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語文魚我所欲也練習題及答案

語文魚我所欲也練習題及答案

語文魚我所欲也練習題及答案

  平時我們多多的練習,有助於在考試中應對自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魚我所欲也》練習以及答案參考,歡迎大家閱讀,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複習這篇文章。

  《魚我所欲也》同步訓練一

  一、基礎知識。

  1、本文選自《 》,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張是 ,他認為人之初, 。

  2、給加粗的字注音並解釋。

  (1)死亦我所惡________ (2)一簞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爾而與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說明其詞義。

  ①鄉為生死而不受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③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闢也

  4、翻譯下列句子。

  (1)呼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______________

  (3)鄉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7)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8)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9)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5、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人生的道路會面臨許多選擇,必要時要捨生取義。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詞多義。

  為

  (1)今為( )

  (2)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 )之

  (3)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 )也?

  (4)鄉為( )身死而不受

  7、作為繼孔子之後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請積累“捨生取義”的名人事例(3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閱讀。

  (一)魚我所欲也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文中加線字的意思。

  ①苟得( )②惡( )③由是( )④獨(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喪(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依據“呼爾而與之”演變而成的成語是 。

  4、根據文中的相關內容,填寫完整下面的一副對聯。

  上聯:殺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聯: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說的一項是( )

  A.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B.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C.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D. 我善養我浩然之氣。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魚我所欲也》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很有說服力。

  B. 本文選自《孟子•臺子上》。《孟子》是記錄戰國時代思想家孟軻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的書,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魚我所欲也》論述了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問題。孟子主張人性是惡的,本文正是從這種理論出發,來論述“捨生取義”的主張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捨生取義”的人,正是為物慾所蔽,為了“萬鍾之祿”“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請從選文中找出一例來,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8、選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這篇文章闡述了什麼觀點?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寶貴的,比死更可厭惡的,那麼平時應該如何做?

  11、選出品讀有誤的一項( )

  A、本文以“魚”比喻為正義,以“熊掌”比喻為生命;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這種本性”,即“羞惡之心”;用原文句子說就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C、“此之謂失其本心。”該句中的“此”是指“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受“萬鍾”。

  D、“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惡”。

  12、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這段文字運用了正反論證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

  B、第一段文字主要側重於講道理,第二段文字則側重於列舉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讚揚了捨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起到了突出中心論點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1、翻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與“王好戰,請以戰喻”中的“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乃置酒請之 B. 戰則請從C. 臣是以無請也

  3.孟子“以戰喻”,意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其目的是什麼?

  4、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的意思。

  (三) 月攘一雞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攘②是③請損之

  2、選出與“以待來年然後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 斯速已矣 B. 懼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風 D.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

  3、偷雞人聽到別人勸告後的態度是什麼?(用現代漢語回答)

  4、對偷雞人做法的評論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5、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應該怎麼做?想想自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嗎?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鄉”通“向”;從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③“辯”通“辨”;辨別。④“闢”通“避”;躲避。

  4、(1)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2)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3)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

  (4)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只好捨棄生命而選取“義”。

  (5)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一切可以獲得生命的手段為什麼不採用呢?

  (6)用這種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但是有人不採納。

  (7)用腳踢著施捨給別人,即使是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8)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問它合不合禮儀就接受它。那麼萬鐘的俸祿對於我來說有什麼益處呢?

  (9)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

  5、略(可贊成,可分析其侷限性,也可結合時代提出自己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為了(2)做(3)做、採用(4)肯、情願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8、岳飛選擇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二、文言文閱讀。

  (一)1、①苟且取得 ②厭惡 ③透過某種辦法 ④僅僅 ⑤踐踏 ⑥本來的思想,即“義”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喪失⑩原先、從前

  2、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3、嗟來之食

  4、捨生以取義,此義是義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為也?”這樣寫使文章結構嚴密,感情充沛,讀者易於接受與背誦。

  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9、捨生取義

  10、不為苟得也 患有所不闢也 11、A 12、D

  (二)1、他們只不過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這同樣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說明人應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認真考慮,不要在譏笑別人的時候,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目的是以此批評梁惠王沒有施行仁政、體察民情的錯誤。

  4、喻所犯錯誤程度不同,本質一樣。

  (三)(三)1、①偷②這①減少

  2、D

  3、請讓我減少一些,每月偷一隻雞,等到明年然後止偷。

  4、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5、對於錯誤的'東西,要下決心立即改正,決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魚我所欲也》同步訓練二

  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後面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一、典型例題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所欲有甚於生者 甚: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非獨:

  萬鍾於我何加焉 加: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

  2. 下面選項中加粗字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故不為苟得也 苟富貴,勿相忘

  B.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故患有所不避也

  C. 非獨賢者又是心也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D. 故不為苟得也 故自號曰醉翁也

  3. 與“所惡有甚於死者”中“於”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戰於長勺 B. 苛政猛於虎也

  C. 萬鍾於我何加焉 D. 餘將告於蒞事者

  4. 翻譯下面句子。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此之謂失其本心。

  5. 這段文字的主要論點是什麼?它是怎樣提出來的?試簡要分析。

  二、典型例題

  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提出論點,又是怎樣論證這個論點的?

  2.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該句中的“是心”是指什麼?

  3. “此之謂失其本心。”該句中的“此“指什麼?

  4.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作者特意交代這一句的意圖是什麼?

  5. “魚”與“熊掌”在文中分別比喻什麼?文章以魚與熊掌設喻的目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典型例題

  1. 思路分析:細讀課文,看作者是怎樣運用正反面事例和道理論據來論證點的。

  捨生取義,為全文中心論點。文章用“魚”“熊掌”等比喻提出論點,由“有甚於生”“有甚於死”,引出“何不為也”,這是從反面論述。結論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有比死亡更讓人厭惡的東西。

  2. 指“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3. 指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受“萬鍾”。

  4. 強調人生本來就有羞恥心,這是一種善心,可以幫助人們在“義”與“不義”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但有的人卻因經不起利慾的誘惑,喪失了這種善心,幹出見利忘義的事;而那些敢於堅守正義的“賢者”,只不過是能夠自覺保護和發揚這種固有的善心罷了。

  5.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文章以魚與熊掌設喻,其目的是引出捨生取義的命題,同時暗含“生”與“義”孰輕孰重的關係。

  二、典型例題

  1. 甚:超過,勝過; 非獨:不單,不僅; 加:益處,好處;得:同“德”,感激

  2. B

  3. B

  4.(如果你)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了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5. 捨生取義(“捨生而取義者也”)。作者先以魚和熊掌設喻,然後提出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