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鑑賞

《醉翁亭記》鑑賞

《醉翁亭記》鑑賞

  導語:《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yjbys 小編整理的這篇散文的鑑賞,歡迎大家學習。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美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範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優秀的散文就應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面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這裡賴於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臺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這樣,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臺增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