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山水田園詩大家──王維

山水田園詩大家──王維

山水田園詩大家──王維

  王維是唐代詩人中僅次於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詩歌史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王維(七○一~七六一),字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父親去逝較早,母親虔誠信佛三十多年,這對王維的思想有一定的影響。據史料記載,王維侍母以孝順聞名,其母親去世,他幾乎痛不欲生。王維幼年就通音律,會作文,頗有才名。唐玄宗開元九年(七二一)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樂丞,因為伶人舞黃獅子得罪朝廷,受牽連被貶到濟州(今山東長清縣)作司庫參軍。期間曾一度棄官隱居,後來又回到京城長安。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詩友張九齡當宰相,王維上書請求引薦,被任命為右遺。三年後,張九齡被貶,他改任監察御史,出使塞上涼州兩年。回長安以後,較長時期內供職於朝廷,在郊外的終南山和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彈琴賦詩,傲嘯終日”,寫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當然,作為朝廷的臣子,他也寫過不少奉和、應制的詩歌和頌揚皇上的文章。這是王維由積極進取轉向參禪信佛的時期。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判亂,帶兵攻入長安,王維被迫出任偽職給事中。但他消極應付,曾經故意服藥生病,並想逃走。不久,官軍收復了京城,他因做偽官,將受到嚴厲處分;幸虧他弟弟、刑部侍郎王願意削官為他贖罪而獲免,得以從寬發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職,成為太子中允。此時,王維對世事官場徹底失去興趣,篤志信佛,唯以禪誦為事。《舊唐書·本傳》說他:“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唐肅宗乾元二年轉任尚書右丞,到上元二年(七六一)逝世,終年六十一歲。

  王維的文學成就是很高的,尤其詩歌享有盛譽。杜甫在詩中稱讚王維“最傳秀句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唐代宗下令編輯王維詩集時曾說:“時論歸美,誦於人口。”王維遺留下來的詩有四百多首,絕句、律詩、長詩都有,各種形式都不乏傑作。詩中所表現的思想與他的人生經歷相關。青少年時期他接觸的社會生活面較為廣闊,因而詩中充滿著積極進取的精神,有的抨擊權貴,有的表現祖國山川的壯麗,有的傳達對親友的情感。

  出使邊塞,讓王維的詩情大發,寫出了一批情調慷慨激昂的邊塞詩,表現了邊防將士為保衛疆土獻身的英雄氣,感情真摯,意氣風發,充滿著向上的精神,如《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少年行四首之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七言歌行《老將行》寫一位“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的老將,落了個“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的下場;但這位老將壯心不已,渴望著“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充滿著老當益壯、報國殺敵的激情。即使描寫邊塞景物,王維的筆觸也是那麼疏淡有致,景象明朗,最著名的是《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最能代表王維詩歌的特色和藝術價值的,還是他的山水田園詩。在他的田園詩裡,農村的景物被表現得那麼清澈、明淨,田園生活變得那麼平靜、安詳。在這些以靜穆為基調的田園景物中,野老、牧童、浣女活動的影子,也像水光山色一樣被詩人安排得和諧而又閒適,比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當然,這都是王維的理想世界,與現實社會是有一定距離的。王維的.山水詩變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有時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比如《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夫。”這是兩首被人傳誦的佳作,一首寫臨水,一首寫登山,在開朗的氣中展現了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在浩渺、崇峻的畫面裡,引發人們的思考與遐想,有著玩味不盡的詩意。有時幽靜閒淡,細緻入微,比如《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前一首以夜鳥驚鳴來反襯春山夜境的幽靜,稱得上是千古絕唱;後一首描繪山中勝景的細緻,同樣是難有人超越的。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評價王維的詩說:“味詰之詩,詩中有畫;觀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十分精當的。

  王維的詩,語言凝鍊、含蓄而又生動,比如《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此物最相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些詩明白如話,卻又情意深長,音節響亮優美。

  除了詩歌,王維還有不少散文也很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這篇優美的散文,是王維在川過著半官半隱生活時所寫。他在一種尋覓大自然寧靜逸趣的狀態下,表現了川山莊的夜景,沉醉於大自然富於生機而又不受干擾的境界中。這是他當時真實思想的體現。文章中富於美學和哲理,是一篇值得人們反覆欣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