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王渙字稚子》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渙字稚子》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渙字稚子》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渙字稚子》出自《後漢書·王渙傳》,下面是《王渙字稚子》閱讀答案及翻譯,快來看看吧!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為太守陳寵功曹,當職割斷,不避豪右。寵風聲大行,入為大司農。和帝問曰:“在郡何以為理?”寵頓首謝曰:“臣任功曹王渙以簡賢選能,主薄鐔顯拾遺補闕,臣奉宣詔書而已。”帝大悅,渙由此顯名。州舉茂才,除溫令。縣多奸滑,積為人患。渙以方略討擊,悉誅之。境內清夷,商人露宿於道。其有放牛者,輒雲以屬稚子,終無侵犯。在溫三年,遷兗州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後坐考妖言不實論。歲餘,徵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洛陽令。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法理所難平者,莫不曲盡情詐,壓塞群疑。又能以譎數發擿奸伏。京師稱歎,以為渙有神算。元興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諮嗟。男女老壯皆相與賦斂,致奠醊以千數。渙喪西歸,道經弘農,民庶皆設盤案於路。吏問其故,鹹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所抄,恆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其政化懷物如此。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絃歌而薦之。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唯特詔密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王渙祠焉。自渙卒後,連詔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和中,以劇令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奸盜,不得旋踵。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風猛於渙,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終於太山太守。(節選自《後漢書·王渙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B.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C.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D.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

  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於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

  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為茂才,後世有時也沿用此名。

  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現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渙初入仕途,才幹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手下擔任功曹,遇事敢於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回答皇上詢問時褒獎他善於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名。

  B.王渙掃除積弊,境內風清氣正。他擔任溫縣縣令,以謀略剷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於道;升任兗州刺史後,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威。

  C.王渙辦案嚴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於疑難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尋本來面目,盡力還以公正;又能夠揭發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歎,被譽為有神算。

  D.王渙政績卓著,後任難以比肩。他死於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後來選用任俊,任充分發揮文武屬吏才幹,仍然忙得無法分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絃歌而薦之。

  (2)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風猛於渙,而文理不及之。

  試題答案:

  (一)

  10.B

  11.D

  12.D

  13.

  (1)百姓思念王渙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

  (2)一年間的斷案,不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