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教學雜談

《魚我所欲也》教學雜談

《魚我所欲也》教學雜談

  要抓住有利於開展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時機關係著合作學習的成敗。有利於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應是:解決教學中重難點問題時或學生意見難以達成共識時,很重要的一點是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學生個體必須經過獨立思考,只有這樣的合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就拿教學中疏通古文意思來說吧,幾年以前我總愛一字不漏的串講,生怕學生哪一小點弄不懂;後來也曾讓學生小組討論後質疑,可發現仍是少數幾個學生的快樂天堂,不少學生則在觀眾席上一言不發。

  今年教學《魚我所欲也》這一課時,我還是下定決心來個“痛苦”的嘗試,不過為了照顧更多的基礎差的學生,讓課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群言堂”,我決定耐著性子給足學生約十五分鐘的獨立思考時間,讓他們結合註釋、利用工具書一邊讀課文一邊疏通。在此基礎上再小組合作學習五分鐘,互相商討疑難問題。最後將小組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這次大家提問都很積極,真是出乎意料;透過學習,在後來的教學環節裡,發現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很到位,更是讓我驚奇不已……

  近來有不少學者提出教學的不可預設性,提倡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再加上教師工作的創造性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正確、恰當地把握有利於開展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從而為學生的學服務。

  文言文由於語言的時代性,學生大多隻能望文興嘆、望而卻步。但是文言文所傳遞的卻是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豐富的精神遺產,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主動挖掘出其中的精神內涵,對他們的認識、聯想、思維能力將是一個很大的提高。要達到這一點,就畢必須要求教師巧妙設問,因勢利導。在講授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一文時,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先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由文章“捨生取義”的中心論點你聯想到了哪些歷史人物?他們為之捨棄生命的“義”究竟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就把學生的思維從抽象的課文拉向了具體的生活中。

  經過一番討論,幾乎每個同學都能列舉出一兩個這樣的任務,從文天祥到鄧世昌、到丘謹,以及劉胡蘭等等,真是一個英雄人物畫廊。他們根據自己所列出的人物很快就找到了“義”的答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了簡潔而精確的括:“義”實際上就是千百年來人滿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正義事業的追求。恰到好處的總結使學生如提醐頂,加深了理解。最後一個問題有把學生從書外拉到了書內:“是什麼力量使他們能‘橫刀向天笑’,面對熊熊烈火而視死如歸?”

  學生用課文中的原話做了滿意的回答。這堂以學生討論為主的課使本來深奧難懂的文言文變成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形象,學生真正嚐到深入淺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