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複習教案

魚我所欲也複習教案

魚我所欲也複習教案

  魚我所欲也複習教案是怎樣的呢?魚我所欲也複習教案包含哪些知識點呢?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魚我所欲也複習教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文章內容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文學常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

  三、語音

  簞(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惡(wù)

  四、通假字

  1、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 通“向”,從前

  2、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通“避”,躲避

  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4、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五、古今異義詞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1、為

  (1)今為(為了)

  (2)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做)之

  (3)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做、採用)也?

  (4)鄉為(肯、情願)身死而不受,

  八、重點詞語解釋

  1、一豆羹 (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闢也 患:禍患,災難

  4、一簞食, 簞:竹筐

  5、一豆羹 豆:碗

  6、蹴爾而與之 蹴:用腳踐踏

  7、萬鍾於我何加焉 何加:好處

  8、所惡有甚於死者 惡:厭惡。

  9、捨生而取義者也 義:正義或仁義。

  10、賢者能勿喪耳 賢者:有道德的人。勿喪:不丟掉,不遺失。喪:遺失

  1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萬鍾: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鍾:古代的一種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能夠同時得到。

  13、故不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隻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14、妻妾之奉 奉:侍奉。

  15、呼爾而與之 呼爾:沒禮貌的吆喝。 與 :給

  1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窮乏:貧窮。

  17、有是心也 心:本性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奏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3、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孟子認為能做到捨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5、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7、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鍾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8、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個關鍵詞沒落實就扣半分,扣完為止。比如“惡、患、甚、避”。)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鍾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這樣的行為不也應該停止了嗎?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5、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捨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6、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麼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採用呢?

  8、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沒有禮貌的吆喝著給別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魚我所欲也[譯詩、詩意]

  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兩樣都吃,我就捨棄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擁有的,正義也是我想擁有的;如果不能兩樣都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堅持正義。生命是我想擁有的,但是還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擁有的,所以我不願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厭惡的,但是還有比死亡更使我厭惡的,所以我不願意因為厭惡死亡而逃避某些禍患。如果讓人想擁有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只要是可以活命,什麼事情於不出來呢?如果讓人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只要是可以逃避死亡的禍患,什麼事情幹不出來呢?但也有些人,照此做就可以擁有生命,時照此做;照此做就可以逃避死亡的禍患,卻不照此做。由此可知,的確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擁有的東西,也的確有比死亡更使人厭惡的東西。這種心原本不只是賢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保持它罷了。

  一籃子飯,一碗湯,吃了便可以活下去,不吃就要餓死。如果吆喝著給人吃,過路的人雖然餓著肚子也不會接受;如果用腳踩踏後再給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於接受。可是現在,萬鐘的傣祿卻有人不問合乎禮義與否就接受了。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奉養以及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而接受了;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妻妾的奉養而接受了;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嗎?這種做法叫做喪失了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