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練習題

再別康橋練習題

再別康橋練習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詩篇之一,抒寫了詩人故地重遊,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

  1.給加點的字注音。

  青荇( ) 長篙( ) 漫溯( ) 笙簫( )

  解析:平時需注意積累字詞知識。

  答案:xìng gāo sù shēng

  2.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

  (1)根據背景資料,你認為這首詩主要抒發了什麼感情?

  (2)詩人在離別時,寫了康橋的哪些風光?你能概括出幾幅畫面?

  (3)詩人告別時,做了哪些事(動作)?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歌的內容的初步感知能力,必須在朗讀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句感知把握。

  參考答案:(1)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對康橋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2)有岸邊的柳樹、康河的水草、榆樹下的清潭。

  (3)招手、尋夢、放歌、沉默。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於課中)

  1.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開頭一節點明“再別”,連用三個“輕輕的”形成輕柔而優美的旋律,把讀者帶入一種欣喜乃至禮讚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節,詩人用“金柳”“豔影”“青荇”“榆蔭下的一潭”“彩虹似的夢”等一系列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康河的美景,抒發眷戀之情。

  C.第五、六兩節,詩人的情緒由舒緩轉向激昂,想“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接著跌落回離別的現實,兩個“沉默”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

  D.最末一節,以兩個“悄悄”緊承上一節的“悄悄”和“沉默”,而且與首節遙相呼應,但詩人的情緒已由淡淡的憂鬱變得更加惆悵與傷感了。

  解析: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隻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捨的離情,並且以輕微跳躍的節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並沒有多少欣喜乃至禮讚的意思。

  答案:A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像一支優美的樂曲,纏綿深婉的詩句隨著輕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來,迴環往復,一唱三嘆,餘音嫋嫋。

  B.這首詩像一幅生動的畫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變幻與意象組合形成流動的氣韻,豔麗而又幽雅,飄逸中見靜穆。

  C.這首詩具有完美的形式結構,每節詩四句,每個詩句基本上由三頓構成,勻稱、和諧,於清新活潑中求整飭。

  D.這首詩極好地體現了新格律詩派獨特的美學追求,但唯美主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表達。

  解析:在詩歌的形式美方面,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這首詩極好地體現了新格律詩派獨特的美學追求,但並沒有妨害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表達。

  答案:D

  3.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1)詩歌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你找出本詩的意象有哪些。

  (2)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麼作用?

  解析: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裡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裡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的心頭盪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彷彿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詩人的快樂透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參考答案:(1)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雲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創造出一種清新感。

  4.試分析詩的最後一節的作用。

  解析:從詩的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跟開頭呼應。“雲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雲彩”。這種誇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願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裡,節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於“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5.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你比較熟悉的還有哪些詩句?請舉出例子來。

  解析:從你熟悉的詩詞中選擇寫離別的即可。

  答案示例: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6.如果把上題你舉出的例子和徐志摩的這首詩相比較一下,在送別的物件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解析:徐志摩詩中這些物象(雲彩等)寄託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選擇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種送別物件的不同正是作者的別巨匠心之處。

  參考答案: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物件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為詩句燃斷想象長鬚的徐志摩

  志摩寫作的態度是嚴肅的,他在《輪盤》自序裡說:“我敢說我確是有願心想把文章當文章寫的一個。”在《猛虎集》的自序裡他又說:“但為了一些破爛的句子,我也不知曾經燃斷了多少根想象的長鬚。”所以一些極普通的字眼,一經從他筆下流出就標出了自己的分量。

  30分鐘訓練(鞏固類練習,可用於課後)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河畔(pàn) 漪淪(qí) 青荇(xìng)

  B.綺(qǐ) 浮藻(fú) 長篙(gāo)

  C.盪漾(yàng) 笙簫(shēng) 發酵(jiào)

  D.漫溯(sù) 相形見絀(chù) 鍥而不捨(qiè)

  解析:A項“漪”應讀“yī”。

  答案:A

  2.下列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斑斕 安然無恙 高瞻遠矚 羅網

  B.猝然 長逝湛藍 眼花繚亂 挑釁

  C.膾炙人口 惻隱之心 略勝一籌 竹蒿

  D.戛然而止 頎長 風靡一時 虛張聲勢

  解析:C.“竹蒿”應為“竹篙”。

  答案:C

  3.對《再別康橋》鑑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人把自己對母校的深情融進了悄然別離時那富於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種輕柔、明麗而又俊逸的格調。

  B.詩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與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雜,沉澱在潭水的深處,幽幽的、醇醇的,如夢一般。

  C.詩中籠罩著一種寧靜、安謐的氛圍,水草、柔波、彩虹、星輝,恰當地襯托了詩人靜默、悠然的心境。

  D.詩人運用比喻、擬人、借代等修辭手法,寫出康橋那特有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自己那追夢般的思念之情。

  解析:C詩人的心境並不是“靜默、悠然的”。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