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趣味童話故事(通用5篇)
童話故事是指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童話中豐富的想象和誇張可以活躍你的思維;那生動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幫你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你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編趣味童話故事(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自編趣味童話故事1
小杜鵑放學回到家,兩眼掛著淚花。她把書包往地上一扔,就生起氣來。
媽媽看見了就關心地問:“我的好孩子,你每天都是笑著回家,今天為什麼不高興了?看到你眼睛裡珍珠般的淚珠,媽媽心裡可不好受啦!告訴媽媽,是不是今天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了?”
聽了媽媽的話,小杜鵑越感委屈,忍不住哭出聲來,說:“媽媽!今天在小花園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太氣人了。畫眉說我是不著人喜歡的黑鳥,麻雀罵我是黑東西,鸚鵡譏笑我又黑又醜。媽媽,您告訴我,我真是這麼惹人討厭嗎?從明天起我再也不上學了,我受不了別人對我的侮辱。”
杜鵑媽媽遞給小杜鵑一個又甜又香的大芒果,慈愛他說:“我的可愛的孩子,一個人生長在世界上,重要的是要具備各種本領,而並非漂亮的外貌,在本領面前容貌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長處,可是有些人卻看不到,不去發揮自己的優點,只是一味地追求容貌美。單靠外表美,一個人是幹不了什麼大事的。”
小杜鵑說:“媽媽!聽您這麼說,我的心情輕鬆多了。不過我還要請您告訴我,我身上有什麼長處呢?要抵消我的醜容,我應當做些什麼呢?”
杜鵑媽媽說:“這也是我想告訴你的。從明天起,你每天早上和傍晚跟我學唱歌。我唱一遍,你也跟著我重複一遍。”
小杜鵑開始每天早晨和黃昏跟著媽媽學唱歌。但是唱不了多久,小杜鵑就累得氣喘吁吁。她有些受不了,於是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感到自己不適合唱歌,我不想再唱下去了。”
杜鵑媽媽鼓勵小杜鵑說:“不,孩子,可不能遇到困難就喪失勇氣,只要不停地練下去,再難做的事也會變得容易。你要堅持唱下去,才能發揮你的長處。”
媽媽的話對小杜鵑很起作用,她明白了道理之後,勁頭就越來越大了。
她學著媽媽的樣子,有時坐在榕樹的樹杈上,有時站在芒果樹的樹梢上,不知疲倦地唱呀,唱呀,唱個沒完。有時唱得口乾舌燥,也不歇一歇。就這樣,不久她學會了好多好聽的歌子。
一天早上,她站在小藤林裡愉快地唱著自己心愛的歌子。這時正在藤林後面玩耍的畫眉,聽到這甜美的歌聲高興極了,趕忙跑去把麻雀叫來一塊聽,麻雀聽著聽著簡直入了迷。鸚鵡也正好路過這裡,聽到這動人的歌子,也連聲叫好。大家都對這甜蜜的歌喉讚不絕口。可是誰也不知道這歌聲從哪兒來的`?這到底是哪位歌唱家的嗓音呢?於是他們一起在小藤林裡找起來。當他們發現,唱歌的正是那個被他們嘲笑的小杜鵑時,都一個個驚呆了,後悔自己不應該欺負聰明可愛的小杜鵑。他們一個個向小杜鵑道了歉,並要向它學習,掌握有用的本領,多幹些有益的事情。
從此,小杜鵑憑著自己的本領,飛來飛去為人們歌唱,到處受到尊重和讚揚。她經常高興地逢人便講:“媽媽說的很對:一個人生長在世界上,重要的是要具備各種本領,而不是漂亮的外貌。”
自編趣味童話故事2
兔子覺得自己跑得快——至少比蝸牛快,所以就嘲笑蝸牛:“蝸牛兄,無論是在寓言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你們不能不承認自己是慢的典型吧?”
“噢?”蝸牛的語氣裡充滿了不滿,“聽話聽聲,鑼鼓聽音,不用說,你們兔子是快的典型嘍?可是你們快,怎麼輸給了烏龜?我們爬得慢,卻轟動了全世界!”
蝸牛這番話噎得兔子差點背過氣去。兔子臉紅了,心裡話:“好嘛蝸牛!哪壺不開你提哪壺!我們兔子一生不就那麼一件窩囊事嗎?你怎麼好意思當面給抖露出來?有道是‘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可你蝸牛倒好,專揭瘡疤!你們爬得慢轟動全世界?鬼才相信呢!反正吹牛也不用拿稅,那就專揀大的說吧。”
兔子越想氣越大,紅眼珠一咕嚕,當即反擊:“關於我們和烏龜賽跑的事兒,只能說明我們驕傲,決不是說我們就真的跑不過烏龜。至於說你們爬得慢轟動全世界,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呢?”兔子的話裡,譏諷語氣十足。
“你沒聽說的事兒多著呢!”蝸牛毫不示弱,“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索性今天說給你聽聽吧,也讓你長點見識。聽著!在大英博物館裡,有我們兩個兄弟在當標本。它們被牢牢地粘在木板上,整整四年。四年中,它們沒吃一點東西,沒喝一點水。無論是觀眾,還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認為它們肯定是死了。可是,四年以後,當粘它們的膠水鬆動了,我們的兄弟卻慢慢地爬起來了。你不是說我們是慢的典型嗎?可就這慢慢一爬,立刻轟動了全世界!就像當年你們輸給了烏龜轟動全世界一樣。”蝸牛始終沒忘了諷刺兔子,它是真叫兔子氣火了。
“這是真的嗎?”兔子確實有些吃驚了。四年不吃東西不喝水還活著?對於兔子來說,四天不吃東西不喝水就餓趴下了。四年,恐怕連骨頭都找不到了。
“我們蝸牛行動是慢的,但說話是結結實實的。我以名譽擔保,沒說半句謊言。這事都記載在人類寫的書上。你白長了一副長耳朵,連這事兒都沒聽說!你是不是輸給烏龜羞得再不好意思出門了?要不然怎麼連這件轟動世界的大事都不知道?這可真是貨真價實的孤陋寡聞啊!”
兔子本想嘲笑蝸牛,到頭來卻讓蝸牛嘲了個不亦樂乎。它再也不敢小瞧蝸牛了,灰溜溜地顛了。
自編趣味童話故事3
大森林裡舉行唱歌比賽,動物們都前去參加,在賽場一展歌喉。
小驢子覺得自己的嗓子很特別,發出的聲音特別響亮,他昂首張嘴,發出“吭吱、吭吱”刺耳的聲音。動物們聽到小驢子的叫聲,紛紛捂上自己的耳朵。
小驢子見大家那麼討厭自己的歌聲,十分傷心。他想,只要自己堅持刻苦練習,一定能夠成為遠近聞名的歌唱家。小驢子從此天天刻苦練習唱歌,從不間斷。
鄰居小馬真心誠意地對小驢子說:“你發出的聲音確實很大,但是很難聽,你還是儘快放棄當歌唱家的想法,和我一起練習奔跑吧!”
小驢子看了一眼小馬,說:“奔跑有什麼出息,我有這麼好的嗓音條件,不當歌唱家不是可借了嗎?我決不放棄我的理想!”
小馬見小驢子還是每天“吭吱、吭吱”叫個不停,就說:“唱歌不是你的特長,你何必在這上面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呢?還是面對現實,學習一些實實在在的本領,幹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吧!”
小驢子還是每天“吭吱、吭吱”叫個不停。小馬被他吵得實在受不了,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住了。
時間過得飛快,小馬經過勤學苦練,成了遠近聞名的千里馬。小驢子卻始終沒有成為歌唱家。
自編趣味童話故事4
野兔與大象、河馬同住在一個小島上。野兔對這兩位鄰居非常生氣,因為他們動不動就支使他幹這幹那,而且,討厭的是這個小島面積不大,總還免不了要碰上他們。於是野兔便決定教訓教訓大象與河馬,叫他們對自己尊重一些。
野兔先來到小島中部,這裡樹木高大,枝幹上纏滿青藤。他足足花了一上午,用青藤編好一根粗繩,然後,喜滋滋地跑去找大象。
他在島東頭找到了大象,只見大象正在往背上噴水,鼻子裡快樂地哼哼著。
“午安,大象,”野兔說,“你說,咱倆誰的力氣大?”
大象哈哈大笑了一陣,又噴了野兔一身水,還把他碰倒在地上。
“這還用問,”大象說,“當然是我比你力氣大嘛,要不要我踩你一腳證明一下啊?”
“哦,不!”野兔忙叫道,“不過,咱倆可以來拔河試一試。”
大象寬容地笑了笑,說自己是贏定了。
“喏,這是繩子,”野兔說,“你捆到腿上吧,我先拉三下後再開始拔,到時候,你就使勁兒拉吧!”
野兔讓大象往腿上繫繩子,自己則拿起另一頭跑進樹林,一直來到島那頭河馬住的地方。這時,河馬正躺在水邊曬太陽哩。
“午安,河馬,”野兔這回站在安全的地方,遠遠地叫道:“你說,咱倆誰的力氣大?”
河馬張開血紅的大嘴,打了個呵欠。“這還用問?”他說,“當然是我比你力氣大嘛,我一口就能把你吞掉,要不要試試啊?”
“哦,不!”野兔忙叫道,“不過,咱倆可以來拔河試一試。”
河馬說他可以一眨眼就把野兔拉下水,這種拔河純粹是浪費時間。不過野兔好歹還是說服了他,叫他把繩子另一頭捆在了身體上,並且答應等野兔拉了三下後才開始拔。
野兔蹦蹦跳跳跑進樹林,藏到二位鄰居看不見的地方,然後,在繩子中央扯了三下。
啊,大象與河馬拔起來啦!大象在用力地拉呀低聲地吼,河馬也在低聲地吼呀用力地拉。可他們力氣差不多大,誰也拔不過誰。開始是河馬感到被拉出水邊拖上了岸,他更狂暴地死拽,這才又拉了回來,接著又是大象被漸漸拉了過去。
兩位就這樣你一來我一去相持了好久,發出的咆哮聲這樣大,在小島上還從來沒聽過呢。而野兔聽著這聲音,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要不是淘氣的野兔用刀從中間割斷了繩子,大象與河馬的撥河愣是要持續幾天幾夜哩。
繩子一斷,一陣可怕的怒吼頓時傳過來,接著是兩處濺水的巨響,野兔知道他的妙計成功了。
自編趣味童話故事5
烏龜的鹽用光了,他覺得吃東西不擱鹽沒味道,便決定去拜訪自己的兄弟,看看他有沒有多的鹽。果然,他兄弟還有不少。
“可你怎麼把鹽搬回家呢?”烏龜兄弟問烏龜。
“用樹皮包好,再用繩一捆,我拉著繩子拖,不就得啦,”烏龜說。
“好主意,”烏龜兄弟大聲說。
他倆整整齊齊捆好了鹽,然後烏龜就慢慢騰騰地朝家裡定去,一路上,鹽包拖在身後“嘭、嘭。嘭”直響。
突然他被什麼東西扯了一下,回頭一看,只見鹽包上跳上來一隻大蜥蜴,正穩穩當當地坐在那兒瞅著自己。
“下去!”烏龜叫著,“你倒想得好,你坐在上面,叫我怎麼把這包鹽拖回家?”
“這可不是你的鹽!”蜥蜴回答,“這是我剛才散步時在路上撿的,現在它在我的手裡,所以就歸我啦!”
“瞎說什麼呀!”烏龜說,“你很清楚嘛,它是我的,捆它的繩子還在我手上哩。”
可是蜥蜴一個勁地堅持這包鹽是他撿的,就是不肯下來,除非烏龜同他一起去長輩面前打官司。可憐的烏龜只好依了他。於是他倆便來到法庭上。
烏龜首先告狀,他解釋了自己手短腳也短,所以拿東西總是要放在身後拖。接著蜥蜴替自己說了話,申明這鹽包是自己在路上撿到的。
“路中之物,當然是誰撿的歸誰得嘛!”蜥蜴理直氣壯地大聲說。
長輩們挺認真地討論了好久,其中許多都與蜥蜴有關係,暗想沒準兒也可以撈點鹽,便判定將這包鹽分開,烏龜與蜥蜴各得一半。
烏龜失望極了,他知道這包鹽明明是自己的,可是沒辦法,也只好服從。
他嘆了口氣,看著他們打開了鹽包。
蜥蜴縱身抓住了被大部分樹皮包著的那一半鹽,留給烏龜的另一半卻散了一地,倒黴的烏龜極力想把鹽捧起來,可是哪能呢?他的手太小,並且樹皮也太少,不夠包。結果他只拿了一少半鹽,卷在幾片樹葉和剩下的樹皮裡,離開法庭回家了。這時那些長輩卻把灑在地上的鹽統統颳了起來,管它髒不髒,都拿回去交給了自己的老伴。
烏龜大嬸見丈夫只帶回這麼一丁點鹽,大為掃興,而當烏龜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她後,她又對丈夫的遭遇憤憤不平。經過這次長途跋涉,烏龜感到累得慌,一歇就是好幾天。不過,他雖然動作遲緩,腦瓜卻轉得快,終於給他想出了一條對付蜥蜴的妙計。於是他告別了妻子,又上了路,一下一下朝蜥蜴家爬去,兩眼興奮得閃閃發亮。他走啊走啊,終於找到了蜥蜴,只見他正獨自抱著飛螞蟻吃得津津有味。烏龜悄悄地從後面慢慢摸上去,雙手一下按住了蜥蜴的腰。
“瞧我撿到了什麼!”烏龜高聲嚷著。“你這是幹啥?”摸不著頭腦的蜥蜴問。
“這是我剛才散步時在路上撿到的,”烏龜解釋著,“現在它在我的手裡,所以就歸我啦!你前幾天不就是這樣撿到了我的鹽嘛?”
蜥蜴不住地扭來扭去,要烏龜鬆手,烏龜便堅持要去法庭讓長輩評評理。
長輩們仔細聽取了雙方的意見後,有一位說:“要主持公道,就得像處理那包鹽一樣來判決。”
“是啊,”其餘的長輩也點著腦袋說,“上次把鹽包分作了兩半,因此這次也應該把蜥蜴分作兩半,烏龜只能得一半。”
“這就公平啦,”烏龜說了一句,不等蜥蜴脫身,他便從一位老傢伙腰帶上抽出刀來,將蜥蜴一刀兩斷。
貪心的蜥蜴就這樣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