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壺口的黃河肖鐵》閱讀答案

《壺口的黃河肖鐵》閱讀答案

《壺口的黃河肖鐵》閱讀答案

  在中國看水,看中國的水,最好到黃河。九寨溝的水顯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點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裝飾物。也許,中國的水應是黃色的,和我們中國人的皮膚一樣;而黃河也只有到了這兒,才成了真正的黃河!

  車行山谷中,遠遠聽便聽見陣陣低沉的轟鳴,在左右山壁間碰撞,心也隨之律動,未見其影,先聞其聲,知道壺口到了。

  天漸漸成了黃色,水汽豐富得似乎憑空能捏出一把汗來。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邊,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地竟陷下一層,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壺嘴,水若濁酒,傾瀉而下,一仰難盡的氣勢,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來,耳朵漸漸聾了,只能看見對方開口,卻聽不見聲音;眼也花了,瀰漫著的皆是黃色的旋渦,像是從河裡蒸騰地上升,又像是奮不顧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煙一樣的股股黃霧,天宇間充漲著黃色帶水的顆粒,碰撞在臉上,散發在天上。腦子裡一片空白,什麼也不敢想,只看著山被水層層劈開,天也被這股黃流斬斷。水從天而降,拍打在谷底,響遏在雲裡。

  想黃河從巴顏拉山流下的時候,水也該是清的吧?畢竟是雪水的彙集,是上天的洗禮;下游也會清些,因為地勢漸平,流速漸緩,黃沙也會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現在的黃河,剛剛從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流過,厚重得帶著大地的表皮,聖水也染上了中國的顏色,水裡一定還有與大地擦而生的餘熱,當然還有陝北的信天游溶在裡面,歌曲帶著水旋轉。黃河在這裡最黃,金黃得如同太陽也落在裡面。

  黃河之水天上來,如果說往前往後的黃河都是平面的話,到了壺口,黃河一下子像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地站了起來。這時的黃河。是立體的黃河了,像猴子站立起來是人進化的重要標誌,黃河站立起來也是一個飛躍,就像個頂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說話,那浪濤捲起雷鳴般的吼聲,便是她第一聲啼哭,第一聲就不同凡響。注視著從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裡的生命在毫無絆的狀態下的興奮和放縱。那啪啪的水擊之聲便是歡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盡致。看久了,心也會溶進那飛濺的'黃色水流裡。

  抬起頭,極目四望,北方,陽光打過去,一片白色,水和天連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裡;下游,水會漸漸寬闊,畢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終結抑或是昇華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氣和。只有在這裡,給予黃河的天地竟僅僅小到一個壺口,考驗也就在這裡了。過去了,黃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後便沒有什#from 本文來自學優高考網www.cnrencai.com,全國最大的高考資源網 end#麼能擋住她的了,一瀉千里,奔流到海不復還。看看空中的水汽,聽聽大地的迴音,便會知道黃河的自信和決心。躍過去,一躍就是五千年,或七十萬年,或是一百七十萬年,肯定還有久遠。司馬遷會不會從這裡受到了鼓舞,而將那漢代的竹簡寫盡寫穿?易水該是黃河的分支吧,要不荊軻怎麼會有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氣和性格?

  這才是中國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豐鎬,就是大秦的咸陽,就是盛唐的長安。半坡人該是在這兒舀過水吧?秦政該是從這裡出過兵飲過馬吧?有這樣的水,還有什麼可怕的呢?還有什麼不可征服的呢?

  路德維希①為尼羅河作傳,也該有人為黃河作傳的,那應是中國人的自傳。

  注:①埃米爾·路德維希(EmilLudwig,1881-1948,德國著名傳記作家,著有《地中海傳》、《尼羅河傳》等。

  6.怎樣理解第六段“黃河站立起來也是一個飛躍”這句話的含義?

  7.文章結尾強調“該有人為黃河作傳的,那應是中國人的自傳”,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6.(1)站起來的黃河“像人一樣活了”,體現出由生命的淋漓盡致的活力(或表現出“生命在毫無絆的狀態下的興奮和放縱”);(2)經受壺口的考驗後,黃河從此便無法阻擋,一往無前。(或“從此便沒有什麼能擋住她的了,一瀉千里,奔流到海不復還”)

  詳解:此題考查的是對抽象語句的理解能力。“黃河站立起來也是一個飛躍”用了擬人修辭。分題幹,“也是一個飛躍”是說現在的黃河與以前不同。文中有“這時的黃河……是一個飛躍”的句子,怎麼“飛躍”,答案肯定藏在後面。第6段講了一層意思:這時的黃河活了,有了毫無絆的興奮和放縱。再往下搜尋到了第7自然段“考驗也就在這裡……”,是說黃河到這裡有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按照這兩點組織語言作答。

  7.(1)“該有人為黃河立傳”,因為黃河體現了中國的歷史與中國人的精神(或因為黃河育了中華文明)。(2)“應是中國人的自傳”,是指應該有中國人自己為黃河作傳,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羅河那樣由歐洲人來作傳。(3)中國人透過為黃河作傳來表現中國人的歷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國人的自傳”。

  詳解:本題考查對全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及推斷能力。結尾句“跳出”了壺口黃河這個中心,它是從另外的角度對黃河的一種讚美,為什麼要讚美它?上一題對文意的梳理為回答本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分本句子,“該有人”與“應是中國人”是從不同角度強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