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孟郊遊子吟古詩

孟郊遊子吟古詩

孟郊遊子吟古詩

  導語:孟郊所寫的古詩《遊子吟》歌頌了偉大的母愛,也包含了詩人孟郊對母親的深受思念之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孟郊古詩《遊子吟》,歡迎閱讀!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註釋:

  ⑴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⑵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⑶臨:將要。

  ⑷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⑸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裡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賞析:

  《遊子吟》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絡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透過慈母為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現存詩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

  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死後曾由鄭餘慶買棺殮葬。故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如《擇交》的“雖笑未必和,雖哭未必戚。面結口頭交,膽裡生荊棘”《傷時》的“有財有勢即相識,無財無勢即路人”;《上達奚舍人》的“萬俗皆走圓,以身猶學方”等,語意雖淺拙,卻也是傷心而悟道之言。

  他年長於韓愈十五歲,有“忘形交”之稱,韓詩有“我願化為雲,東野化為龍”語。韓的詭奇艱險處,也可能受孟的橫空硬語的影響。

  他作詩的態度極為嚴謹,往往苦思力錘,入深履險,甚至含著澀味,但如《遊子吟》等,卻又自然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