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幼兒寓言故事
寓言,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勇敢者勳章
獅子大王用食指拎著一枚金光閃閃的勳章,對臣民們說:“我剛才吞下了一頭比我的身體大五倍的野象。這枚勳章就是從他那兒奪來的。我想,應該把它獎給森林中最勇敢者,大家說說,誰夠這個資格?”
狐狸轉了轉眼珠,獻媚地說:“我們當中,除了大王您,沒有第二個能打敗野象的。當然,這枚勳章非大王莫屬啊!”
其他臣民紛紛隨聲附合:
“只有大王夠資格!”
“這勳章應該獎給大王!”
“狐狸先生說得對!”
……
獅子掃視了大家一眼,最後盯住一言不發的刺蝟說:“你看呢?”
刺蝟小聲地嘟噥說:“我總不明白,大王是怎樣把比您大五倍的野象吞進肚子的!”
“啊哈哈哈……”獅子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大笑,隨即一步一步向刺蝟走去。動物們的心一下子都揪緊了:“完了,這下刺蝟準沒命了!”
誰知獅子走到刺蝟面前後,卻恭恭敬敬地把勇敢者勳章掛到刺蝟的脖子上。
從此以後,森林裡說真話的動物多了起來。
井底之蛙
棲在井裡的青蛙在井邊碰上一隻從東海而來的大鱉。青蛙看見大鱉,便對它心滿意足地吹噓自己的愜意:“你瞧我住在這兒多麼快樂呀!我從井欄上蹦進淺井,可以在井壁的縫隙裡小憩。在井水裡遊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軟綿綿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過腳背。看看周圍的`紅蟲、小螃蟹,它們誰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誇耀自己的安樂:“我獨自享受這口井兒,得意洋洋地站著,真是快樂極了。”它對海鱉發話,“先生,請問您,為什麼不常常來光臨咱水井,遊覽觀光一番呢?”
海鱉經不住井蛙的慫恿,抵不住它的誘惑,也走到井邊去瞧瞧。誰知它的左足還沒踏進井底,右足卻被井欄絆住了。它進退不得,遲疑了一會,回到了原處。
海鱉算是親自領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邊環境。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紹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遙遠不足以形容海面的遼闊;用萬尺深度不足以窮盡海底。在大禹時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災,海面也並不因此而上漲;商湯時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災,海水也並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而漲落。這也就是我棲息在廣闊東海的樂趣!”
小小井蛙聽了大海鱉對大海的描述,吃驚地瞪著圓圓的小眼睛,滿臉漲得緋紅,羞愧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人的生存環境決定人的思想認識。透過井蛙與海鱉的交往與對話,告誡人們:只有開闊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為是,自鳴得意往往是“閉關自守”、孤陋寡聞的結果。
蟬的新生
蟬的幼蟲從它蟄居的土洞裡爬出來,一身土黃色的硬殼緊緊地束縛著它嬌小的軀體,有翅不能飛,有嘴不能唱,可憐巴巴的,只能默默地爬呀爬。
它笨拙地爬上一棵小樹,六隻足抓住一根細枝。一動也不動,彷彿一丸黃泥。
慢慢地,它的脊背上裂開一道縫兒,並逐漸增大、增大……露出一抹象牙般潔白的玉肌。蟬痛苦地顫慄著,扭動著,掙扎著,似乎有一把鋼刀在剝皮剔骨。
裂縫越來越大,痛苦愈來愈劇,那可惡的硬殼力圖窒息它,但蟬咬緊牙關,頑強地扭動著、掙扎著……終於,它用盡力氣從舊軀殼中抽出最後一隻足。
啊!自由啦!蟬如釋重負,伸伸軀體,抖抖雙翅,一隻漂亮的蟬出現在樹枝上。
它高興地飛起來,舒展歌喉,驚喜地發出第一聲長鳴:“知了!”
叫聲驚醒了一條昏睡中的蝸牛,它從螺旋形的房子中探出頭來:“你知道了什麼?”
“誰怕忍受擺脫舊的束縛的痛苦,誰就不能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