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王維邊塞詩集錦

王維邊塞詩

王維邊塞詩集錦

  導語: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黃金時代。下面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王維邊塞詩集錦。歡迎閱讀!

  1、《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2、《從軍行

  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馬嘶亂,爭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裡。

  盡系名主頸,歸來獻天子。

  3、《隴頭吟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空盡海西頭。

  4、《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立功勳。

  5、《贈裴旻將軍

  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

  見說雲中擒劫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6、《送劉司直赴安西

  絕域陽關道,胡沙和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

  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7、《涼州賽神

  涼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頭望虜塵。

  健兒擊鼓吹羌笛,共賽城東越騎神。

  8、《涼州郊外遊望

  野老才三戶,邊村少四鄰。

  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

  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

  9、《送張判官赴河西

  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勳。

  見逐張徵虜,今思霍冠軍。

  沙平連白雲,蓬捲入黃雲。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10、《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11、《出塞作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雪嫖姚。

  【相關閱讀】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和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人物經歷

  王維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運城永濟市)。

  王維才華早顯,和其小一歲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的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並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於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一說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九齡執政,拔擢王維為右拾遺。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空餘時間,在京城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去處,有山有湖,有樹林也有溪谷,其間散佈著若干館舍。王維和他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生活,過著半官半隱生活。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至德元載(756年),長安被叛軍攻陷,王維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維逝世。臨終時,他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唸佛。在四十多歲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維在詩歌中成就是多方面,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