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蘇軾> 雜談蘇軾臨江仙作文

雜談蘇軾臨江仙作文

雜談蘇軾臨江仙作文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臨江仙》

  前幾天讀宋詞時偶然讀到了這首詞,從小學到現在,蘇軾先生的詞我讀了不少,但是能讓我久久難以忘懷的詞卻並不多,譬如這首《臨江仙》。不同於蘇軾先生展現在其他名作中的或大氣磅礴,或婉約情深的詞風,這首臨江仙初讀只覺得平淡得像是他老人家閒極無聊時的一篇日記,不過信手塗鴉之作,上闋寫自己喝多了結果回家晚了被關在了自家門外,敲了半天門都沒人理自己,然後一任性就乾脆拄著柺杖跑去了江邊吹風醒酒,乍看遣詞平淡,無甚亮點,若不說作者,怕是鮮有人能猜到是名家之作。但是下闋卻彷彿是黑暗中的螢火,瞬間點亮了整個畫面。一句”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道盡了多少情懷與無奈?世人都道東坡先生乃性情中人,一生肆意縱情,瀟灑不羈,但其實他一生都未曾做到真正的“放下”。他有“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豪邁隨性,有“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苦中作樂,他一生都在追求放達超然,卻一生為名利所縛,歷經宦海沉浮,終未修得一生豁達。寫著首詞時,他正被貶黃州,心中的苦悶壓抑可以想見,縱有“夜飲東坡醒復醉”的明朗不羈,但“倚杖聽江聲”之時,又能有多少真正的逍遙豁達?江風會吹醒宿醉,這醉酒後的清醒,怕是更加明澈,更加傷人。放不下,終究還是放不下,放不下滿腔抱負,放不下家國天下,放不下這人事營營,所以最後的最後,也只能是臨江輕嘆一聲“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其實折射到當下,我們會發現先生的這種無奈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誰沒有在夜闌人靜只是幻想過環遊世界,縱情逍遙?誰沒有想過要超然物外,尋找所謂的心靈淨土?誰沒有哀嘆過“長恨此身非我有”?我想大概都是有的,但是最終我們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向生活妥協,該上班的上班,該讀書的'讀書,該結婚的結婚,讓生命在既定的軌道上平穩前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艘船,載著我們在人生的海洋裡飄蕩前行,我們或許希望可以撐一葉扁舟,泛舟五湖,遠離塵囂,將餘生寄於這江海大澤,恣意瀟灑;但是最終我們只能選擇卯足勁,在百舸千帆之中爭渡,因為我們的船上承載的不只我們自己,還有父母、妻兒、親朋,我們必須為他們負責,這是 為人的羈絆,但也是為人的樂趣。我一直信奉一句佛家之言--“圓通自在”,世間可悲可痛之事太多,若要應這些事脫離凡塵那怕是天天都得皈依我佛。生活哪有沒有無奈的。縱是世界首富,怕也得為今天中午吃什麼而煩惱一下不是嗎?人生是一場向死而生的修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拼爹拼媽,可以為生活所累,但是最後拼的不過是“心安”二字,所以人活到最後,活得不過是一種心態,一種境界,歷經紅塵卻不為紅塵所惱,怕才是真正的“超然豁達”。無奈就讓他無奈,現實就依他現實,我自縱情江湖,管你皇土霸業,都不勝人生一場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