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讀後感400字
一篇散文,能夠點醒幾代人,讓讀過的人明白了血濃於水的父愛之情;一篇散文,讓我們永遠記住了清華園的朦朧、憂傷之美;一篇散文,讓我們僅透過文字就能感受到春天的萌發和勃勃生機。
這些散文的作者便是朱自清。他的散文被稱為中國現代散文的典範,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散文開創了前程似錦的未來。
朱自清先生的語言如同珍珠落入我的心盤,我記憶最深的是《輪雅俗共賞》。在這篇文章中,朱自清表露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發展史的見解,分析了雅和俗的特質,指出中國文學史的發展經歷了俗到雅,在到雅俗共賞的變化。文章縱向梳理了文學的發展過程;以史帶論,史論結合。全文撿平實,但又充滿了趣味性。
朱自清在北平生活了多年,對北平人的語言和說話方法都很熟悉,這一篇《人話》就是最好的證明。這篇文章僅選取了北平話中的'“人話”一次鋪開介紹了北平人講究規矩的特點。在介紹人話時,還不忘和講理一詞作比較,雖然意思相近,但前者明顯在表達上更鮮明。
朱自清在晚年患了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購買三袋麵粉。一家十二口人吃的都不夠,更無錢治病。在這種情況下,朱自清還是抵抗住了麵粉的誘惑,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美援“麵粉”宣告書上籤了名,並說“寧可在貧困中死去,也不接收這恥辱的麵粉”
他珍珠般的語言中又不失自己的愛國心。字裡行間又能看出他對帝國主義者的憤慨。《動亂時刻》深深打動了我,我明白帝國主義可惡的同時,還明白了當時生命的低賤。一個小孩子只值七毛錢,這行字就如針一般扎入了我的眼睛。朱自清先生不顧自己安危,用自己的民魂抨擊了舊社會。這見義勇為的精神實在讓人敬佩。那些頹廢者,投靠帝國主義的頹廢者,是多麼可惡,令人咬牙切齒,他們的生命才是最低賤的!
就因為有了這些英勇無畏,不向反動派低頭的作家、政治家。我們的未來才會充滿希望,現在生活才會那麼美好。他們是七月的星火,是民族的救星,喚醒了沉睡的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