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遊子吟》古詩續寫

《遊子吟》古詩續寫

《遊子吟》古詩續寫

  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幼時就背得爛熟,成人後則越發無時無刻不縈繞於懷。簡簡單單的六句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把母子之間血濃於水的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小編與大家分享古詩續寫,歡迎參考!

  《遊子吟》古詩續寫篇一:

  屋外,刺骨的寒風呼呼地颳著,在一間破舊的小屋裡,有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為兒子做出門遠遊的準備。

  慈愛的母親坐在昏暗的燈光裡,為兒子孟郊縫著衣服,她左手拿著針,右手拿著線,慢慢的穿過針眼,打上一個結,便仔細的縫起來。這一針一線之中含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擔心,她擔心害怕兒子遲遲不能回家,家中太貧窮了,沒有錢去為兒子買綾羅綢緞,有的只是粗衣麻布。

  “兒呀!你在外面可要處處小心吶,好好與人相處,時常寫信回家,好讓娘放心啊!”說完,哽咽了一下,此時,淚珠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孟郊放下書看著慈愛的母親,深深的點了點頭。此時他思緒萬千甚至要決定留在家裡,陪伴母親左右,但是他又不能讓母親失望,他必須要揚名於世,以此報答母親。他想起了小時候上學的不易,母親的辛勞。

  小時候,孟郊家裡很貧窮,沒錢讓他去學堂唸書。他心裡也明白,體諒母親的不易,雖然很想去,但他也不願向母親提出,增加母親的負擔。心細的母親最終還是察覺到了,她為了讓兒子早點上學,每天都拼命的織布、做工。最後,母親拿著一些錢,交給兒子,兒子心裡震驚,母親卻只說了一句話:“拿去吧!”孟郊明白這錢來得不易,從此以後就狠命地讀書……

  如今,可以出去遠遊學習了,他心中的那份興奮,是沒有人能體會的他心中對母親的那份牽掛,也是沒有人能理解的。

  明日,他就要走了,離開慈愛的母親,離開這破舊的小屋,離開這生他養他的故土。他心中的不願是說不出來的,他不能為母親做些什麼,他只能說在外他會時常想念這裡,在外好好學習,心中不禁吟一道詩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屋外,刺骨的風還在颳著,可這間小屋裡,卻洋溢著暖暖的春意。

  《遊子吟》古詩續寫篇二:

  一首遊子吟道盡了多少遊子的心聲啊!明天,兒子就要進京趕考了,在微弱的燭光下,可以清楚地看見皺紋已經爬遍了母親那瘦瘦的臉龐,母親眯著眼,筋脈突兀的手為兒子縫製衣服,每一針,每一線,都寄託著母親對兒子的期望和對兒子的`深切疼愛。密密麻麻的針腳,使衣服更結實,更耐穿,更保暖些。母親對兒子做的每一件事,都表現出母愛是多麼偉大!

  母親含著淚對兒子說:“兒啊,你寒窗苦讀十年,這次一定要高中狀元,光宗耀祖呀!”兒子一邊翻著書,一邊裝出笑吟吟地說:“母親,你對我的期望那麼高,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母親和藹地說:“兒啊,母親告訴你三條忠告,第一,永遠不要走歪門邪道,歪門邪道可能會要了你的命;第二,永遠不要對壞的事情好奇,否則也可能要了你的命;第三,永遠不要在仇恨與痛苦的時候作決定,否則你一生都會後悔。”母親接著說:“這裡有一些乾糧和衣服,我不在你身邊,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呀,一路上要小心,早點回家。”兒子似乎感到母親對自己的千般情,萬般愛,頓時,嗓子裡火辣辣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著轉兒,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考個狀元回來,讓母親安享晚年。但是母子倆一想起明日即將分別,不禁又一次黯然淚下。

  《遊子吟》古詩續寫篇三:

  唐朝時候,距離京城很遠的一個小村莊的一幢茅屋裡,一盞昏暗的油燈下,一位母親正在為他的兒子縫補衣服,他的兒子正在燈下讀書。

  這個兒子就是孟郊,他就要進京趕考了,他的母親正在為他縫製衣服,想到趕考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自己的兒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孟母全神貫注地為孩子縫衣服。她一針一線地縫補,不知用了多長的線,也不知道穿了多少針。孟母的眼睛不好,手上紮了好多細小的血孔,不停地出血,可她還是一刻不停地堅持縫衣服。這時,坐在一邊的孟郊看見母親流血的手指,忍不住上前勸道:“娘,您不要再為我縫衣服了!您教教我,還是讓我自己縫衣服吧!”“那怎麼能行呢?我為你縫衣服,就是怕你去京城的路上衣服破了,不好補,馬上就要進京趕考了,你要好好準備學習的事情,怎麼能這麼輕易地浪費時間呢?”孟郊看見母親千瘡百孔的雙手和佈滿血絲的雙眼,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這樣的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