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徐志摩>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徐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詩人一起《再別康橋》,走進他的內心。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附照片和圖片[幻燈展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三、解題。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再別:指的是又一次,別而又別,體現的自然是無限眷戀。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

  (教師首先配樂背誦。)

  五、整體鑑賞《再別康橋》。

  1、提示:自古寫離別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還記得哪些比較熟悉的詩詞?

  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比較一下,在送別的物件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物件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雲彩等)寄託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

  3、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楊柳依依”“楊柳岸曉風殘月”都是以“柳”作意象,它與“留”諧音,表達依依不捨之情。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彷彿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詩經》中常出現這樣的意象,如: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詩人的快樂透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4、“夕陽中的新娘”,為何不是朝陽中的呢?

  夕陽照射下的金柳像披著金紗,是羞澀、美麗的,柳枝彎墜,隨風擺動,有種獨特的美。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裡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的心頭盪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5、可為什麼“我不能放歌”呢?

  從夢境迴歸現實,不忍心驚擾康橋的寧靜。回憶的感受是幸福溫馨的,現實的感受是傷感惆悵的。

  六、小結。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鑑賞新詩的方法。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