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複習課件

魚我所欲也複習課件

魚我所欲也複習課件

  魚我所欲也複習課件有哪些知識點呢?魚我所欲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一課。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魚我所欲也複習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

  ①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②萬鍾於我何加焉! ③賢者能勿喪耳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⑤故患有所不闢也 ⑥鄉為身死而不受 ⑦是亦不可以已乎 ⑧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⑨舍魚而取熊掌 ⑩死亦我所惡 ⑾所欲有甚於生者 ⑿二者不可得兼 ⒀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⒁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⒂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⒃妾之奉

  二、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③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⑤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⑥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⑦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⑧鄉為身死而有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三、選擇題

  1. 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婦拍而嗚之 B. 此之謂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馬也

  C.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至於負者歌於途 D.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選出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 )

  A.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B.故患有所不闢也。 C.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D.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舍魚而取熊掌也 B.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C.鄉為身死而不受 D.呼爾而與之

  4. 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於生 B由是 / 則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謂 / 失其本心 D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 我而為之

  5.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儼然 B.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萬鍾於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B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鄉為身死而不受 D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7、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 )

  A、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B、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C、故患有所不闢也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D、萬鍾於我何加焉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8.對加點的詞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 )

  A.故患有所不闢(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過)於生者

  C.乞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謂失其本心(自己的修養)

  9.選出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得之則生 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捨身而取義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C.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

  10.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今為妻妾之俸為之 俸:俸祿 B.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

  C.萬鍾於我何加焉 加:益處,好處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棄

  11.下面對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文段開頭以魚和熊掌比喻生和義,以“舍魚而取熊掌”比喻“捨生而取義”,引出中心論點,自然貼切。

  B.孟子認為,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同時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

  C.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文段的主旨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敗被俘,寧死不屈,也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

  D.在孟子看來,不僅賢人,就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捨生取義之心,在生死考驗的關鍵時刻,都會做出合乎義的選擇。

  1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呼爾而與之 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頹然乎其間者

  C.得之則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不足為外人道也

  13、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 ( )

  A、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B、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C、故患有所不闢也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D、萬鍾於我何加焉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四、簡答題

  1.填空:作者用“一簞食,一豆羹”來進行論證,這屬於 的論證方法。文段中著重論述了“ ”比“ ”更重要,人應該保有本心的道理。

  2.請任意寫出文段中具有對比性的一組句子(內容)。

  3.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岳陽樓記》中對“心”的解釋與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搜尋古今這樣的'“賢者”的言或行去印證孟子的觀點,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言或行

  5.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於鬥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6、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成語就源自自文第一段,這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

  7、簡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闡述的觀點

  8、從全文看,本文先後運用了__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捨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

  9、作為繼孔子之後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

  10.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請結合具體例項,談談作者是運用什麼論證方法(談一種即可)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的。

  11.《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與《<莊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梁》、《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中莊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孟子與莊子形象的不同點。

  12.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麼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提出的?

  1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麼?(用原文回答)

  14.下面兩題請任選一題作答。

  ①讀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與本文觀點一致的詩句?並寫出詩的題目與作者。

  ②讀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國曆史上哪個捨生取義的英雄人物,並用簡潔的話改進其事蹟。

  我選第 題,我的聯想:

  參考答案

  一、①用腳踐踏 ④天性,天良 ⑤禍患,災難; 同“避”,躲避 ⑦停止,放棄。 ⑧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⑨放棄;⑩厭惡;⑾比;

  ⑿能;⒀同“德”,恩德,這裡是“感激”的意思。⒁是故:“因為這個緣故”或“因此”。

  ⒂通“辨”,辨別⒃侍奉

  二、①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

  ②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

  ③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於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

  ④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

  ⑤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

  ⑥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⑦優厚的物質待遇,如果不考慮是否合乎道義而去輕易接受,那麼這種優厚的物質待遇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⑧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

  三、1.D 2、C 3. B 4. D 5. C 6. B 7、B 8.D 9.C 10、A

  11 D 12、A 13、B

  四、1.舉例 義 生

  2.“鄉為身死而不受”與“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對比;

  “鄉為身死而不受”與“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對比;

  “鄉為身死而不受”與“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對比;

  “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對比。

  3. 本性。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4.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國民黨的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願領取美國的救濟糧。

  5.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鬥勇的同時還要鬥智,儘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協。(言之成理;觀點鮮明即可)

  6、捨生取義

  7、人為能為了獲取高官厚祿而捨棄“禮義”

  8、道理 舉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後,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的

  9、示例:a.生於憂患,死於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中心論點:捨生取義(答“捨生而取義者也”或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亦可。)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如將生比做魚,將義比做熊掌,當二者不能兼得時,應捨生取義;又如作者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訴我們要不食嗟來之食,要不喪失人的“本心”,要捨生取義。

  11、孟子積極入世;莊子消極避世。答到“積極”、“消極”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滿分;答到孟子“重義輕生”,莊子“不貪圖富貴,幽默風趣”等也可。

  12. 捨生而取義;“舍魚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或用“魚”和“熊掌”作比喻)。

  13. 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14、 ①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陳毅《梅嶺三章》: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②如:文天祥寧死不降元;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魚我所欲也複習課件:魚我所欲也原文賞析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裡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裡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虧心事來。其實,僅對本文的結構進行一番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講每個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簡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裡,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捨生取義”的觀點,並分別從正面和反面加以闡明。行文至“所惡有甚於死者”,作者對這個觀點的論述就結束了。緊接著“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提出了新的命題: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賢者”能夠保有它。第2段就是對這個命題的論說和闡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證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辯禮義”接受“萬鍾”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慣有行為,並對此進行批評和嘲諷。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舉的失去“本心”的事例,並不牽涉生死,而只是富貴與“義”之間的矛盾與對立,所以,它和“捨生取義”的說法沒有什麼關係。從課文整體上看,人應該保有“本心”是本文論述的中心。“捨生取義”的觀點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鍾”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反面論證。

  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於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於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於斯焉。”(《四書章句集註》)這段概括主旨的話,還是比較恰切的。

  魚我所欲也複習課件:魚我所欲也文言現象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闢:“闢”通“避”,躲避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裡指感激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得,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動詞作名詞

  生,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本文主旨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