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閱讀理解在語文考試中佔很重的一部分,下面小編整理了一篇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三 峽

  自[從,由]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幾乎,完全]無闕[同“缺”,中斷,斷開]處。重巖疊嶂,隱[遮住]天蔽[擋]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本指陽光,這裡指太陽]月。

  至於[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斷]。或[有時]王命急宣,有時朝發[從……出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御[駕]風,不以[認為,覺得]疾[快速]也。春冬之時,則素[白色]湍[急速流動的水]綠潭,回清到影,絕 [極,最高處] [山峰]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沖刷]其間,清[水清澈]榮[樹茂密]峻[山高聳]茂[草豐盛],良[實在,的確]多趣味。

  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旦,林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澗[山谷,夾在兩山間的水溝]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連續]引[延長]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斷,停止,消失]。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閱讀題及答案

  1.本文選自《水經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學家酈道元。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文中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

  3.文中寫三峽水流洶湧湍急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由此可聯想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4.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怪柏、懸泉、瀑布八種景物,這八種景物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5.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悽婉幽美。

  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何寫作特點?

  [答]從想象角度側面虛寫三峽水流洶湧湍急。

  7.文章結尾引用漁者的歌的作用是什麼?

  [答]強調、渲染樂了三峽秋天的淒涼、悲愁。

  8.今年我國尚在建設中的長江三峽工程舉世矚目,請結合你對它的.瞭解,說說這一工程竣工後,課文《三峽》中哪些內容將會改變?(舉出兩條即可)

  [答]①不會再有“沿溯阻絕”的情況。 ②水流趨緩,“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也不會再有。

  9.寫景狀物要抓住特徵。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麼從“山”寫起?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答]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後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後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