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優美段落> 草房子環境描寫的段落

草房子環境描寫的段落

草房子環境描寫的段落

  《草房子》是一部經典的作品,裡面也是有著許多的段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草房子環境描寫的段落,歡迎大家的閱讀。

  草房子環境描寫的段落

  油麻地小學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幾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規則,又似乎是沒有規則地連成一片。他們分別用作教室、辦公室、老師的宿舍,或活動室、倉庫什麼的。在這些草房子的前後或在這些草房子之間,總有一些安排,或一叢兩叢竹子,或三株兩株薔薇,或一片花開得五顏六色的美人蕉,或乾脆就是一小片夾雜著小花的草叢。這些安排,沒有一絲刻意的痕跡,彷彿這個校園,原本就是有的,原本就是這個樣子。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並不高大,但屋頂大大的,裡面很寬敞。這種草房子實際上是很貴重的。他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麥秸蓋成的,而是從三百里外的海灘上打來的茅草蓋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長在海灘上,受著海風的吹拂與毫無遮擋的陽光的曝曬,一根一根地都長得很有韌性,陽光一照,閃閃發亮如銅絲,海風一吹,竟然能發出金屬般的聲響。用這種草蓋成的房子,是經久不朽的。這裡的富庶人家,都攢下錢來去蓋這種房子。油麻地小學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鋪張,比這裡的任何一個人家的選草都嚴格,房頂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學的草房子裡,冬天是溫暖的,夏天卻又是涼爽的。這一幢幢房子,在鄉野純靜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樸來,但當太陽凌空而照時,那房頂上金澤閃閃,又顯出一派華貴來。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陽才一露臉,天地間便瀰漫開無形的熱氣,而當太陽如金色的輪子,轟隆隆滾動過來,直滾到人的頭頂上時,天地間就彷彿變得火光閃閃了。河邊的蘆葦葉曬成了卷,一切植物都無法抵抗這種熱浪的襲擊,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頭。大路上,偶爾有人走過,都是匆匆的樣子,彷彿在這種陽光下一旦呆久了,就會被燒著似的。會游泳與不會游泳的孩子,都被這難忍的炎熱逼進了河裡。因此,河上到處是喧鬧聲。

  草房子的相關介紹

  作品《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所在,他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遙遠,想起浪漫的童話。當我們走近曹文軒為我們搭的作品《草房子》時,我們確實被這樣一種氣息所瀰漫。作者以優美的`文筆,描寫出已經離我們遠去的小學生活,這種看似平常實則並不簡單的生活,我們的時代未必經歷過,但無疑我們都能體悟得到,那種發生在還未長大卻嚮往長大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純真故事,有許多茫動,卻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經歷,不幸少年與厄運抗爭的悲愴,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堅守,等等,在這所其實並不大的草房子裡撲朔迷離地上演,給人以感人心魄之感,有時更會催人淚下。

  作品《草房子》中,花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蔣一輪與白雀的美好戀情。他們之間的愛情是以浪漫與溫馨為開端的。蔣一輪是油麻地小學的老師,長得好,笛子吹得好,籃球打得好,語文課講得好……在桑桑眼裡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白雀是被蔣一輪悠長的笛聲打動的。白雀是油麻地的美人。白雀在田野上走總會把很多目光吸引過去。她就那麼不顯山不露水地走,在人們的眼裡,卻有說不明白的耐看。她往那兒一站,像棵臨風飄動著嫩葉的還未長成的梧桐樹,亭亭玉立,依然很耐看。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寬闊,但銀鈴般清脆。正是《 紅菱船》這出小戲將蔣一輪與白雀緊密地聯絡到了一起。於是便有了荷塘邊草地上那動人的一幕。微風翻卷著荷葉,微微綻放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帥氣的蔣一輪用迷人的姿勢倚在柳樹上,奏出悠揚的笛音。白雀在朦朧的月光籠罩下,動作格外的柔和。這一切如夢如幻,正有如兩人之間的戀情。但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愛情在生活的壓力與誘惑面前,卻顯現那麼脆弱與無奈。白雀對蔣一輪的情感發生動搖,是和她的生活中出現了谷葦———這個從世俗觀念看比小學教員似乎更為有權有勢的鎮上文書分不開的;就這樣生活的現實與瑣碎構成了愛情途中最大的障礙。

  作品《草房子》裡一直迴盪著“悲憫”的情懷。比如溫幼菊長期與藥罐為伴;桑桑得了絕症,只是到了最後的時刻才復生;秦大奶奶既寡且獨;邱二爺無後代,住房被淹沒,又得絕症死去,杜小康家遭破產,紙月不知生父為誰,孤苦伶仃地與奶奶為伴,最後不知道下落……這些情節有一種沉重的東西,會壓在讀者心頭,也許這正是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悲憫的感覺也會讓讀者對作品中的人物有俯視和親近的力量。無論是人性美、人情美、悲劇美在曹文軒的小說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闡釋。他說過:“這個世界上,除了思想,還有審美,這兩者都很重要。充滿美感的力量,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苦難給了他透徹的人生經驗,並給他的性格注進了堅韌。難怪 福克納說:一個作家最好的財富莫過於他有一個苦難的童年。祖母、父親和母親給我仁愛之心,使我從不知道何謂仇恨。我從未抓住不放地仇恨過任何人,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善的。那片土地給了我靈氣、體裁、主題和故事。開門見山的水,溼潤了我的筆,使我能永遠親暱一種清新的風格。”由此,以自己的困苦童年為依託,曹文軒試圖引導讀者透過人物的困苦歷程,咀嚼生活中的溫馨和詩意,從而企圖藉助他所謂的“苦難”的刻刀,在青少年的心靈上留下印記,讓人變得充實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