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之《客至》鑑賞
《客至》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律,作於成都草堂落成之後。此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後六句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離呼取盡餘杯。
【鑑賞】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後寫的。詩人在久經離亂,安居成都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的這首詩。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
首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日日來”,先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寫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鳥性好猜疑,如人有機心,便不肯親近,在古人筆下常常是與世無爭、沒有心機的隱者的伴侶。因此“群日日來”,不僅點出環境的清幽僻靜,也寫出詩人遠離世間的真率忘俗;同時也說明:親友雲散,交遊冷落,只見群,不見其他來訪者,閒逸的生活不免有一絲單調、寂寞。“舍”,自稱其家為舍,這裡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頷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詩人把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採用與客談話的口吻,增強了賓主接談的生活實感。上寫花草遍地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客打掃過;用蓬草編成的門,因為你的到來,今天才開啟,表現了詩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誠。對仗頗具匠心: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不曾為客開,今始為君開,上下兩意,互文而足。“緣客掃”,為了客人而打掃,古人常以掃徑表示歡迎客人。“蓬門”,茅屋的門。
頸聯“盤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因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較遠,交通不便,所以買不到更多的菜餚,宴席不豐盛。家境貧寒,未釀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陳酒來招待你。以上虛寫客至,下面轉入實寫待客。作者捨棄了其他情節,專拈出最能顯示賓主情份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著意描畫。主人盛情招待,頻頻勸飲,卻因力不從心,酒菜欠豐,而不免歉疚。我們彷彿聽到那實在而又親切的家常話,字裡行間充滿了融洽氣氛。“盤”,盤中的菜餚。“”,本指熟食,這裡泛指菜。“兼味”,菜餚一種叫味,兩種以上叫兼味。“舊”,舊釀的隔年濁酒。“”,未經過濾的酒。古人好飲新酒,所以詩人因以舊待客而有歉意。
尾聯“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無味,然而詩人卻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作結,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詩人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這一細節描寫,細膩逼真。可以想見,兩位摯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濃,越喝興致越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峰迴路轉,別開境界。是說客人肯不肯與鄰家的老翁相對而飲?如果肯的話,我就隔著籬笆,招喚他過來,一起喝盡這最後的幾杯。尾聯以邀鄰助興的精彩細節,出人料想地筆意一轉。這令人想到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無須事先約請,隨意過從招飲,是在真率純樸的人際關係中所領略的絕棄虛偽矯飾的自然之樂。
這首詩自然渾成,一線相接,如話家常,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這是一首工整而流暢的七律。篇首以“群”引興,篇尾以“鄰翁”陪結。前兩聯寫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後兩聯寫待客,見村家真率之情。在結構上,作者兼顧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從空間上看,從外到內,由大到小;從時間上看,則寫了迎客、待客的全過程。銜接自然,渾然一體。劉克莊《後村詩話》說:“此篇若戲效元白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