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的背影 課堂教學實錄

朱自清的背影 課堂教學實錄

朱自清的背影 課堂教學實錄

  師:確實如此,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時過境遷以後,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們就來走近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看看作者是如何透過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來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

  講授新課:

  一、感知課文

  (欣賞多媒體朗讀影片《背影》,對課文有更直觀形象的認識)

  (師:本文是炙人口的名篇,幾十年來為人們所傳誦。我今天也想聽聽同學們的真實感受,你能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看法嗎?)

  生1:文章主要寫了父親在車站為我送行這件事。

  生2:我知道作者那時候的家境很不好,還有父親很疼愛我。

  生3:我覺得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一幕很感人。

  生4:我覺得兒子首先對父親不太理解,後來才懂得了。

  生5:我覺得文章的語言很樸實,但很感人。

  生6:文章總共提到了三次背影,抒發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情。

  (師:哪三次背影,你能給我們找出來嗎?)

  生7:第一次是在文章的開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第二次是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第三次是父親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裡的背影。

  生8:我補充,應該有四次,第四次是最後,我收到父親的來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馬褂的背影”。

  (師:對,你看書更仔細。那誰能告訴我們作者大致思路是怎樣的呢?)

  生9:我認為,作者是按照回憶背影——刻畫背影——思念背影的思路來寫的。

  (師:看來你對文章的結構已經理解很清晰了。)

  二、討論探究

  (師:大家說得很完整,也很有自己的見解。現在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修飾的定語,來談談你對不同背景下的'背影的理解。) (學生同桌討論)

  (師:同學們討論熱烈,氣氛活躍,那下面我們就來交流分享一下大家討論的成果。)

  生10:我覺得第一個“背影”設下懸念,給讀者留下無窮無盡的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是設定懸念的“背影”。

  (師:你說得很好。那我們可以說本文開篇屬於我們作文教學中講過的哪種形式的開頭?)

  生11:設定懸念式。

  (師:很好。還有什麼其它見解嗎?)

  生12:我認為“背影”是本文的文眼,是全文的線索,所以說點題的“背影”。

  (師:從文章的線索與主題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不無道理。)

  生13:我想給第二次出現的“背影”加以“望父買橘”的定語。

  (師:這是從括文章內容的角度來思考的,很恰當。而且可以看出你對第二次背影印象更為深刻,能告訴我為什麼嗎?)

  生13:因為這次描寫得最詳細最感人,把父親的舉動描述得一清二楚,讓我們從中體會到父親對作者的愛。

  (師:那我們來看看這一幅畫面吧。) (學生朗讀該部分)

  (現在我們來分文章透露的內涵,注意抓住關鍵字詞。)

  生14:文中寫到父親的穿的是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說明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黑色往往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生15:看得出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所以走路蹣跚。 (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生16:父親爬月臺動作最詳細,用的字也很準確,“探”、“攀”、“縮”、“傾”,寫出了父親步履艱難,更體現了父親對“我”的疼愛。

  (師:我想請同學來模擬表演、體會一下。)(學生表演爬月臺畫面,力求逼真,體現動詞)

  ( “探”,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師:你們能理解作者為什麼要把這一次的背影寫得那麼詳細具體嗎?)

  生17:因為這次背影最能體現父親對“我”的關愛,分別時給兒子買桔子的行為傾注了他所有的愛。這是一個令所有兒女都感動的“背影”,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師:不僅父親的舉動是令人感動的,他的語言更是簡潔樸實,流露真情,讓我們一起來分一下。)

  生18:“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怕兒子擔心,強壓自己的傷心寬慰他。

  生19:“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 “進去吧,裡邊沒人”,看得出父親對“我”很關心,很體貼。

  (師:極平凡的日常絮語,包含著多少憐惜、體貼和依依不捨。好,還有什麼體會嗎?)

  生18:我覺得這還是個“偉大”的背影。父親是偉大的,父愛是偉大的,所以父親留給“我”的背影也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