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汪曾祺> 汪曾祺《我的高郵》簡介

汪曾祺《我的高郵》簡介

汪曾祺《我的高郵》簡介

【汪曾祺《我的高郵》內容簡介】

  《我的高郵》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汪曾祺的經典散文,有敘事的、有抒情的、有釋理的。這些散文文筆手法細膩、結構順當、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流暢優美。散文中滲透著作者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複雜的內心世界。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緻、可讀性強、細細品味、其樂無窮。

  《我的高郵》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

  《我的高郵》主要收錄了“我的家鄉”、“我的祖父祖母”、“我的小學”、“夏天的昆蟲”、“踢毽子”、“臘梅花”、“皇帝的詩”、“故鄉的食物”、“故鄉的元宵節”、“吳大和尚和七拳半”、“馬道士”、“多年父子成兄弟”、“尋常茶話”、“畫畫·做飯”等數十篇文章,供讀者朋友們賞。

【汪曾祺簡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汪曾祺《我的高郵》精彩書摘】

  法國人安妮·居里安女士聽說我要到波士頓,特意退了機票,推遲了行期,希望和我見一面。她譯過我的幾篇小說。我們談了約一個小時,她問了我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是,為什麼我的小說裡總有水?即使沒有寫到水,也有水的感覺。這個問題我以前沒有意識到過。是這樣。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我是在水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的作品的風格。

  我的.家鄉高郵在京杭大運河的下面。我小時候常常到運河堤上去玩。我讀的小學的西面是一片菜園,穿過菜園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媽(我們那裡對姑媽有個很奇怪的叫法,叫“擺擺”,別處我從未聽有此叫法)的家,出門西望,就看見爬上河堤的石級。這段河堤有石級,因此地名“御碼頭”,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據說御碼頭夏天沒有蚊子)。運河是一條“懸河”,河底比東堤下的地面高,據說河堤和牆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堤下街道房屋。我們幾個同學,可以指認哪一處的屋頂是誰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風箏,風箏在我們腳下飄。城裡人家養鴿子,鴿子飛起來,我們看到的是鴿子的背。幾隻野鴨子貼水飛向東,過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見野鴨子飛得高高的。

  我們看船。運河裡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撐篙。弄船的脫光了上身,使勁把篙子頭頂上肩窩處,在船側窄窄的舷板上,從船頭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後拖著篙子走回船頭,炊的一聲把篙子投進水裡,扎到河底,又頂著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復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長而極粗,篙頭如飯碗大,有鋒利的鐵尖。使篙的通常是兩個人,船左右舷各一個;有時只一個人,在一邊。這條船的水程,實際上是他們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種船多是過載,船幫吃水甚低,幾乎要漫到船上來。這些撐篙男人都極精壯,渾身作古銅色。他們是不說話的,大都眉稜很高,眉毛很重。因為長年注視著流動的水,故目光清明堅定。這些大船常有一個舵樓,住著船老闆的家眷。船老闆娘子大都很年輕,一邊扳舵,一邊敞開懷奶孩子,態度悠然。舵樓大都伸出一支竹竿,晾曬著衣褲,風吹著啪啪作響。

  看打魚。在運河裡打魚的多用魚。一般都是兩條船,一船八隻魚。有時也會有三條、四條,排成陣勢。魚棲在木架上,精神抖,如同臨戰狀態。打魚人把篙子一揮,這些魚就劈劈啪啪,紛紛躍進水裡。只見它們一個猛子紮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條魚上來——魚似乎專逮魚。打魚人解開魚脖子上的金屬的(魚脖子上都有一道,否則它就會把逮到的魚吞下去),把魚扔進船裡,獎給它一條小魚,它就高高興興、心甘情願地轉身又跳進水裡去了。有時兩隻魚合力抬起一條大魚上來,魚還在掙蹦,打魚人已經一手撈住了。這條魚夠四斤!這真是一個熱鬧場面。看打魚的,魚都很興奮激動,倒是打漁人顯得十分冷靜,不動聲色。

  遠遠地聽見嘣嘣嘣嘣的響聲,那是在修船、造船。嘣嘣的聲音是斧頭往船板上敲釘。船體是空的,故聲音傳得很遠。待修的船扣過來,底朝上。這隻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隻新船造好了,油了桐油,過兩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嶄新的船。叫人心裡高興——生活是充滿希望的。船場附近照例有打船釘的鐵匠爐,丁丁當當。有碾石粉的碾子,石粉是填船縫用的。有賣牛雜碎的攤子。賣牛雜碎的是山東人。這種攤子上還賣鍋盔(一種很厚很大的麵餅)。

  我們有時到西堤去玩。我們那裡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邊,很奇怪,我竟沒有在湖上坐過一次船。湖西是還有一些村鎮的。我知道一個地名,菱塘橋,想必是個大鎮子。我喜歡菱塘橋這個地名,引起我的嚮往,但我不知道菱塘橋是什麼樣子。湖東有的村子,到夏天,就把耕牛送到湖西去歇伏。我所住的東大街上,那幾天就不斷有成隊的水牛在大街上慢慢地走過。牛過後,留下很大的一堆一堆牛屎。聽說是湖西涼快,而且湖西有草,牛吃了會消除勞乏,恢復健壯。我於是想象湖西是一片碧綠碧綠草地。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