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辛棄疾> 辛棄疾宋詞鑑賞3篇

辛棄疾宋詞鑑賞

辛棄疾宋詞鑑賞3篇

  辛棄疾宋詞有什麼值得鑑賞的地方呢?辛棄疾宋詞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佔據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辛棄疾宋詞鑑賞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辛棄疾宋詞鑑賞篇一:《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辛棄疾宋詞賞析

  【原文】

  清平樂

  憶吳江賞木樨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明月團團高樹影,十里水沉煙冷。

  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賞析】

  四卷本《稼軒詞》丙集題作《謝叔良惠木樨》。叔良即餘叔良,與稼軒有唱酬,《沁園春·答餘叔良》雲:“我試評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可知是一位聲氣相應的朋友。“木樨”為桂樹學名,又名崖桂。因其樹木紋理如犀,故名。詞題雖曰“賞木樨”,並非只是詠物,而身世之感,隱然其中。上片憶昔。少年時曾於秋夜開懷痛飲,醒來後,面對流經吳江縣的吳淞江。那時候,一輪明月正映出岸上桂樹高大的影子,那濃郁的香味彷彿剛燃燒過的水沉香,香飄十里,瀰漫在江面和山嶺。“痛飲”,盡情喝酒。李白《送殷淑三首》其三:“痛飲龍筇下,燈青月復寒”。“少年痛飲”,實有“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贈李白》)意。雖身世如斷梗飄蓬,而意氣不衰。“團團”,圓形。班婕妤《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又,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這裡語意雙關,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樹。“水沉”,即沉香。杜牧《揚州三首》其二:“蜀船紅錦重,越橐水沉堆。”又,《為人題贈詩二首》其一:“桂席塵瑤佩,瓊爐燼水沉”。詞前二句敘事,後二句寫景,繪出少年辛棄疾的意氣風發,雄放揮灑,情景諧和,是一幅詩中有畫的境界。

  詞“意脈不斷”轉入下片。“宮黃”,指古代宮中婦女以黃粉塗額,又稱額黃。田藝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額上塗黃,漢宮妝也。”《西神脞說》則謂“婦人勻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黃。”梁簡文帝《戲贈麗人詩》:“同安鬟裡撥,異作額間黃。”李商隱《蝶》詩云:“壽陽宮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金黃色的桂花不過像婦女塗額的“宮黃”,星星點點,可是它卻使人間這般芬芳。最後別出新意:“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或許是它藉著秋天風露的傳播,要使得世界都濃郁芬芳吧!江順詒《詞學整合》卷六引張砥中曰:“後結如泉流歸海,迴環通首,源流有盡而不盡之意”。這裡正是“有盡而不盡”,詞已寫完,而意未盡,詞人只是讚美桂花的芳香十里嗎?稼軒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為“了卻君王天下事”,而竭盡全力恢復宋室山河。此詞約寫於孝宗乾道元年(1165)獻《美芹十論》之後,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圖的時候。舊說“招搖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經》),“物之美者,招搖之桂”(《呂氏春秋》)。無論是異香的桂花,或“紛紛如煙霧,迴旋成穗,散墜如牽牛子,黃白相間,咀之無味”(《詞林紀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徵。李清照詠桂花詞雲:“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攤破浣溪沙》)”。人們總是既稱頌桂花的形態美,又讚揚它的精神美。稼軒以“染教世界都香”來歌贊,似隱寓有他“達則兼善天下”的宏願的。

  況周頤雲:“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出,斯為無上上乘”(《蕙風詞話》卷五)。此詞的佳處正在於物與性靈融為一體,即性靈即詠物,詞人將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跡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詠一物矣。

  辛棄疾宋詞鑑賞篇二:《滿江紅·點火櫻桃》辛棄疾宋詞賞析

  【作品介紹】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創作曲達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此詞的上片描寫景物時,並沒有攝取那些與愁苦情緒相對應的落花飛絮,斜風細雨等物象,而是以春末時節極富生命力的物象為主。下片中詞人將春愁轉為鄉愁,又轉為古今之遺愁。明寫作者暮春時分的鄉愁,又暗寫了志士寂寞和國愁等豐富感情。

  【原文】

  滿江紅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1。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2。乳燕引雛3飛力弱,流鶯喚友4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5。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8。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9。

  【註釋】

  茶蘑:亦稱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葉小灌木,春末夏初開白花。一架:荼藦枝細長而攀緣,立架以扶,故稱一架。

  龍孫:竹筍的別名。紫苔蒼壁:長滿青紫色苔蘚的土階。

  乳燕引雛:母燕引著雛燕試飛。

  流鶯喚友:黃鶯呼叫伴侶。

  腸千結:以千結形容愁腸難解。

  蝴蝶夢:莊子夢見自己化為蝴蝶,後人造以蝴蝶稱夢。子規:亦名杜鵑。

  【白話譯文】

  似火櫻桃,如雪荼藦,映輝鬥豔。春色正濃,喜見春筍破土而出。母燕引著雛燕試飛,黃鶯呼叫伴侶。春帶愁來,不帶愁去,令人傷懷。

  登樓望家國,有層山疊水相隔,飲煙已經被山擋住了,家在哪裡呢?古今家國之恨,向誰傾訴。鄉夢恐怕難以傳到千里之外了,唯聞子規啼三更月。杜鵑聲聲勸歸,人卻難以歸去。

  【創作背景】

  《滿江紅·點火櫻桃》寫作年代已無法考證,也沒有其他材料可供參閱,但從此詞的意境推測,可能是辛棄疾中年政治失意後的`思歸之作。

  辛棄疾宋詞鑑賞篇三:《玉樓春·戲賦雲山》辛棄疾宋詞賞析

  【作品介紹】

  《玉樓春·戲賦雲山》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作者於公元1196年徙居鉛山(今屬江西),此詞作於他居住瓢泉寓所期間。這首詞雖然題為“戲賦雲山”,但所著力描述的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的瞬息萬端的變化,但字裡行間似乎寄寓著詞人這樣一個信念:雖然堅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但是,就像大雪壓不垮青松一樣,這股抗金力量不僅不會消亡,反而會逐漸強大,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

  【原文】

  玉樓春·戲賦雲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⑴。常時相對兩三峰⑵,走遍溪頭無覓處⑶。

  西風瞥起雲橫度⑷,忽見東南天一柱⑸。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⑹。

  【註釋】

  ⑴“何人”兩句:推山,把山推走,此寫浮雲遮山。《莊子·大宗師》:“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黃庭堅《次韻東坡壺中九華》詩:“有人夜半持山去,頓覺浮嵐暖翠空。”

  ⑵常時:平時。

  ⑶無覓處:遍尋不見。

  ⑷瞥起:驟起。雲橫度:浮雲橫飛。

  ⑸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

  ⑹住:在這裡。

  【白話譯文】

  什麼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頭看四面都是浮雲,猜想是浮雲乾的。平常相對而視的幾座山峰,現找遍河邊卻尋不到它們在哪裡。

  西風猛然吹起,浮雲飄動,忽然看到東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著誇讚,還在高興青山依舊在這裡。

  【創作背景】

  公元1196年(宋寧宗慶元二年),辛棄疾由於上饒(今屬江西)帶湖寓所毀於火,遂徙居位於鉛山(今屬江西)東北境的期思渡別墅。那裡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詞人因名之為“瓢泉”。這首詞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間寫成的。內容如題,乃吟詠雲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