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鹿柴原文及翻譯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出自王維的《鹿柴》。下面是應屆畢業生網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資料。 (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原文】
鹿柴(zhai四聲)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註釋】
(1)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2)但:只。聞:聽見。
(3)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4) 照:照耀(著)。
【譯文】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英文版】
Quiet valley did not see anyone,
Can only hear the voice.
The after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deep forest,
As in the moss and pleasant scenery.
【作者介紹】
王維(701一761),字摩詰,盛唐詩人。祁州(今山西祁縣)人,後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濟)。王維出生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藝,不僅詩歌造詣很高,詩名很盛,而且精通書畫和音樂。開元九年(721)王維中進士,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安史叛軍攻入長安時被俘,被迫任偽職。長安收復後,降為太子中允。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世人稱其為“詩佛”。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可分為前後兩期。王維早歲春風得意,充滿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又有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表現在山水詩上則是選取雄偉壯麗的高山大川來加以描繪,用以寄託他豪邁開朗的思想感情。他後期過著一種亦官亦隱的生活,退出政治舞臺,皈依佛門,棲身於山水田園的極樂世界,所以他後期創作的大量的.山水詩,基本上是一種雅緻的情韻,把大自然當作純潔的理想王國,多是描繪幽靜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農村的田園風致,表現出流連光景的娛悅和高蹈出塵的滿足,曲折地寄託了自己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在他的筆下,勞動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諧平靜的。
王維的田園山水詩直接繼承了陶淵明明淨淡泊而深遠的藝術風格,以觀察細緻,感覺敏銳著稱,“詩中有畫”是王維詩的一個顯著特點。蘇東坡曾言:“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摩詰之詩,詩中有畫。”他的詩往往融詩情畫意於一體,創造出耐人回味的藝術境界,風格清新淡雅,意境幽遠。王維晚年長齋奉佛,其田園山水詩也明顯帶有參禪悟道的氣息。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