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使至塞上》的詩意

《使至塞上》的詩意

《使至塞上》的詩意

  《使至塞上》是詩人王維奉命慰問邊疆將士途中經今寧夏所作的紀行詩。關於《使至塞上》的詩意是什麼呢?

  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成為千古名句,關於這兩句詩的賞析和解讀層出不窮。筆者曾途經詩人所描述之地,深切探究了當初詩人單車問邊,仕途行途兩艱難,大漠落日煙稀少,遠離家園,路途荒涼,周遭環境和內心感受兩淒涼的心境,也對詩句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本文以師生對話的形式講解監察御史王維當年“使至塞上”的心境。

  想象力是智力發展的一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更是讀懂詩歌必不可少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詩意和詩人的心境,我在講解中設計了以下問題。

  師:王維這首《使至塞上》裡邊有大漠風光的描繪,更有作者心情的抒發,以及作者行程及當時事件的介紹,細讀詩句,仔細體驗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和周遭環境,想象作者心境和大漠曠景。寫這首詩時作者是情緒盎然還是鬱悶傷感呢?

  生:鬱悶傷感。

  師:這首詩創作背景是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兵發小勃律(今克什米爾北,當時的唐屬小國)。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道詩作於赴邊途中。

  師: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是什麼意思呢?“屬國”這裡是作者身份的介紹,唐朝用“屬國”指代出使邊疆的使臣,“居延”是地名。

  生:這一聯寫作者輕車簡從,孤獨西行,身為朝廷官吏身不由己,路途顛簸已過居延之地。“單車欲問邊”介紹了作者這首紀行詩創作時所發生的事情,他自己西行的`目的。

  師:“單車”這一詞又有什麼效果呢?

  生:當初交通不便,作者一架馬車,輕車簡從,路途顛簸,或者說作者由於受到排擠,遠離家園,內心孤獨,形單影隻。

  師:“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又該怎麼理解呢?

  生:枯草隨風而動,滾動到漢疆塞外,大雁在春季歸來,飛向了遙遠的北方。

  師:“徵蓬”描述的是隨風而動的輕盈的枯蓬草,枯蓬草由於輕而大被風吹動看起來瘋狂滾動,氣勢迅猛,作者這時候想起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也想起了戰場前線的戰士,因此將隨風滾動的蓬草比作殺出塞外的將士,寫成了“徵蓬”“出漢塞”。這裡也是作者用枯蓬草自喻,描述自己就像隨風而動的枯蓬草一樣被狂風吹出了塞外,身不由己,悽苦飄零邊陲。“歸雁入胡天”,作者寫到歸雁其實是想到了自己西去宣慰將士之後也無法迴歸到朝廷,而只能歸涼州任河西節度使判官,更顯作者此時的鬱悶與落魄。

  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能想象什麼樣的場景呢?這裡的“孤煙”指的是戰爭烽火臺狼煙。

  生:浩瀚無邊的沙漠,荒涼得連一絲風也沒有,烽火臺冒出的狼煙扶搖直上,沙漠中的黃河靜默,顯得尤其拖長,在黃河的盡頭可以看到圓圓一輪太陽即將落下。

  師:“直”和“圓”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生:常用來說如何做人,“直”常有直爽也有呆板之意,“圓”常有圓滑也有靈活之意。

  (這時候,我展示給學生可能是王維所描述的大漠和長河的地方――寧夏沙坡頭的圖片,同時播放本人在路途中錄製的影像,千萬年不變依然存在的大漠落日長河至今不難幫助人們想象當年的荒涼。)

  師:浩瀚沙漠,烽火臺冒出的狼煙扶搖直上,沙漠冷酷寂寞,戰爭冷酷荒涼,而天空的太陽和沙漠中環繞穿行的黃河雖然同樣的荒涼,但在這種冷酷無情中卻顯示出平靜和一絲絲溫暖及活力,給人一種親切溫暖而又蒼茫之感,容易激發人對於美好家園的嚮往。也許作者在這裡也想到了自身,在自己的為官之路上關於“直”與“圓”的思考。因此,這兩句詩也可以這樣理解,大漠和狼煙都顯示呆板和冷酷,黃河和落日圓繞其行,啟發人心,給作者茫然而又嚮往的感覺。

  師:“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又該怎麼理解呢?

  生:蕭關在今寧夏固原,作者單車行至蕭關本該見到都護的地方,遇到偵候騎士告知,都護征戰於更遠的燕然。

  師:大漠孤煙之地,日落西山之時,作者還需要走很多路,燕然也許是實指,更有可能指代更加遙遠的地方,突出作者深感前途茫茫。

  師:重讀故事,看看作者在詩中是不是極度悲涼落魄呢?

  生:作者寫的景色很是淒涼,但是作者似乎並無極度悲涼落魄之感。

  這首詩悲涼在頷聯和頸聯“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正是這兩句,反映作者的堅毅和豁達,他的孤獨、寂寞、悲傷在大漠雄渾景色中得到薰陶、淨化、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與豁達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