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理解馬車伕彼得閱讀練習附詳細答案
馬車伕彼得
[俄]亞伊庫普林
冬日深夜。藍幽幽的雪花。黑糊糊的百齡樅樹,簇簇枝葉泛著白光。我乘坐馬車穿過加特欽公國,離開波羅的海車站朝華沙車站奔去(省城常見的一種散心方式)。
路很狹窄,路面連年累月碾壓得很不平坦,有如閃爍著拋光的鋼塊。
寒冷的空氣凜冽而又親切。
一匹灰色老母馬,灰毛中夾雜著栗色斑點,從容不迫地邁著碎步,如同一隻小狗在慢慢跑動。馬車伕放下了韁繩。看那樣子,他想要跟我推心置腹地交談。他不時朝馬揮動皮鞭,但並不拍打,那馬也只是懶洋洋地甩甩尾巴作為回答。
古老而陳腐的日常生活。批評家們詛咒這種日常生活,他們創造出一個侮辱性字眼,把寫這類題材的作家稱為瑣事筆匠。然而,為什麼在這種日常生活之中,在不斷重複的千篇一律的事件中,在朝朝暮暮的生存交往之中,在司空見慣、單調乏味的語言、活動、俗語、歌曲、禮儀之中為什麼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在其中永遠找得到那莫名其妙的美,使我在這共同的生活中的存在變得益為牢固?
是的,我毫無舛錯地準確意識到將要發生什麼事情。此時我們已接近華沙車站。我問馬車伕:多少錢?
他果然這麼回答:
賞點兒茶就行啦,您哪,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
於是我又問:
也許吩咐人給你送去一份普斯科夫麵包片?
他表現出我所熟悉的那種狡黠的忸怩神態:
要是您老開恩要不要等您?
我對韃靼僕人說:
老爺子(有時管他叫老爹),給馬車伕來份普斯科夫麵包片!
僕人不必再仔細問什麼。無論是我,是他,還是馬車伕,亙古以來誰都對這種食品的配製瞭如指掌。將五戈比一條的法式白麵包順長切開,兩面塗上奶油,放上兩大塊瑞士乳酪,中間塞入一片火腿。至於為什麼稱為普斯科夫,我們誰都不知其故。韃靼人明白,就著這種食品喝的飲料不是燒酒,而是啤酒。馬車伕一旦喝上燒酒就將忘乎所以,凍壞身子也不覺察,而啤酒卻能暖體壯寒。因此,我也就不必擔憂什麼了。
我不知道這個馬車伕姓甚名誰。馬車伕們的脊背幾乎彼此毫無差別。不過,也許我們最大的過錯之一就在於我們常常並不注意審視那些馬車伕、腳伕、馬館、挖土工、石匠、澡堂 侍者等人的長相,儘管他們躬身拱背為我們效勞。然而,那夜的交談卻記憶猶新,甚感親切。
今天你賺錢不少吧?
甭提啦,伊萬諾維奇。克倫斯基票子還值得點嗎?俺要那玩意兒有啥用?糊牆,還是?
可你這個傻瓜,對革命不是挺高興的麼?
您說的在理兒,尊敬的老爺,俺們都當過傻瓜。您不也是麼? 唉,您還是聽俺嘮嘮俺過去的日子吧。您聽聽吧!
他放下韁繩,朝我轉過身子,開始掰著他那青筋累累的黑手指頭(雖然我看不真切)。
俺早上八點鐘從比日馬出車。燕麥草料隨車帶,自家產的,不必現買。拿出十戈比銀子兒。趕回比日馬吃晌午飯要走五俄裡的路,不上算。俺在維列金的小飯館打尖兒。別的不 管,先喝上那麼一碗湯。裡面幹乎乎的不少鮮肉塊。又拿出十戈比銀子兒。再來上一碗,匙子插到湯裡攪都攪不動。接著花五戈比買份粥,小麥的,有時興許是蕎麥的。不攙半點兒假的葵花籽油。麵包願吃多少就吃多少。黑的不要錢。細粉面包一戈比一大片。您在算嗎?隨後是茶點。五戈比一份。開水管夠。時不時地還啜上那麼兩杯;備不住還請哪個哥們兒吃點兒啥。總共加一塊兒是多少啦?三十戈比。還得從裡面拿出兩戈比來給跑堂的小費。吃飽、喝足,渾身上下暖烘烘,才花三十戈比。出門俺馬上就會掙到兩盧布五十戈比。俺說老爺,那時俺錢多得沒處擱。哪位沙皇也沒有俺過得富足
他突然不再言語了。這種日常生活的邏輯是不可抗禦的。我憂心忡忡地說:
你的馬瘦了。
他絕望地揮動著皮鞭:
那還有啥提的?根子都是一個
關於我的這個顯得有些奧妙的馬車伕,到此似乎也就無啥可再談的了。若不是後來俄羅斯的光明心靈突然溫柔而又嚴峻地朝我綻出微笑的話。
那是1919年孟雨連綿的十月。我們的生活極其艱難。人們排著長隊購買毛蒿豆。這是在過節。平日只能買到豆粕。您可曾有過以帶刺的野菜果腹的經歷?我和自己的五歲女兒都患了病疾。母親服侍我們這兩個病人,也累得形銷骨立。這一日,突然有個老婦人光顧我家。 她,繫著頭巾,肢下夾著幹只布袋於。我開啟院門放她進來,以為是個賣貨的商人。她問: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住在這兒嗎?
我就是。有什麼事?
您認得我的丈夫吧?趕車的那個?
馬車伕?啊,當然,我跟他很熟(我在扯謊)。
跟趕車的彼得?
對,對,正是彼得。
就是他叫俺來找您的,俺丈夫,趕車的彼得,眼看就要不行啦,老公公伊萬昨兒個這麼說的。他得的水腫病。腳腫得老高,水都鑽心了。臨死前他想留下什麼話,就想起了您。你去跟他說,俺們過去受過他的恩惠,眼下他的日子恐怕很不好過。把能吃的給他送點兒去吧。就說是趕車的彼得留給他作紀念的。
說罷,她解開了袋子。裡面裝的是一條烤得噴香的黑麵包,大約五俄磅的麵粉,六個雞蛋和一塊牛肩肉俺們昨兒晚上把家裡養的小牛宰了。
我們往這位好心腸的婦女衣袋裡塞錢,可是不管怎樣強迫她,她執意不收。然而,她在那捲高加索產的綠色綢窗簾面前卻沒有堅持到底,女人畢竟是女人啊。
您想要從這個不連貫的故事裡悟出什麼寓意麼?
其寓意為:在俄羅斯做一個善人相當容易。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 王忠亮 譯)
8. 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恰當的兩項是(4分)
A. 小說一開始是對環境詳細的描寫:下雪的冬夜,狹隘的馬路,寒冷的空氣。在描寫中不慌不忙地引出了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我與馬車伕。
B.瑣事筆匠是批評家們對那些喜歡描寫古老而陳腐生活的作家的評價,而作者非常認同這種說法,這篇小說就有這樣的寫作特點。
C. 小說中有許多地方寫得過於瑣碎而且漫不經心,看起來與小說主題並沒有什麼關係,但這些描寫卻是精心設計的 , 它豐富了小說的生活色彩與質感。
D.小說是以第一人稱進行敘事的,但在中間也插入了第二人稱您,雖然破壞了小說敘事的統一性,但對整篇小說的風格幾乎沒有影響。
E.小說中最後一句話在俄羅斯做一個善人相當容易。這既是對小說思想主題的高度概括,也是對馬車伕彼得的熱情讚美。
9. 下列對小說有關人物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我是一個封建貴族,經常到歐洲旅行,但在十月革命以後受到制裁,生活陷入了極端貧困中,淪入社會的下層,因此對俄國革命心存不滿。
B.儘管我是俄國上流社會中的一員,但他關心社會現實,同情下層人民,可能是當時追求社會變革的、激進的民粹主義知識分子中的一員。
C.雖然馬車伕彼得與我非常熟悉,並且得到我生活上的幫助,但是當馬車伕的妻子送來吃的東西時,我還是感到非常意外。
D.彼得的妻子堅持不要我的錢,但在那捲綠色的綢窗簾面前卻沒有堅持住,只是為了表明女人是愛美的,並沒有諷刺她的意思。
E.彼得的妻子是在丈夫去世後,遵照他的遺願給我送東西來的。因為彼得臨終前囑咐妻子,他想送點東西給我留作紀念。
10. 小說在塑造彼得這個人物形象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手法?請結合作品進行簡要分析。(4分)
11. 這篇小說在藝術表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麼?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4分)
12. 《馬車伕彼得》與魯迅的小說《一件小事》,在許多方面都有可比性。請你就這兩篇作品的異同作一比較分析。(4分)
參考答案:
7.(4分)
答B、D各給2分,答E給1分,答A、C不給分。答案超過兩項,不給分。
8.(4分)
答A、C各給2分,答B給1分,答B、D不給分。答案超過兩項,不給分。
9.(4分)
答A、E各給2分,答C給1分,答B、D不給分。答案超過兩項,不給分。
10.(4分)
答案要點及評分參考
答案要點:
直接描寫(正面描寫)手法。這主要表現在小說的'第一個生活片斷裡。小說相當細緻、具體地描寫了去往華沙車站的路上,彼得與我的對話。彼得的言行,尤其是他嘮嘮叨叨的絮語,表現了這個下層小人物坦率、誠實、善良的性格。(2)間接描寫(側面描寫)手法。這主要表現在小說的第二個生活片斷裡,彼得病即將離開人世,卻囑咐妻子送東西給我這個連他名字都不知道的人,這對飢病交加的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感人至深。但是,作者卻沒有正面描寫彼得,而是透過他妻子的話,間接地表現了這個人物美好的品質。這種間接描寫,不僅節省了大量長工筆墨,也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一檔(4分)1-1對小說的描寫手法、作用理解準確,能夠結合作品進行具體,恰當闡釋。
1-2 觀點正確,概念科學,論述有邏輯性。
1-3表述簡潔、流暢,條理清晰。
二檔(2-3分)2-1對小說的描寫手法、作用理解比較準確,能夠結合作品進行闡釋。
2-2觀點基本正確,概念基本科學,論述較有邏輯性。
2-3表述比較通順,有條理。
三檔(0-1)3-1對小說的描寫手法、作用理解不準確,沒有或較少結合作品進行闡釋。
3-2觀點模糊,概念不夠科學,論述比較混亂。
3-3表述不通順,不清晰。
11.(3分)
答案要點及評分參考
答案要點:
小說藝術表現上的主要特色是散文化。小說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只有兩個看似信手拈來的生活片斷,表面散亂、隨意,實則散而不亂。兩個片斷不僅有密切的內在聯絡,而且在描寫上也各有側重,前者很好地塑造了人物性格,後者真實地發掘了人物的美好人性。
一檔(4分)1-1對藝術表現上的主要特色理解準確,能夠結合作品的具體描寫進行比較具體,恰當的分析。
1-2 觀點正確,符合文字實際。
1-3表述簡潔、流暢,條理清晰。
二檔(2-3分)2-1對藝術表面上的主要特色理解基本準確,能夠結合作品的具體描寫進行分析。
2-2觀點基本正確,比較符合文字實際。
2-3表述比較通順,有條理。
三檔(0-1)3-1對藝術表現上的主要特色理解不準確,不能夠結合作品實際進行分析。
3-2觀點模糊,不符合文字實際。
3-3表述不通順,缺乏條理。
12.(5分)
答案要點及評分參考
答案要點:
同的表現:(1)都有著相似的人物。《馬車伕彼得》的主要人物是我與馬車伕彼得,《一件小事》的主要人物是我與人力車伕。(2)都有著相同的敘事角度。兩篇小說都以我的親身經歷敘述故事。(3)都有著相似的思想主題。兩篇小說都不滿足於對車伕辛苦生活、悲慘命運的描寫,而著重表現他們美好的心靈與人性。
異的表現:(1)《馬車伕彼得》更側重於描寫,《一件小事》更側重於抒情議論。(2)《馬車伕彼得》更含蘊深沉,《一件小事》更簡捷明瞭。(3)《馬車伕彼得》更側重寫人性,《一件小事》更側重寫心靈。
一檔(4分)1-1對兩篇小說異同的理解準確,能夠結合作品具體內容,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分析闡述,有自己明確的觀點。
1-2 瞭解中俄兩國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文學狀況,有相關的知識背景,能夠從較高的角度把握問題。
1-3表述簡潔、流暢,條理清晰。
二檔(2-3分)2-1對兩篇小說異同的理解基本準確,能夠結合作品具體內容進行分析闡述,基本有自己的觀點。
2-2對中俄兩國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文學有一定的瞭解,能夠從不同角度展開有關論述。
2-3表述比較通順,有條理。
三檔(0-1)3-1對兩篇小說異同理解不夠準確,不能結合作品具體內容進行分析闡述,沒有自己的觀點。
3-2對中俄兩國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文學缺乏瞭解,不能從文學的角度展開論述。
3-3表述不通順,缺乏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