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唐詩守歲
守歲 杜甫
守歲阿戎家,盤已頌花。
盍喧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譯】
除夕來到兄弟家相聚守歲,
筵席上喝著摻了花的歲酒。
親友圍坐一堂,馬匹在馬廄裡發出喧雜的聲響,
排開的火炬驚散了林子裡的烏鴉。
到了明天,我四十歲這一年就要過完了,
雖然正是強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經像垂垂的夕陽那樣了。
誰還想受拘束呢?
就在痛飲中度過餘生吧。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