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二首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詞二首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以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辛棄疾較為出名的兩首詞,有著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註釋

  醜奴兒:詞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huán)休: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1.男女之間難於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休:停止。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創作背景

  此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譯文

  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註釋

  醉裡:醉酒之中。

  挑燈:撥動燈火,點燈。 看劍:檢視寶劍。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八百里:指牛。《世說新語·汰侈》“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駁’”。後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軍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樂器。 翻:演奏。 塞外聲:以邊塞作為題材的雄壯悲涼的軍歌。

  沙場:戰場

  點兵:檢閱軍隊。

  馬作的盧( dí lú)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作,像…一樣;的盧,馬名。一種額部有白色斑點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

  作:像,如。

  霹靂(pī lì):特別響的雷聲,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

  了(liǎo)卻:了結,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復中原之事。.

  贏得:博得。

  身後:死後。

  可憐:可惜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思想感情

  夢境寫得酣暢淋漓,將愛國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間自己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結句猛然跌落,在夢境與現實 的強烈對照中,宣洩了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

  雖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激烈。結句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體現作者壯志難酬、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

  整首詞抒發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