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王維最出名的田園詩

王維最出名的田園詩

王維最出名的田園詩

  王維,精通詩、畫、書、音樂等,其詩最為出名,因參禪悟道,有“詩佛”的美譽。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維最出名的田園詩,歡迎來參考!

  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君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2、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 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 淡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3、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王維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閒。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 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4、李處士山居 ——王維

  君子盈天階,小人甘自免。 方隨練金客,林上家絕。

  背嶺花未開,入雲樹深淺。 清晝猶自眠,山鳥時一囀。

  5、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6、送張五歸山 ——王維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生平

  王維(701-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因篤信佛教,又被稱為“詩佛”。

  公元701年,生於蒲州(今運城永濟市)。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三年,張九齡執政,擢為右拾遺,次年遷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為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此後半官半隱居。安史之亂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下獄。因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終尚書右丞。

  他才華早顯,既是詩匠,又精禪理。生在一個虔誠佛教的家庭裡,然後據其《請施莊為寺表》雲:“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王右丞集箋註》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係時說:“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採,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此時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並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於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在詩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然後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讚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然後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然後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佈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捲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然後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而這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幸其在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隨皇帝出逃)的求情,懇請將其官職等換其兄性命,王維才得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