒,樹立文言文學習的信心首先可以讓學生從獲得成功體驗開始。比如說選擇閱讀的文字可以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同時,在課堂上多引導學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發現學生學習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讚美,降低學生的畏難的心理防線,讓學生做到不排斥,不畏懼,進而能慢慢喜歡。

  2.2關注字詞的積累,更關注文字的趣味性和文化內涵。

  文言文中蘊涵著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其語言也是千錘百煉、文才斐然。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爭取能更多擴充套件文字本身的文化內涵,進而感受文言文學習之樂。比如《荊軻刺秦王》其故事性很強,學生對於秦王朝時代的故事大多比較感興趣,不妨從故事入手,串起全篇的字詞教學;《陳情表》中的祖孫感情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妨引導他們從自己生活的情感體驗出發,感受李密的赤誠之心;《孔雀東南飛》是個悽婉纏綿的愛情故事,不妨聯絡當今的愛情速食或者愛情功利主義做一個比較分析;《勸學》的開篇極富文采也朗朗上口,不妨多誦讀,感受節奏之美等等。

  葉聖陶老先生說:"古書非讀不可。"選入我們教材的文字,無不蘊含著古人對真善美的追求,中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離不開優秀文章的閱讀薰陶,因此教師不可忽視文字內涵。

  2.3將文言文學習和課外生活聯絡在一起。

  提高文言文水平,單靠課內幾篇課文是不夠的,課外閱讀的補充勢在必行。如果可以將文言積累、課外閱讀和學生的興趣聯絡在一起會更好。比如當下很多電影取材於古代文字,《畫皮》、《趙氏孤兒》之後,《畫壁》也隨之而來,教師可以聯絡生活,提高學生的興趣。閱讀訓練是否可以考慮從《聊齋志異》《三言二拍》等淺易趣味的文字入手,進行文字的閱讀擴充套件。

  第2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

  一、語法教學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偏重意義和內容的講解,淡化語法知識的學習

  縱觀高中語法教學,我們看到教學中普遍純在一種傾向,偏重內容與意義的理解。之所以偏重內容與意義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正因為此,往往在教學中忽視了形式也就是語法的學習。這就造成學生連最起碼的實詞和虛詞都分不清楚,更無從談及句子成分、句子之間的關係了。這種教學偏頗與中國文化文學的一個重視內容而輕視形式的傳統是有緊密關係的。

  此外,學生語法基礎薄弱,教學參差不齊也是造成語法教學困難的原因。初中對語法的要求是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瞭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卻遠遠沒有達到以上要求。由於語法知識的缺乏,學生到了高中階段,教學尺度很難把控。語法講授過難會戳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講授簡單又不受重視。因此,教學不在以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為為目標,而是以立竿見影的快速提高成績為宗旨。這就將授課的中心放在內容和意義講解上,淡化了語法的學習。

  (二)語法知識的缺乏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難以做到真正理解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除了基礎薄弱原因外,主要問題語法知識薄弱。舉例來說,詞類活用是文言文閱讀中的常見現象,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這類詞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臨時性,而這一點是受一定的語言環境限制的,在分析時要注意活用詞前後的修飾成分以及它們的結構關係。在《勸學》一文中,涉及“詞類活用“非能水也”一句中有特殊用法的詞,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出“水”屬於特殊用法,但再問是什麼特殊用法時,卻很少有人能答出是詞類活用,更不要說是名詞作動詞了。這說明學生的語法知識是何等欠缺,他們不知道能願動詞不能單獨作謂語,必須和實義動詞一起構成謂語,所以學生不能判斷出“水”在這裡已活用為動詞。因此,在講授的時候當時感覺明白了,可是在遇到同類問題時還是不知知道怎麼去解釋。其原因就是取法語法知識。

  二、語法教學在文言文閱讀中的作用

  (一)分析字形結構

  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直接聯絡。雖然隨著的變化漢字的形體和語素意義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許多象形字、指事字和會意字都還比較明顯。透過分析字形結構,可以與現代漢字建立關聯,提高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比如說,“貿糴糧食”一句的含義,首先弄清楚“糴”的含義。“糴”為會意字,根據它由“入”和“米”兩部分組成,推斷為“買進米一類的糧食”,聯絡上下文可以確定“貿糴糧食”即為“購買糧食。同時,漢字中的絕大多數是形聲字,形聲字一部分表音(被稱為“音符”),一部分表意(被稱為“義符”)。比如,“王”和“玉”旁的字,大多與玉有關;“絞絲旁”與絲帛和布料有關等。如果我們熟練掌握字形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們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分析詞或短語或句子的結構和意義關係

  在文言文中相似的語言結構、句式構成往往在意義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正確理解。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以”字是很難理解的,但根據句式整齊的特點,藉助“用”字,我們可以推斷出“以”與“用”意義相同,再補出主語“屈平”,結合他的生平遭遇,就會弄清這兩個詞是被動用法,作“被任用”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透過典型語言構成和句式構成的學習,可以提高我們對一類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三)分析詞語所在的句子的語法結構和功能

  在文言文中經常有一個詞語可能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詞性,充當不同的成分,進而導致不同的詞義。但一定詞性的詞或短語在句中的位置和功能是較為固定的,句子成分間的順序也較為穩定。因此可以透過結構規律推斷實詞乃至虛詞的含義。同時有助於判定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實詞活用、省略成分、特殊句式等文言特殊現象。如果能熟練掌握語法結構和功能在應對文言文時可以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目的。

  (四)瞭解常見文言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和實詞的組合關係

  在分析句型結構的時候,虛詞、副詞、介詞、連詞最易造成混亂。因此,要想獲得爭確的文言文解釋,必須要明確這些此在句子中的位置、修飾關係、作用。通常來說,一個句子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組成。副詞是常位於動詞、形容詞前,修飾說明動詞、形容詞的虛詞;介詞,與其賓語組合成介詞結構(又稱介賓短語),修飾動詞;連詞,用在兩個語言單位(詞、短語或分句)之間起連線作用。在明確以上內容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有效的判定詞語間的關係,獲得爭取的句式解釋。

  三、關於做好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文言文畢竟離我們時代久遠,詞語構成靈活性多樣,導致不易掌握使學生很難對其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教法要有變化,不死板,不照本宣科,儘量創設活、潑的課堂氣氛。比如說,講一些歷史、幽默小故事、名人軼事等,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可以透過講解、問答、練習、討論、競賽等提高同學的參與、探求的學習環境。培養同學自動自發的學習熱情。

  (二)抓住語文教學重點。

  古今漢語是有繼承關係的,在語法上也有許多基本規則是一致的。因此,在講授語法時,不應面面俱到,而應強調現代漢語與文言文的區別、重點、實用。這樣有助於建立在現代漢語的基礎上進行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實際聯絡能力,降低難度。同時,要重點落實字詞句,注重整體系統性。選擇文言文常見的語法現象,如字,詞、句式結構進行重點講解。例如:通假字、此類活用、基本句式構成等。

  (三)注重語法教學規律。

  文言文語法零碎、不成系統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梳理,使之概念化、條理化、系統化。讓學生逐步認識並掌握諸如“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定語後置句”、“固定句式”等常見文言句式,瞭解它們的構成特點和一般使用方法,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

  文言文已經很久遠,學生學習起來感覺乏味、興趣不高。如果一貫以填鴨式的方式講授,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如果我們從能結合學生的興趣,透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印發一些相關語法知識的文字材料,結合“隨文學習”之所得,讓學生自己探究、分析,教師再採用講解、啟發等方式“點一點”。經過這樣的努力,學生才能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