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

讀《伊索寓言》有感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1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寓言集,每一個故事都飽含人生的哲理,言簡意賅,趣味橫生,有趣的同時也值得我們深思,生活中是否也會這樣?

  讀了這本書,我也是受益匪淺,家喻戶曉的《狼來了》,告訴我們要誠實,《農夫與蛇》告訴我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龜兔賽跑》告訴我們要謙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狐狸和烏鴉》,故事中的烏鴉被狐狸誇的天花亂墜,結果失去了它已經到手的一塊肉,烏鴉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但是烏鴉為什麼會被騙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狐狸正是利用了烏鴉沒有自知之明的特點,得到了肉,當烏鴉放聲歌唱時,它已經被誇得飄飄然,壓根沒有意識到肉會掉,才造成這樣的後果。我讀完這個故事時,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故事:學生出去春遊,老師問學生“你做了什麼準備?”學生答“100頂高帽子”,老師聽後,大怒,呵斥學生。學生誇口道“老師真是剛正不阿,是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老師教育了一通,便讓學生走了,學生離開後,說“高帽子還剩99頂”。

  這兩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中的老師也沒有意識到學生在給他戴高帽子,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稱職的老師,學生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不要像烏鴉一樣被騙,陌生人的話並不是完全可信的,知道哪些話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做事情前,要認真考慮,謹防受騙。

  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爭取博覽群書,學習更上一層樓!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2

  我今天讀了伊索寓言,感觸很大,雖很幼稚,但也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看《兩個口袋》的故事講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他們每人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我明白了人要看一看自己的短處,然後把它改正,看別人要看別人的長處,看別人短處是,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如果只看別人短處,不看別人的長處,或只看自己的長處,不看自己的短處,就會退步。我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個例子,我小時候上4年級時,有一次考試很差,我發現有很多與我實力相當人都沒考好,便暗自想,反正有和我實力相當比我考得還差呢。後來就這麼想,越想,成績越差,從前3名退步到了13、14名,我才醒悟過來,原來我眼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差成績,沒看別人的好成績,只看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優點,才會考這麼差,從此以後,我就向第一名的人看齊、學習,成績果真提高得很快。

  《烏龜和老鷹》講透過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經過,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有天賦,或有這這方面的能力,才能把這件事幹好,沒有這方的能力而去幹這件事的人,往往會不僅做不成這件事,還要損失很大。我就有這麼個例子。我小的時候,媽媽教我學鋼琴,我人很不安靜,十分活潑,還坐不住,學一會兒鋼琴就要休息一下,鋼琴老師說我沒這彈鋼琴的天賦,我不聽,堅持學,結果浪費了三年的時間,卻沒學會什麼東西。

  這就是我讀伊索寓言的感想、體會。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3

  今天我讀了一本十分好看的書,書名是《伊索寓言》。

  我覺得這本書滋潤著我國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啟迪他們的心智。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機智勇敢、樂觀向上的精神。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猴子大王》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大意是:百獸獅子死了,大森林裡群龍無首,小動物們又驚又慌,聚到一起議論開了。小白兔首先提議:“大象伯伯了,選象大伯為我們的大王吧!”猴子跳出來反對說:“不,不,那可不行,你沒看見他又笨又重嗎!”小松鼠叫到:“那選犀牛吧,他力氣大,樣子最威猛了!”猴子又反對了,說:“不行,不行,他的雙眼可模糊了,看不清東西,怎能當王保護我們呢?”猴子得意地扯開嗓子說:“我不可以當嗎?”大家互相看著,沒有更好的人選,只好同意讓猴子當大王。狐狸是最不服猴子的,他對猴子說:“我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地方。”“快帶我去!”猴子到了那裡,有許多桃子,便摘了一個桃子吃。突然,“吧嗒”一聲,落下了一道柵欄,這是獵人設下的機關,猴子落入了陷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以為是救世主,傲人自大,高高在上,脫離大眾,貪圖享樂的人,最終沒有好下場。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4

  讀完(伊索寓言)這本書,我發現這本書裡的每一個小故事裡面都蘊含著一個做人的大道理。最讓我印象深刻難忘的是(比爾和羅伊)這個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講述的是:在 一座城裡有倆個年輕人,一個叫比爾,一個叫羅伊,倆人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專門以坑蒙拐騙為生。城裡的人都看不起他們,最後在城裡實在混不下去的倆人就想著換一個城。就這樣他們來到了眾神之門的城裡,在這座熱鬧非凡,各種商人云集,店鋪林立的城裡,比爾和羅伊不想著找工作養活自己,只想著做他倆的老本行,在屠夫那裡偷了一塊肉後被屠夫發現卻不肯承認最終逃不過神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向善,坑蒙拐騙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可是我曾經也欺騙過媽媽.記得有一次我偷偷的拿了零花錢買了一支金黃色的筆,我買這支筆不是為了寫字,我是覺得好玩,過了幾天媽媽奇怪地問我:“朱成博,你盒子裡的零花錢怎麼少了一些,你是不是又亂買什麼東西了”?

  “哦!沒有亂買呀,我給了弟弟40塊錢”,我斜著眼偷偷地打量著媽媽。

  “這樣呀!可你弟弟的零花錢也沒多出來呀!”媽媽皺著眉頭說。

  “弟弟他可能沒放在零花錢盒子裡,藏到別的地方去了吧”我小心翼翼地說。

  因為弟弟不在家,而且弟弟經常會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不告訴我們,最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因為這支筆是我偷偷買的,所以我玩時總是小心翼翼地怕被媽媽發現,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我藏在書包裡的筆就不見了,也不知掉到哪裡去了。現在的我好後悔呀!

  如果我當時和媽媽坦白的話就不用這樣遮遮掩掩的到最後失去它了.

  所以,做人一定要誠實!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5

  《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書,這本書裡的主人公都是動物,作者根據各種動物不同的特點,把它們擬成人一樣可愛、活潑。不但如此,這些動物做的都是平凡小事,在這些小事裡,都飽含著一個特大的道理。

  如吃得太飽的狐狸,狐狸餓了,在樹洞裡偷吃人類的糧食,肚子股的很高,大得鑽不出樹洞,農夫回來了,一棍把狐狸打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貪吃、暴食。

  還有驢子渡河,主人要求驢把鹽馱到河對岸,不小心滑到水裡,爬到岸上時,鹽變輕了。第二天,主人要求驢馱海綿到河對岸,驢以為,跳下河會使馱的東西變輕,於是跳下河,結果淹死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棉花放到水裡,棉花進水了,會變重,就沉下水裡。所以,大家不要自以為是、自作聰明。你看,這就是它們所做的小事,可道理也是少不了的。

  這本書的故事不但飽含著大道理,而且在文章裡,有許許多多的好詞、佳句呢!如好詞:有細又長、不慌不忙、目瞪口呆、議論紛紛佳句:1。馬馱著這麼大的東西,呵呮呵呮地走著,跟本沒心情看兩邊的風景,繼續往前走。2。穴鳥就這樣小心翼翼地把石頭丟進海里,日日夜夜,夜夜日日不停地工作

  故事書中,他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因為這本書的知識豐富多彩,吸引讀者,讓人簡單理解內容。儘管道理是什麼,大家都要在生活中領悟;儘管道理有多少,它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予的使我終身受用不盡。道理,不是讀了就算,知了就忘的,一定要遵守,一定要去接觸,要時時刻刻的記住它。道理有多少,誰也不知道,也沒有誰能數得清。我是一個非常愛編故事的孩子,希望我長大了,也能創一本這樣而更有趣的故事書,讓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從故事中領悟道理,更好的面對未來!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6

  12月8日下午放學後,我寫完作業,利用爺爺做晚飯的時間,我讀了伊索寓言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兩隻屎殼郎》。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島上,有兩隻屎殼郎和一頭牛,他們生活得很愉快。屎殼郎是靠牛糞維持生活的,到了冬天,島上的青草少了,牛也吃不飽了,拉的大便也少了,屎殼郎的食物自然成了問題。大屎殼郎決定去大陸維持生活,讓小屎殼郎留在島上,這樣就能吃的飽一些。

  大屎殼郎對小屎殼郎說:“到了春天,我回來時給你帶點吃的。”眼看大屎殼郎越飛越遠,小屎殼郎十分佩服。

  春天到了,大屎殼郎吃的又肥又胖,準備給小屎殼郎帶點吃的。一看,牛便很稀,不便攜帶。大屎殼郎到了島上,看見小屎殼郎非常想他,他們擁抱起來。

  小屎殼郎看見大屎殼郎身上胖了一圈,小屎殼郎說:“朋友,你不是說給我帶吃的,怎麼不帶了?”

  大屎殼郎說:“牛便太稀不好帶,所以沒帶。”

  小屎殼郎頓時臉沉了下來,他說:”哎,你說要帶,怎麼說話不算數呢?“

  大屎殼郎說:”這不能怨我,應該怨大自然,我只能在那裡吃,一點也沒法帶來呀。“

  這個故事是說,有些人只會在一起吃吃喝喝,除此之外,相互之間不會有人任何幫助。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7

  如果人生是一杯難嚥的苦茶,那寓言中蘊含的道理就是可以使苦變淡的糖塊;如果人生是一條黑暗的小路,那寓言中的道理就是照亮道路的明燈;如果人生是一幅精彩的畫卷,那寓言中的道理就是那神奇的畫筆。

  《伊索寓言》是我最愛的一本書,書中的每一篇故事,雖然短小,但其中的道理總能使人陷入沉思,越體會越有感覺。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農夫與蛇》,它講述了一個農夫在雪地裡看見一條凍僵的蛇,於是把它放在衣服裡給它取暖,結果蛇醒來後卻將農夫咬死的故事,告訴人們:絕對不要對惡人手軟的道理。

  寓言裡的主人公可以是神,是人,是動物,是植物,是物品,用他們各自的特點來說明一件事,揭示一個道理例如:說到狐狸,人們總是會想到它很狡猾,有小聰明;說到熊貓,又會覺得它憨憨的,很善良,很可愛。

  有人說寓言就是童話,看寓言就像是小孩子在看童話。我認為這樣說不完全對,童話是針對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並用一種孩子們能夠接受、理解的方式,將社會現狀說出來,教他們做事,但寓言不同,語言中隱含的都是人生道理,寓言的道理比童話的道理更為深刻,更能引起人們的深思。並且寓言是不分年齡的,老人可以讀,孩子可以看,人生到底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寓言是道理,更是一種提醒,是人們不會發生像故事裡一樣不好的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時候,人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很難做的事,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就可以去寓言裡找找有無解決的辦法了。

  人生也像一本寓言集,在別人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在自己身上,我們也可以學到很多,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自然就學到了更多。

  人生中的寓言,寓言中的人生,只要你明白了這兩者,那你的人生就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了。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8

  我讀完《伊索寓言》後,覺得每個故事都是有好處的。其中的《海豚和猴子》的故事個性適用於我們的生活。講訴了一隻猴子因為落水騙了救他的海豚,稱自我是個貴族的朋友。誰知海豚明白他在說謊,結果把這個騙子給淹死了。

  我想這個故事警醒了我們生活中一些不誠實的人。告訴了我們人要誠實,不能故意欺騙別人,否則會惹來禍事。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真誠,而不是奸險的欺騙。有了誠實的橋樑,會拉近人們的關係,從而讓我們這個和諧的社會更加和諧。我讀了這個故事就明白自我對於爸爸媽媽和所有的朋友是千萬不能夠說謊的。結果他們都認為我是個好孩子,見著我就誇我呢。這讓我深深感悟到要想在別人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形象,並不是靠阿諛奉承,而是自我要對別人有一顆閃光的心,充滿著心與心之間的真誠。

  《伊索寓言》是十分厚的,我用了好長時間用心的把它讀完了。結果受益匪淺。雖然一條條做人的啟示我是不可能用淺顯的文字寫下來的,但是我把它融進了我的骨子裡,成為我做人的準則。比如《孔雀和白鶴》讓我明白了人要活得樸素,不能張揚;《孔雀和穴鳥》讓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要用真本事說話的道理。還有《驢和狗》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人不能自私,也要學會想著別人,為他人著想……

  寫到這兒,我真的想說這本書不僅僅是我的朋友,還是我的老師。他深刻的教育了我,在社會里,在生活中該如何的做一個合格的好公民,這使我不曾走上邪魔外道,還讓我改掉了許多不好的陋習。此刻我變成了一個正氣昂揚的少年,說實話,還真得虧我讀了這本大有好處的書,所以我會一向學到老,讀到老。並且這本書我會一向研讀下去的,好好品味它的箇中內涵。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9

  這一學期,在語文書的《我讀書我快樂》中向我們推薦了一本《伊索寓言》,它由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組成,主角都是我們熟悉的小動物,如狐狸啊,狼啊,驢啊等等。作者在每則寓言的結尾,大都用一句精闢的話點明故事的寓意。對於這些點睛之筆我都深有體會。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蟬和狐狸》,這個故事講的是狐狸想吃掉蟬,便假裝讚美蟬的歌聲美妙,但蟬看穿了狐狸的詭計,沒有上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讀著這個故事我就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狐狸和烏鴉》。這隻蟬與那隻烏鴉相比,他不僅智慧機警而且善於觀察、敏與分析,因為它扔下一片樹葉使花言巧語的狐狸露出了奸詐貪婪兇惡的面目,從狐狸夾雜蟬翅膀的糞便中分析出狐狸是吃蟬的。蟬的這些品質值得讓我學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在它的表面都蒙著一層面紗,我們只有仔細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夠看出它的真面目。例如:在一些集市上,有些小販擺摸獎遊戲,吸引了我們很多同學。我們開始摸時總能中獎,心理就甭提多高興了,於是就繼續掏錢摸,摸到最後我們就會空手而歸。我們開始真的是手氣好嗎?不是。是因為開始那些小販們故意讓我們中獎,好讓我們心甘情願的把錢送給他們。我們要是能夠像蟬那樣小販就不會把我們的錢騙走了。我們要時刻警惕那些壞人,以防我們像烏鴉那樣愛聽好話或得到一些小便宜而上當受騙。遇到事情要多問、多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處處小心,那些人的狐狸尾巴總會露出來的。

  《伊索寓言》真是一本好書,它教會我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處理問題……它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會牢記它的每一個故事。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10

 《伊索寓言》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有道理的童話”。每一篇童話故事的結尾都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道理。這本書中的童話故事雖然是作者編的,但作者最後告訴我們的.卻是最真實的東西。

  作者想說的道理,是作者看到的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作者沒見過,那作者就無法編寫這一本書。

  這本書讓我改變了很多,也讓我的心胸變得更寬闊了。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是: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有收穫。

  讀《伊索寓言》有感這個學期,劉老師推薦我們了《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三字經》《伊索寓言》等課外書。其中,我最喜歡讀《伊索寓言》了。因為《伊索寓言》大多是發生在小動物間的故事,很是有趣,每篇的結尾通常用一句話揭示故事中的道理。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瑰寶,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教會我們如何辨別朋友和敵人,真話和謊言,以及如何與人相處。

  《馬和馬伕》裡的馬伕虛情假意地照料馬兒,卻把它最需要的馬料賣了換酒。這些花言巧語終究騙不了時間。《受傷的狼與羊》中那隻受傷的狼裝作可憐的樣子,苦苦請求羊給它取點水喝的時候,羊頭也不回地走了。對於壞人,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隨便憐憫他們。

  在眾多的故事中,我認為《獅子和驢子》最有道理了。只會吼幾聲的驢子在兇猛的獅子面前,只能是原形畢露,一隻獵物也沒有抓到。這就和我們小學生一樣,不能從小就養成自吹自擂的壞毛病,而應該努力學習,鍛鍊真本領.讓我們在悅讀中尋夢,將來實現我的夢,中國夢!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11

  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自於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涵哲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磨坊主和兒子與驢》。

  這則寓言講的是有個磨坊主和他的兒子一起趕著他們的驢子,到鄰近的市場上去賣。他們走了一會兒,看見了一些聚集在井邊談笑的婦女。其中有一個女人說:“看,多奇怪的人,有驢子不騎,卻要走路。”磨坊主聽到此話,就讓兒子騎上驢子。走了不久,有一個老頭說:“你們看看,懶惰的孩子騎著驢,而他年邁的老父親卻要行走。下來,你這小傢伙!”年老的磨坊主便叫兒子下來,自己騎上去。沒走出多遠,又來了一群婦女和孩子,幾個大人說:“你個無用的老頭,怎麼可以自己騎在驢子上,讓那可憐的孩子跑的一點兒力氣都沒有啦?”沒有主見的老磨坊主聽了,立刻讓自己的兒子也騎上驢子。快到市場時,一個市民看見了他們便問:“朋友,請問,這是你們自己的驢子嗎?”老人說:“是的。”那人說:“從你們一起騎驢的情形來看,你們兩個騎驢子,還不如你們兩個臺驢子呢。”老磨房聽了,便和兒子一起把驢子的腿捆,用一根木棍將驢子抬上肩向前走去。經過市場口,很多人來圍觀,取笑這父子倆。吵鬧聲和這種奇怪的擺弄是驢子很不高興,他掙斷了繩索和棍子,掉到河裡去了。老磨坊又氣又羞,連忙從小路跑回家去。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知道了眾口難調,如果想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最後可能會讓所有的人都不滿意。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12

  過了幾天,富人就開始吃喝嫖堵,把錢財都花掉了。不過他死前卻在神像裡藏了很多金幣。

  他要死了,把兒子叫到身邊,說:“你不要把神像賣掉,寧願摔了也不要賣。”他的兒子以為父親在說胡話,就沒當回事。可他窮的不行了。家裡只有這個神像值錢,就把他賣給了馬伕。這個馬伕把他放在家裡。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富裕起來。一氣之下,馬伕把神像摔了。這時,金幣都出來了。他生氣的說:“我尊敬你的時候,你卻裝模作樣,我把你打碎了,你這時才知道來幫助我。”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勞,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掙錢,才能富裕起來,不能靠別人。

  還有一個故事——《驢和馬》,古時候,有一個國家總是發生戰爭,所以,人們家裡都要養一匹戰馬,準備在戰爭的時候騎。

  一個年輕人,養了一匹非常好的戰馬和一頭很普通的驢,戰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驢天天干重活不說,吃的也不如戰馬。驢不明白,就問馬:你為什麼吃的好,還不用幹活?而我一天天卻很累?”“我也不知道主人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好,但我知道每一頭驢都是要乾重活的。”驢不說什麼了。不幾天,又要發起戰爭了。戰場離這個年輕人家很近,年輕人騎著戰馬去打仗了。驢跑去看,他看見所有人都在打仗。這時候,他的主人被別人砍死了,馬在他身邊很難過。敵人看不過去,把馬也砍死了。驢回到家,傷心極了,知道主人為什麼對馬這麼好了,它也不計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後是時時刻刻都會發生危險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艱苦但卻可以平安無事。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13

  暑假裡,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深受感觸。從書中一個個簡短的故事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很多道理。

  《兩隻青蛙》的故事告訴人們想問題要周全;《烏龜和老鷹》則說明人們做事要順其自然,不能勉強;《馱鹽的驢》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光想著只走捷徑,要學會腳踏實地!

  在眾多寓言故事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蚊子認為自己能夠打敗獅子,去和獅子比誰更厲害。它飛到獅子那裡,向獅子挑戰。它飛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臉上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可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沒想到的是,它一不小心飛到了蜘蛛網上,被粘住了,蜘蛛飛快地捉住了它。在臨死的時候,蚊子悲嘆道:“我雖然戰勝了強者,但卻被弱者所消滅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戰勝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但是有時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的。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受到像蚊子一樣的懲罰。

  反思自身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始終自認為我的數學在班裡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考試分數卻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能考100分,有時候卻忽然降到了90分。過去我一直弄不清是什麼原因,讀了《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我明白了,是因為驕傲的心在作怪。這次考了100分,覺得題目很簡單,自己都會,以為下次自己一定也能考100分,放鬆了警惕,複習題目也就粗心了,所以成績下降也是必然……

  《伊索寓言》真是本好書,閱讀其中故事,使我受益匪淺。現在,對比語言中的“人物”,聯想到自己,我認識到了自身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努力克服這些缺點和不足,向著人生美好的目標勇往直前!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14

  今天我為大家準備的是《伊索寓言》,它講了很多個故事,其中有我們最熟悉的《狐狸和葡萄》。這個故事結構是這樣的:先寫狐狸怎麼樣了,再寫狐狸是怎麼想的,最後寫它有沒有吃飽。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狐狸,它整整餓了兩三天了,他想:”我必須得找點東西吃了,不然我就會被餓死。“但無論是天上的鳥,還有地上跑的小動物或者是水裡遊的魚都沒有找到。它又自言自語的說:”看來只能到附近的村子碰碰運氣了。“最後狐狸來到了一個葡萄園,看到了金銀剔透的葡萄,真是誘人。可是它怎麼跳,都摘不到。最後他只能硬著頭皮說:”這些葡萄肯定沒有熟。“透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人的能力不夠,便會說時機不成熟。我覺得這個故事很好。

  這本書是我覺得看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古希臘伊索著作的,我覺得它看,因為這裡面有很多很好看的故事,大概有100個故事吧。剛才講的故事,我是百裡挑一。其實後面有講牧羊犬的故事,有講不孝順的故事,有尊重與不尊重的故事,還有有智慧的故事。想來想去,我還是最喜歡上面我講的那個故事。

  【篇四】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

  《伊索寓言》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書,裡面有許多的寓言故事。寒假裡,媽媽幫我從書店裡買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它利用一個個簡短的故事反映了一個個道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蚊子和獅子》,因為這個故事真是異想天開,事情是這樣的:一天,風和日麗,蚊子撞上了獅子,蚊子說獅子的那幾招太弱了,獅子聽了很生氣,蚊子便向獅子宣戰。獅子向蚊子打了過去。可蚊子左躲右閃,然後,邊吹口哨邊飛向獅子,在獅子鼻子周圍沒有毛使勁咬。獅子覺得十分癢,生氣極了,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可還是沒有抓到蚊子。蚊子見獅子慘敗的樣子,高興極了。蚊子覺得自己戰勝了獅子,在空中翩翩起舞,結果,卻被蜘蛛網粘住了,無論怎麼掙扎都沒用。這個故事說明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人,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

  我還比較喜歡龜兔賽跑這個寓言故事,因為大家都知道,烏龜比兔子跑得慢,可是,烏龜利用兔子睡覺的時間,超過了兔子,最終,烏龜勝利了。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奮發圖強的弱者,可以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後退的道理。

  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道理,知道了做事之前要先想一想,這樣做對不對。

讀《伊索寓言》有感600字15

  “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這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說的深刻哲理。

  我彷彿是這句話裡那個飢餓的人,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欣喜若狂,“撲到書上”,如飢似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中的內容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樣樣俱全,時而讓我耷拉著頭默默的埋頭沉思,時而讓我託著腦袋靜靜的思考,時而讓我捂著肚子哈哈大笑,時而把我感動的熱淚盈眶,使我深有感觸。

  在書海中遨遊的時間裡,我也懂得了不少道理:從農夫的孩子們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團結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內訌、互相爭鬥,就會耗損自己。團結不可戰勝,紛爭易被征服。

  從士兵和強盜這個故事裡,我明白了有些人在事情快要成功或已經成功後,企圖把自己打扮成英雄,而在奪取成功的過程中,他們卻袖手旁觀,這些人是不可靠的。

  從兩個樵夫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貪心的人連生命都要賠上;勤勞、誠實又孝順的人,反而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是獲得智慧的開始,是書給了我無窮的知識,讓我能在書海中無拘無束的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