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優秀教學設計範本兩則

《題西林壁》優秀教學設計

《題西林壁》優秀教學設計範本兩則

  引導語:《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色的讚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作為老師,要怎麼教授這節課,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題西林壁》優秀教案範本,歡迎大家參考改正。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優秀教學設計範本一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會默寫古詩。

  2、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絡生活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體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學步驟

  一、場景設定

  在教室裡懸掛以山為主題的國畫,同時包括風景畫。

  二、匯入

  1、引入新課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說說看。

  生說風景(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

  師:同學們說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紹一處風景。(放映廬山錄影)(目的:讓學生對廬山有初步認識,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看了以後,你覺得廬山怎麼樣?

  生談感想(目的:使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

  師:著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觀賞了廬山後,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三、講解

  2、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並把不認識的字勾出來。

  3、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我知道班上的同學朗誦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為老師朗誦一次。

  生讀古詩,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重點:捲舌音、平舌音)

  4、範讀古詩,講讀法。

  師:同學們朗誦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可別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後三個字連著讀。大家願意聽老師按照這個規則朗誦一遍嗎?

  師配樂朗誦古詩

  現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

  師:請同學們再來朗誦一遍,注意停頓。

  生齊讀古詩(配樂)

  5、明確學習任務,組織自學。

  師:在這堂課中我們要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出示學習任務),請讀一遍。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激勵學生)好,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完成前四項學習任務。如果遇到了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合作學習)(課堂預計:自學過程中,學生在解釋詩時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辦法:講學法,我們在解釋古詩時,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謂拆分法,就是將一句詩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加以解釋,然後將這些解釋聯絡起來。同時你還必須聯絡整首詩的內容來解釋,舉例說明。)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出示相關資料(資料:蘇軾個人情況。西林寺。)播放廬山風景。

  6、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

  師: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彙報。

  師:那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並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

  生提問,師組織互助解疑。

  7、鞏固

  師: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我希望同學們邊看就邊想我們學的這首詩的內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嶺。

  生觀看錄影。

  師:在看過了美麗的廬山後,我想請一位同學來判斷一下黑板上的圖形哪一個是山嶺,哪一個是山峰,現在請同學來朗誦這首詩。(引發感情:在朗誦這首詩時你可以想象一下廬山的面貌;成片的雲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非常的高興,於是就朗誦出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

  8、分析古詩結構,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所說的道理。

  師:看得出許多同學都想來朗誦,那就請同學們一起朗誦。但在朗誦這首詩時,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一般來說,古詩可分為兩部分——所見和所感。同學們在朗誦時看看這首詩中哪一部分是寫詩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寫作者的感受的。(學生朗誦時出示課件)(前兩句是寫詩人看到的,後兩句寫感受。)詩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廬山,可是詩人眼中的廬山卻有不同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呢?對此詩人是怎樣解釋的?(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什麼處於山中就看不清廬山的全貌呢?(提示: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隻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麼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部分)

  9、背誦

  師:下面請同學們背誦這首古詩。

  生背誦古詩(出示課件)

  師檢查背誦情況

  10、總結

  11、結束

  題西林壁優秀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題西林壁》古詩。

  3、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4、體會觀察的地點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教學重點:

  1、藉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思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蘇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由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讚頌祖國大好河山的佳作,你們都積累了那些有關這方面的古詩呢?

  師:著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觀賞了廬山後,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二、初學感知

  三、理解感悟

  師:這首古詩,同學們都讀熟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

  (一)、解詩題,知作者

  說一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嗎?

  說說關於蘇軾的瞭解

  (二)、抓字眼,明詩意

  (三)、多誦讀,悟詩情

  師:總結,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區域性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板書)。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瞭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四、想象成詩人,多種形式背誦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