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案三課時
《岳陽樓記》是語文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以“記”為名,先敘事後寫景,進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髮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
岳陽樓記教案三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抽背課文第三至六段。
齊背全文
二、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段:交代寫作背景與緣由。
第二段:寫洞庭湖全景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第三、四段:寫遷客騷人或喜或悲的覽物之情。
第五段:點明題旨。
三、問題研討:
1、默讀思考:
A、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陽樓說明了什麼問題?
B、作者在這裡沒有對岳陽樓詳加描繪,原因是什麼?
C、課文第三四兩段文字描繪了洞庭湖哪兩幅畫面?
D、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E、“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麼?
F、“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G、本文是如何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2、學生思考討論後明確:
A、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奮發有為,有闊大的胸襟,和一般的遷客不同。
B、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備矣”,因此不必再去重複;第二,從全文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於介紹岳陽樓的建造經過和它的構造及景物,而在於借景抒情引發自己的觀點。
C、第三段描繪了洞庭湖一幅陰冷的畫面,第四段描繪了洞庭湖一幅晴朗的畫面 。
D、“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分手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說明了“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景轉入議論,突出主旨。
E、“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遷客騷人”的不同感觸,即“悲與喜的'兩種不同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中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於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風物的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F、表達了作者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類古仁人的嚮往與敬慕之情。
G、文章開頭敘述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已含不以己悲之意。說明他不同於一般的遷乏味,為寫下文的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做鋪墊。
三、品味優美語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或好的詞語,仔細揣摩品味。
示例:
“銜遠山,吞長江“一句中”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把靜止的景物寫洗了,人格化了。
第三段文字運用四字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極力描繪出一幅陰冷的畫面,讀後給人一種天昏地暗,陰風慘慘的感覺。
2、體會文章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本文語言流利暢達,簡潔凝練,節奏鮮明,音調鏗鏘,意境優美,意趣無窮,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得益於作者運用了駢散結合的句式。那麼本文是如何做到駢散結合的呢?
明確:本文駢句散句的運用,令文章的內容而變化。
四、拓展延伸:
抄寫學習范仲淹的《漁家傲》《蘇幕遮》《江上漁者》
比較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異同。
學習岳陽樓長聯:體味其妙處。
五、作業:
完成語文作業本本課全部作業。
準備默寫課文。
岳陽樓記教案三課時2
一、展示,入課文
教師: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岳陽樓記》,疏通了課文內容,並讓兩個小組為我們準備了有關岳陽樓的資料,先請兩位小組長展示他們的成果。
學生1:大家好!我們組收集的是有關岳陽樓的對聯,我們精選了幾副送給大家。這是岳陽樓上最短的一副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這副對聯寫出了洞庭湖煙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壯氣勢,給人以無窮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這是岳陽樓公園大門口的一副對聯,高度盛讚了洞庭湖和岳陽樓,具有磅礴的氣勢。“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心,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而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這是岳陽樓上最長的一副對聯,是清代竇垿撰寫的,將岳陽樓的古今歷史文化與優越的地理條件融為一體,抒發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學生2:大家好,我們組收集的是有關岳陽樓的詩詞歌賦,我們選擇了兩首詩送給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是杜甫在孤苦伶仃、體弱多病的情況下,登上岳陽樓所寫下的,全詩流露出孤獨、寂寞、惆悵、鬱悶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這一首詩與上面的一首風格迥異,全詩洋溢著喜悅豪放之情,體現作者浪漫主義的寫詩特點。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教師:兩位組長介紹得很好,清楚流暢,重點突出,很有文化內涵,讓我們獲益不少。(同學們長時間鼓掌)
二、熟讀,明主旨
教師:同學們,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為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因此,有人說,岳陽樓就是一部文學史,連范仲淹也說“前人之述備矣”,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范仲淹沒有像李白登臨黃鶴樓那樣“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闢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岳陽樓記》從此名於世,傳於後。一紙文章天下傳,那麼這篇文章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呢?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請大家開啟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有氣勢。
(學生開啟書本,放聲朗讀,搖頭晃腦,十分投入。)
教師:大家讀得很好,雖然沒有高歌入雲,慷慨激昂,但是大家還是讀得很投入,這說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請大家用橫線畫出文章的主旨句。
(學生默讀課文,認真尋找課文的主旨句。)(大約一分鐘)
學生3:我認為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達了先憂後樂的思想。
學生4:老師,我覺得文章的主旨句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文章用遷客騷人的攬物或喜或悲之情來引出古仁人的思想,藉此來表達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懷。
學生5:我覺得他們兩個人找的句子都是,因為文章是作者以岳陽樓來借題發揮,表達作者闊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