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席慕容> 席慕容散文鑑賞《此 刻》

席慕容散文鑑賞《此 刻》

席慕容散文鑑賞《此 刻》

  《此 刻》

  我是在海邊的岩石上忽然想起來的。

  印度新德里的市郊,有一座佛寺,寺廟內的牆上畫滿了佛祖一生的事蹟。

  據說是位日本藝術家畫的,他把佛祖的一生分別用好幾個不同的"剎那"聯結起來。

  在牆邊一個角落裡,畫著年輕的王子深夜起來,悄悄走出他的宮殿,站在門口回頭再望一眼時的情景。

  深垂的帳幔裡,熟睡中的妻兒面容美麗而又安詳,只有站在門邊的王子是悲傷的,深黑的雙眸之中充滿了不捨與依戀。

  我想,我也許能夠明白佛祖在這一剎那間的心情。

  我是在海邊的岩石上忽然想起來的,安安靜靜地坐在三芝海邊的巖岸上看落日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了佛祖當年的那份不捨與依戀。

  海邊的落日在開始落得很慢,雲在天空裡不停地變幻出各種不同的顏色和麵貌,我甚至會很樂觀地覺得"來日方長"。

  但是,當太陽真正要墜入大海的前一刻,當波浪變得透明並且鑲嵌上細細的金邊,當青白色的水鳥掠過紅日的正前方,當那輪熾熱的斜陽緊貼在水面上的那一段時間裡,所謂韶光正以來不及計算的速度飛馳而過!

  "剎那"的意思正是如此。

  前一秒鐘我們還有就在眼前的令人無法置信的美景,剎那之後,就什麼證據也提不出來了。

  "此刻"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

  但是,"此刻"又好象從來沒有離開過。

  依戀與不捨的關鍵就在這裡。

  因為,如果美景消逝之後,所有的感覺也都會跟著消逝的話,那也就沒什麼關係了。

  問題是,在夕陽落下之後,我的心裡還會永遠留著剎那之前的景象,並且,在我的一生裡,那景象會象海浪一樣反覆前來。

  我想,佛祖是知道的,在拋棄了王子的身分與生活、拋棄了妻子與孩兒之後,他卻永遠沒辦法拋棄那一份生命裡的記憶。他知道,在往後的日子裡,儘管巳經把從前的那顆心完全荒蕪空置了,可是那夜的記憶,在毫不知情中熟睡的妻兒那安祥美麗的面容將會反覆前來,一如海潮反覆撲上那荒無一人的沙岸。

  而他會想起他們來。

  我想,這也許就是佛祖為什麼會那樣悲傷的.原因了吧。

  【拓展】:

  人物軼事

  回憶童年

  1943年,席慕蓉生於四川,之後她住過上海、香港,而後到臺灣。本來,身為蒙古人的席慕蓉並不覺得自己與周遭的同學們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說了一些傷害蒙古人的言辭,霎時所有同學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下課後同學們似乎都忘了剛剛發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從那時開始,席慕蓉便再也不願和那位老師說一句話。

  事隔多年,席慕蓉說,如果再遇到這位老師,她真想和他說聲抱歉,或許他當時並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語氣讓學生打起精神上課而已。也是要經過這些年後,席慕蓉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覺得,一個漢人可以和你成為一輩子的朋友,但當他一旦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眼光發言評論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時,偏見就非常嚴重了。至少在那堂課上,老師所形容的蒙古,就與父母親所告訴她的天差地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