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辛棄疾> 語文高二下學期辛棄疾詞兩首期中複習要點

語文高二下學期辛棄疾詞期中複習要點

語文高二下學期辛棄疾詞兩首期中複習要點

  一、課文解析

  本課文所選辛棄疾的兩首詞,主題相同,都表現了作者禦敵抗金的愛國思想和壯志難酬的'憤慨之情。總體風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歷史典故,借古諷今。兩首詞作於不同時期。《水龍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時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詞中雖然用了藍天、綠水、青山、紅日等景象來陪襯、點染,但沒有柔媚繁縟之感。

  《永遇樂》是晚期作品,辛棄疾當時以65歲的高齡在鎮江任職,考試技巧,他本以為可以積極備戰,積蓄軍事力量,但很快發現韓?胄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於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憤。可見,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揚、激奮;晚期作品則轉向了蒼勁、悲壯。

  同為豪放派的詞人,蘇軾與辛棄疾的風格也同中有異。

  蘇軾天性忠愛,自如暢達;辛棄疾氣勢沉雄,豪壯悲憤。蘇軾詞風曠達,辛棄疾詞風豪健。評論者總是將蘇、辛並稱,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二、文學常識

  1、關於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2、關於《水龍吟》

  辛棄疾南渡歸宋後,南宋政府對他大材小用、不予重視。但抱著一顆熱切的愛國之心的辛棄疾還是不顧自己職位的低微,針對著南宋政府中主和派的不抵抗論,寫成了《美芹十論》奏章,上奏皇帝。

  3、關於《永遇樂》

  此詞作於開禧元年(1205)。當時,韓?胄正準備北伐。賦閒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知鎮江府,出鎮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江)。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