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練習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練習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練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閱讀練習

  1.本詩出自《王子安集》;作者是唐朝(朝代)的王勃(詩人),他和 駱賓王 盧照鄰 楊炯並稱為“初唐四傑”。

  2.說說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在哪裡?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這首詩不同於其它送別詩,開闢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別中悲苦纏綿之態,字裡行間體現出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能給友人以安慰和鼓勵。

  3.此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表達了與知己的惜別之情,抒發了對朋友遠行的留戀慰勉之情,體現出作者高遠的志趣

  4“風煙”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溼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聯絡起來。

  5、頸聯蘊含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的,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這一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1.誦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B  )

  A.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2.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頷聯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

  3、這首濤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裡。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度很積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讀後感篇一

  離開長安這座三秦故地的老城,你就要前往岷江流域中的蜀州了。你我離別時的情意應該是同為淪落人,在無奈中奔波異鄉吧。不過你要記得四海之內你終究還有我這樣一個朋友知己,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依然伴隨著你,使你我之間的距離彷彿鄰里。站在這分別的岔路口上,我們不要學小兒女般扭捏流淚,儘管在這時我們似乎再不能做些什麼了。

  長安城早自項羽稱王時就為三秦之地的要衝,今日你就要離開這裡前往岷江流經的蜀州上任去了。在這離別的時刻我的心意其實與你一樣,大家都是奔波於異鄉的宦遊人。不過我希望你能記得四海之內還有我這樣的知己,就算你走到天涯海角了,我在心裡還會惦念著你,你我之間的距離就像鄰里一樣。站在分別的這個岔路口,我們似乎不能做什麼了,但是我們不要像小兒女一樣禁不起這離別時的傷感而不由落淚吧。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另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是一位少年才子,但是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王勃年未及冠就出仕為修撰,但是不久因寫了《檄英王雞文》觸怒了皇帝而被革職。后王勃遠走蜀中,得到機會補為虢州參軍,但是又在任期間犯了死罪,雖饒幸被赦免與一死,可是他的父親因此受到連累改任交趾令。王勃在前往探望父親的途中因溺水受到驚嚇,竟然在驚悸中死去,時年僅二十七歲。王勃才華橫溢,作品題材廣泛,詩風中帶著豪邁之氣昂揚的情感,更因在詩句中巧妙運用韻腳,開闢了唐代詩歌寫作的先河,因此被稱為初唐四傑。《全唐詩》裡收有王勃的兩卷詩作。

  “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是家喻戶曉的名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句將朋友話別依依不捨的場面描繪得細膩感人。為了沖淡傷懷吧,詩的開頭眼界甚為開闊高遠,結合了歷史來寫景,那種希望朋友以大事為重的殷切是一種君子之交的典範。雖然詩裡提到同為宦遊人的淒涼無奈,但是更多的是基於勸勉來寫這首作品的,在結尾更不屑與一般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將壯志豪情表露無遺。這樣的詩作真是有豪邁昂揚之氣的。

  對於這首詩的韻腳,平仄相間,首尾呼應,開闔有之,意韻集中,確實有獨到之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讀後感篇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其中又一首。

  還是先回憶一下這首詩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的作者同樣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王勃是我很喜歡的文學大家,我在上高中時甚至會揹他寫的《滕王閣序》,他寫的“三尺微命,一介書生”讓人體會無路可走的悲情同時,又能領略到讀書人不屈不撓的人生追求。

  回到正題:這首詩是王勃寫的一首贈別詩,同樣是千古名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千古名句。我在介紹這首詩的時候,儘量讓孩子通過了解詩的內容去感受詩的意境。全詩共八句,從寫離別的場景開始,“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詩人和友人已經離開了城市(城闕),風煙中看見了遠處的渡口(津),詩人進而寫了與友人之間的情誼,“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離別的傷感之情躍然紙上。但接著詩人筆鋒直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我們既然是知己朋友,即便天各一方也會象鄰居一樣,傷感之情蕩然無存。接著詩人的昂揚之情更進一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說分別時不要有兒女之情,哭哭啼啼。

  全詩由景及人,由人及意,上下連貫,一氣呵成。詩中描寫的情緒由傷感直接轉到昂揚,處理的合情合理,令人拍案叫絕,實在不愧為流傳千古的佳作。