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牡丹》《苔》閱讀題答案
詠牡丹
宋代·王溥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王詩寫棗花和桑葉,先抑後揚:先寫其“小”與“柔”的特點,再褒揚其實用價值。
B.王詩先寫了棗花和桑葉,然後以“堪笑”把所詠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詩前兩句是說苔花在沒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現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艱難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來”是說正值春天到來,苔花抓住時機開始萌發生長。
E.兩詩都寫到了牡丹,但表達目的不同,王詩突出其碩大,袁詩側重寫它開放的美。
2.這兩首詠物詩除了託物言志外,各自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C、E(答對一項 2 分,兩項 5 分。)(C 項,袁詩中的“白日不到處”指的是陽光照不 到的地方,並非晚上。 E 項,王詩的目的並非突出牡丹的碩大,而是突出其“不成一事”。)
2《詠牡丹》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1 分)本詩把牡丹的大而無用,與棗花小卻能結實、 桑葉柔卻能養蠶結絲進行對比,表達了對牡丹的鄙視。(2 分) 《苔》主要運用了擬人的手法。(1 分)它寫苔花雖然小,卻要學牡丹開放,表達了對不 自慚形穢而努力展現自己的精神的讚美。(2 分) (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