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知識歸納

魚我所欲也知識歸納

魚我所欲也知識歸納

  導語:《魚我所欲也》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為著名的哲學家孟子的代表作,闡述了捨生取義的大義。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魚我所欲也》知識歸納,歡迎閱讀!

  一、【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幹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三、文學常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軻,字子輿,被後人稱為“亞聖”,戰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他生活在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學說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

  四、語音

  簞(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惡(wù)

  五、通假字

  1、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 通“向”,從前

  2、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通“避”,躲避

  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4、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5、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與:通“歟”,語氣詞。

  六、一詞多義

  (1)之 代詞“他”如: 呼爾而與之 助詞“的”如為宮室之美

  (2)而 表順接“不譯”如:蹴爾而與之

  錶轉折“卻”如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於 表比較“比”如:所欲有甚於生者

  表物件“對”如:萬鍾於我何加焉

  七、重點詞語解釋

  1、故不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2、魚我所欲也。所欲——所字片語(所+動詞)是名詞性片語,譯“……的東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賢者能勿喪耳 賢者:有道德的人。勿喪:不丟掉。喪:丟掉。

  5、蹴爾而與之。 蹴:用腳踢。

  6、呼爾而與之 呼爾:沒禮貌的吆喝。 與 :給

  7、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8、何加:有什麼益處。

  9、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萬鍾:形容位高祿厚。辯通“辨”,辨別。

  10、妻妾之奉。 奉:侍奉。

  1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12、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棄。

  14、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八、特殊句式

  1、狀語後置句

  (1)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想要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的呢?

  (3)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

  假使,人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嚴重的,那麼凡是可以避免災禍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呢?

  2、判斷句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時擁有,(我要)捨去生命而選取正義。

  九、理解性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3、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孟子認為能做到捨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5、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7、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鍾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8、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9、《魚我所欲也》中出現的成語有:捨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十、重點字詞及句子的翻譯:

  1.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重點字詞:①欲:想要,喜愛。②得兼:同時得到。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重點字詞:①義:指人們追求的理想道德、行為規範。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3.生亦我所欲,所義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重點字詞:①故:所以 ②苟得:苟且獲得(生存)

  ③惡(wù):討厭,不喜歡 ④患:禍患、災難 ⑤闢:通“避”,躲避。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於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重點字詞:①如使:假如,假使 ②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譯文: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

  5.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譯文: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心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可以不幹呢?

  6.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譯文:採用某種手段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方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

  7.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重點字詞:①是故:由此,因此。

  譯文: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8.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重點字詞:①非獨:不僅 ②喪:喪失、失掉。

  譯文: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9.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重點字詞:①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竹筐。②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物的器皿。

  ③羹:蒸成或煮成的汁狀、糊狀食品。

  譯文: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

  10.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重點字詞:①呼爾:輕蔑或者粗暴的吆喝。爾:語氣詞。 ②蹴(cù):用腳踐踏。

  ③不屑(xiè):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譯文: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蹋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1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重點字詞:①萬鍾:形容位高祿厚。鍾,古代一種量器。 ②辯:通“辨”,辨別

  ③何加:有什麼好處。

  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12.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重點字詞:①為(wèi):介詞,為了。 ②奉:侍奉。

  ③窮乏:貧困、貧苦。乏:缺少錢財。

  ④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⑤與(yú):通“歟”,語氣詞。

  譯文: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1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重點字詞:①鄉(xiàng):通“向”,從前。 ②已:停止,放棄。

  譯文: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

  14.此之謂失其本心。

  重點字詞:①本心:天性、天良。

  譯文:這就叫做喪失了所固有的羞恥廉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