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扛竹竿進城
引導語:扛竹竿進城這個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家知道?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有一個魯國人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進城去賣。當他走到城門口時便犯愁了,因為他想不出用什麼辦法將竹竿扛進城去。把竹竿豎起來進城門吧,竹竿比城門高出一截;把竹竿橫起來拿著走吧,竹竿比城門又寬出一截。他橫著、豎著比劃了半天,搞得滿頭大汗,就是進不了城門。
這時,一個老頭經過城門。他看見那人愁眉苦臉的樣子,非常自信地走過去對他說:“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一生經歷的事情比你多。既然是竹竿長、城門小,你為什麼不把竹竿從中間截成兩段呢?那樣不就變成竹竿短、城門大,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城了嗎?”
拿竹竿的人聽了非常高興,說:“太好了。”
於是他找來鋸子,將竹竿鋸成兩段,然後進了城門。
可是,這個賣竹竿的人在城裡轉了一天,竹竿就是賣不出去。因為他沒想到,鋸短的竹竿雖然是扛進了城,但是由於其用途不大,無人問津,所以幾乎成了廢品。
這則寓言既諷刺了魯國人的愚蠢可笑,更嘲笑了那個自以為見多識廣、喜歡亂出主意、好為人師的老頭。正是類似這老頭的一些人的瞎指點,使許多好事都辦糟了。
中國寓言:畫鬼最易
春秋時期有一個很高明的畫家,這天被請來為齊王畫像。畫像過程中,齊王問畫家:“比較起來,什麼東西最難畫呢?”
畫家回答說:“活動的狗與馬,都是最難畫的,我也畫得不怎麼好。”
齊王又問道:“那什麼東西最容易畫呢?”
畫家說:“畫鬼最容易。”
“為什麼呢?”
“因為狗與馬這些東西人們都熟悉,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只要畫錯那怕一點點,都會被人發現而指出毛病,所以難畫,特別是動態中的狗與馬難畫,因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於鬼呢,誰也沒見過,沒有確定的形體,也沒有明確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隨便畫,想怎樣畫就怎樣畫,畫出來後,誰也不能證明它不像鬼,所以畫鬼是很容易的,不費什麼神。”
畫家的高論證明:如果沒有具體的客觀標準,就會容易使人“弄虛作假”和“投機取巧”。唯心論最省力,因為它不受客觀實際檢驗,可以瞎說一氣,而唯物論則要接受客觀實際的檢驗,所以很費工夫。
中國寓言:彩蝶的一生
桔樹上有一種小蛀蟲,靠吸取桔樹樹葉中的營養為生。這種小蛀蟲大概像小拇指那麼大,頭上長有一隻觸角,靠身子的一伸一縮來蠕動,長得很像天牛的幼蟲,身體略略帶點青色。
小蛀蟲躲在樹葉底下,仰起頭來咬下樹葉吃,它吃東西的`速度特別快,就像餓極了的蠶兒吞吃桑葉那樣,不一會兒,一張桔樹葉就沒有了影子。這小蟲還很好鬥,如果拿東西輕輕碰一碰它,它就馬上昂起腦袋,豎起觸角,怒氣衝衝地擺出一副不可侵犯的樣子。
過一段時間以後,小蛀蟲開始變得遲鈍了,身子發僵,不吃東西,連動都不動一下,隔一天再看,它已經從幼蟲蛻變成一隻彩蝶了。不過這個時候,它的變化還沒有完全完成,身體還蜷縮在一起,翅膀也合攏著沒有伸展開,只是身上已經變得五彩斑斕。而且它的肚子也變得鼓起來,成了一個橢圓形,上面有一道一道的彩色條紋相間,很像一粒用來塞耳朵眼的玉石。它頭上的那根觸角也變成了兩條又細又長的觸鬚。但它的身子還柔弱得很,不能自由飛舞,就像醉了酒剛剛清醒那樣。
再過一天,它就變得強壯多了,已經可以在草木上攀登。不久,它便可以張開雙翅,飛上藍天,直衝入高空中,向著遠方飛翔。
彩蝶快活極了,它有時向雲霄直衝上去;有時又藏在香草叢中;有時落在翠竹的竹枝上休息;有時又翩翩起舞。人們見了它那活潑可愛的姿態,很是喜歡。
可是,彩蝶這樣自由快樂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有一天,它正飛來飛去地玩得高興,一不留神,一頭撞在了蜘蛛網上。它正在掙扎間,蜘蛛趕了過來,吐出絲纏在它身上,牢牢地捆住它,使它動彈不得。
彩蝶到這時候只能等死了。人們雖然可憐它,也愛莫能助,它只好喪生在蜘蛛的口中。
彩蝶靠搶奪桔樹的營養才披上了美麗的外衣,最後卻在蜘蛛口下結束了它的一生。可見這樣靠掠奪起家的人,不管他用多麼迷人的外表來掩飾自己,都隱藏不了醜惡的本質,最後也難逃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