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勃> 為什麼說王勃喜歡張揚?

為什麼說王勃喜歡張揚?

為什麼說王勃喜歡張揚?

  【摘要】王勃和李賀有相似之處,六七歲即文名赫,二十七八歲便撒手人。而不同的是,李賀性格內斂,而王勃性格張揚,用我們東北話說就叫“得瑟”!為什麼說王勃喜歡張揚?

  王勃和李賀有相似之處,六七歲即文名赫,二十七八歲便撒手人。而不同的是,李賀性格內斂,而王勃性格張揚,用我們東北話說就叫“得瑟”!當然,沒有才華想得瑟也難。《舊唐書》說他“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簡直不可思議,五週歲一個小屁孩,竟然懂的作文,就算會作文也不奇怪,可還文思流暢,氣度高格。這著實挺嚇人!這還是皮毛,更不靠譜的是,駱賓王說他九歲讀唐代經學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竟然給顏師古挑出若干毛病來。在高宗皇帝面前制舉,對答如流,終被皇帝授予朝散郎。而這一年他才十七歲!

  想唐代多少文人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登科進舉。孟郊四十七歲才考中進士,樂的發瘋,隨口吟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其得意忘形之態如臨目前。高適“年近五十尚躬耕”該有多可憐。我們別瞧不起的這些人,就算是五十考中進士已是年輕有為,所謂“五十少進士”。可唐代進士考完還不算完,還得進行吏部的帥選,然後才能授予官職。不少人考中進士後,卻在吏部篩選中屢試不第,韓愈不就考了三次。王勃十七歲這些事情早已輕鬆搞定。十七歲一個小夥,在今天剛念高一,還在憬著美好的大學生活,可王勃早已大學畢業,考上了公務員!想起我老叔的`一句話:人比人得活著!平心而論,這種資歷不得瑟也難!

  由於王勃才華桌群,後來被推薦給高宗兒子沛王李賢做文字秘書,這個沛王有一個嗜好——鬥雞,當然好鬥雞未也必就是我們想象的不良少年,在唐代這僅僅是一項競技娛樂活動,據說李白也好這口兒,且技藝不凡!話說有這麼一天,沛王閒來無趣,派人請他的兄弟英王一起鬥雞,兄弟倆一拍即合,準備一決高下。按理說王勃你就在旁邊看看熱鬧就得了唄,願意喊就喊幾句加油。可王勃不,得瑟!寫了一篇《英王雞》,這不是小題大做嘛!古代文是用來打仗用的,是要死人的。這就是倆只雞打架,至於嗎?這事隨即被高宗知道了,把王勃找來一頓臭罵,你這不是在我兒子之間挑撥離間嘛,趕緊給我滾蛋!就這樣王勃下崗了。顯然都是得瑟惹的禍!

  唐代初年,李淵兒子王李元嬰做洪都(南昌)郡大都督時曾經在江邊修建王閣,若干年後,王閣飽經滄桑。閻伯嶼做洪都郡大都督見狀重修王閣,完工之後想要在九九重陽這一天慶祝一番,順便顯擺一下自己的女婿。顯擺的方式是找文學大拿寫好一篇《騰王閣序》,在慶典當天假裝即興發揮,寫給大家,大家一看,這女婿文才了得,閻都督目的也就達到。當然這在被閻都督請去的客人當中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慶典當天,王勃正途徑此處,他本想去交趾看望自己的父親,聽說此處明賢匯聚,機會怎容錯過,於是不請自到。閻都督一看該來的都來了,站起來高聲喝道:“諸位,今天重修王閣,算得上史上盛事,若不留下一篇文章記下此事,豈不惜哉,不知哪位賢良不吝筆墨?”於是咐手下請人動筆,下面這幫人都知道內幕,誰能出來討人嫌,紛紛表示才疏學淺。可唯獨讓到王勃的時候,王勃表態:妥了,這事包在我身上了。閻都督這個氣,心想,就你不識趣。雖未當眾發怒,亦是拂袖而去,看看這個王勃究竟能寫出什麼來。當王勃寫出頭幾句的時候,老閻一看,稀鬆平常,可等到王勃寫出“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老閻徹底卑服了!王勃這次得瑟得很成功,不過也是最後一次得瑟。隨後在看望父親的途中,渡江船,驚悸而死!

  有人替王勃可惜,認為王勃若是再多活幾年或許可與李白杜甫比肩。可我看未必,成為大詩人一定是胸懷天下,細查王勃才氣有餘,可胸襟不足,即便活到一百歲,又怎能與李杜相形!借用孔夫子的話評價李杜的作品是“盡善盡美”;而王勃的作品“盡美,而未盡善”,還欠點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